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作者:自家講譚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的時候,朝廷派了四位中郎将去讨伐黃巾軍。

分别是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北中郎将盧植和東中郎将董卓。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皇甫嵩

《三國演義》裡面,曹操、劉備三兄弟和孫堅,這個時候都是跟着皇甫嵩和朱儁幹的。

正史上的皇甫嵩其實比演義裡更加厲害,是一位力挽狂瀾的漢末名将。

和他同時出征的右中郎将朱儁首戰便敗,盧植也是和敵人相持不下,而董卓向來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

隻有皇甫嵩會同失利的朱儁,把豫州穎川郡的黃巾消滅。河南禹縣附近“長社”的決戰之日,皇甫嵩用夜襲兼火攻。黃巾徒衆本是鄉下的種田人,過慣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白天精神抖擻,到了黑夜就酣睡如泥。

皇甫嵩對他們實施夜襲,可說是看準了他們的弱點。因為黃巾軍“依草結營”,此一戰,皇甫嵩部燒死殺死幾萬名黃巾。大頭目波才率領殘部逃往陽翟,被皇甫嵩追擊,再度擊潰。皇甫嵩附帶掃蕩了汝南郡與陳國的黃巾。

平定三郡之後的皇甫嵩,又進軍東郡,在倉亭一戰,又殺黃巾軍七千人,并生擒黃巾軍大将蔔己。到此為止,雖然皇甫嵩一路勢如破竹,但其他兩路人馬對黃巾軍的作戰就沒有那麼順利了,北中郎将盧植被人陷害,用囚車召回。剩下東中郎将董卓根