牡丹盆栽在秋季移栽的幾點注意事項
文:花木君

《移牡丹栽》
【唐】白居易
金錢買得牡丹栽,
何處辭叢别主來?
紅芳堪惜還堪恨,
百處移将百處開。
牡丹是原産我國的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最早先秦文獻《詩經》中就有記載,古稱“芍藥”,為木本植物。牡丹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栽培曆史,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久矣。”可知最遲在南北朝時期,牡丹就被當成觀賞花卉進行栽培。
觀賞栽培牡丹之風,到了隋唐時期達到高潮,當時上至皇帝重臣,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争先栽植牡丹,以至于名品牡丹價高不下,許多人為之瘋狂甚至傾家蕩産。諸如中唐宰相詩人柳渾的《牡丹》詩有:“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王建的《閑說》更有:“秦隴州緣鹦鹉貴,王侯家為牡丹貧”,等等,無不說明唐朝移栽觀賞牡丹風氣之盛。
在唐代一株牡丹達到數十千錢,按照現在購買力換算相當于一株人民币大緻幾萬元(中唐大緻1文≈2元)!即便是到了宋代也是居高不下,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風俗記》記載,當時的牡丹品種“姚黃一接頭,直錢五千”,換算成今天人民币也要5千元左右(宋代大緻1文≈1元)。
為何牡丹在唐宋價格如此之高?一則是風氣導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再則是名品難得,物以稀為貴;三則是牡丹移栽有講究,很多人并不了解移栽之法,使得牡丹成活開花困難;這就使得牡丹價格居高不下。不過,按照篇首白居易的《移牡丹栽》詩有“百處移将百處開”,似乎又說明移栽非常容易,因而是否很沖突?
事實上,白居易這首詩隻是諷詠之詞,譏諷那些谄媚新主的小人,因而有前句“紅芳堪惜還堪恨”。那麼,牡丹究竟好不好移栽成活?别說唐宋古人,即便是當今資訊社會園藝技術發達,還有不少花友栽不好牡丹,要麼是很難成活,要麼是不開花或者花少而弱,這主要是不了解牡丹的習性導緻。為了幫助花友,下面就牡丹秋季移栽幾點注意事項簡單探讨一下。
一、秋植牡丹成活率高
其實,秋天移栽牡丹并不是今人經驗,而是早在唐宋時期許多園藝典籍中都有記載。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有:“接時須用社後重陽前,過此不堪矣”;北宋周師厚的《洛陽花木記》中有“八月節分牡丹、芍藥”,“分芍藥,處暑為上時,八月為中時,九月為下時”;明代王象晉的《二如亭群芳譜·牡丹》有:“移牡丹宜秋分後,如天氣尚熱,或遇陰雨,九月亦可。”薛鳳翔《亳州牡丹史》有:“牡丹分、栽、接、種俱在秋,乃以秋為春也”等等。
可見,古人早就掌握了移栽牡丹芍藥最佳季節的經驗,隻是由于古代資訊不發達因而不為人熟知。用如今科學原了解釋,那就是順應牡丹生長習性,合理移栽種植成活率高。具體緣由筆者在以前文章《牡丹國色天香,春天移栽卻成活率低,不建議購買》有詳細讨論,這裡就不贅述,簡單來說,秋季移栽牡丹最佳。
不過,秋季也要注意時節,分栽早了,容易引起冬芽萌動而抽發新枝(秋發),不但消耗了養分,而且降低了抗寒和抗旱能力,對次春生長和開花都很不利。分栽遲了,根部傷口未能充分愈合,新根形成很少,需要2~3年甚至更長的恢複時間才能開出花姿豐滿的花朵。既可以避免過多損傷根部,又可以使得牡丹順利成活,積蓄養分,安全越冬,進而第二年開花。一般來說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分株。
二、秋季移栽牡丹品種選擇
秋季移栽牡丹,首先要選擇品種,如今牡丹品種繁多,據國際牡丹花協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牡丹的品種有1024種,其中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不同地區适宜不同品種,不過牡丹整體适宜北方栽培,南方相對不易開花(因為需要低溫春化)。
【習性選擇】:比如東北地區要選擇較耐寒品種,諸如紫斑牡丹等;耐曬品種有洛陽紅、鳳丹、香玉等等。
【株形選擇】:牡丹依株形可分為直立型、半展開型、展開型;依分株方式可分單枝型和叢枝型。地栽形狀不必挑剔,盆栽一般選擇矮壯小葉型的。
【花色瓣型選擇】牡丹色系齊全,可分紅、黃、綠、黑、白、紫、藍、粉、複色九大色系,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花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花色和品種。
二、牡丹植株選擇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叢生灌木或小喬木,壽命可達百年以上。然而一般來說,壯年牡丹花大色豔,是最佳觀賞時期。明代薛風翔《亳州牡丹史》總結:“牡丹于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壯,八年曰強、秋接者立春曰弱,谷雨曰壯,三年曰強。生與接俱不能無分,分一年曰弱,二年曰壯,三年曰強,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曰老,老則就衰,老則日敗。”對現在都有借鑒意義。
一般來說選擇牡丹植株,實生苗選擇六年以上的植株,嫁接苗選擇三年以上的植株,這樣利于成活。關于牡丹樹齡,可以觀察鱗片,因為牡丹芽萌發後,鱗片開始脫落留下鱗芽痕,是以,可根據鱗芽痕來鑒定牡丹株齡的大小。
再一個值得一說的是,牡丹移栽,現在網上購買,很多商家為了節省運費,往往裸根發貨,因而根系難免受損。因而如果是購買較為貴重的品種,以及樹齡較大的牡丹植株,有條件最好是帶原土球,這樣可以保護好根部不受傷,可以提高成活率。
三、牡丹移栽花盆選擇
牡丹的根系為深根性肉質根,地栽無所謂,然而盆栽牡丹,應選擇中深型花盆,這樣可以使得牡丹根系健碩,枝繁葉茂,開花茂盛。關于盆質,筆者認為透氣性好的瓦盆為佳,質優價廉,非常适宜牡丹生長;其次用泥陶盆(黑陶或紅陶盆)或塑膠盆,不建議用上釉陶瓷盆,透氣性差,很容易積水爛根。
至于紫砂盆,好的紫砂盆自然美觀大方還透氣,非常實用,然而由于大多紫砂盆為盆景設計或者栽植蘭花,盆體太多為長方形中淺盆或細高簽筒盆,不适宜牡丹生長,再加上現在很多所謂紫砂盆品質很差,也不透氣,是以不建議使用。
關于花盆直徑,主要看購買的牡丹植株的根系大小,一般花盆直徑要比根系直徑大幾厘米,市場銷售量大的多為6~10分枝的牡丹,花盆一般在口徑30厘米、深25厘米瓦盆即可。
四、栽植牡丹土壤基質配制
牡丹品種不同,适宜土壤基質略有差異,一般來說,西北牡丹群喜歡黃土性沖積土或黃土質地上發育的灰鈣土、黑垆土等,土壤酸堿度偏堿性,ph為8.0~8.9;中原牡丹群喜歡中性偏弱堿性的沙壤土,ph7.0~8.3;江南牡丹群和西南牡丹群則喜歡中性或偏弱酸性沙壤土,ph5.6~7.8左右。因而要根據品種進行不同基質配制。
總體來說,培養土應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肥效持久而又易于排水為宜。比較理想的培養土配方是把腐殖質土、園土、爐渣各一份混合均勻,可是适當添加少量腐熟的動物蹄片或者醬渣作為基肥,有的花友用漚熟的動物糞便,如果經驗豐富當然效果很好,若是經驗較差還是不建議使用,避免燒根。
五、牡丹盆栽上盆要點
購買回牡丹植株後,栽植前還要對牡丹進行整形修剪,剪去上部枯敗枝條和下部病枯根和較長的根系,用愈合劑塗抹或用1%的硫酸銅液将根部進行5-10分鐘的消毒,略微晾放使得傷口變幹,然後上盆。
牡丹制作盆景較為不易,因為牡丹枝條木質化,易斷裂,不易蟠紮造型,因而建議以自然形态為主。況且牡丹是以觀花為主,不需要太在意株形,隻能在選擇的時候,盡量選擇造型古樸、挺拔蒼勁的老株來制作盆景,有的還可以選擇造型奇特的奇石作附石盆景。
上盆時,現在底部出水孔墊放濾水網,然後用陶粒鋪一層便于排水,然後,把牡丹放入正中,(有的老樁為了造型,會從底部用鋁絲和盆體固定),左手扶樁,然後陸續填土,邊填土邊拍打盆體,略微将根系向上提起,輕微按壓邊土,使得根系和土壤結合緊密,利于根系擴充。填土至距盆上沿3-5厘米時不再填土,利于澆水不濺出盆外。
六、上盆後牡丹的養護管理
牡丹移栽後立即澆定根水,使得根系和土壤保持密接不透風。然後放置到陰涼處,因為秋天氣溫下降,牡丹即将休眠,因而土壤要保持偏幹。一般來說澆完定根水後半個月左右不澆水,然後“見幹見濕,澆則澆透”,擺放在有陽光照射的涼爽處管理。
不過要注意,千萬不要把牡丹放置在較為溫暖地方,以及過度保持濕潤土壤,這樣容易使得牡丹“秋發”,結果第二年不開花。最好的辦法是,有院子的花友,隻要室外溫度不太寒冷(主要看品種,有的可以耐低溫零下十幾度),就可以在庭院養護。有暖氣的花友,也要找一個低溫的地方,比如較冷的陽台,保持在0℃~10℃之間,讓牡丹冬季自然休眠,經過60~90天的春化階段,這樣牡丹才能正常開花并且花大色豔。
七、結語
以上就是關于牡丹花在秋季移栽養護的幾點注意事項分享,得益于古人的經驗總結積累,以及個人的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喜愛牡丹的花友們少走彎路,如有不到之處或者失誤的地方,敬請諸位老師和花友批評指正,謝謝!最後祝諸位養護的牡丹花來年清香四溢,花開富貴!
(部分圖檔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2021/11/6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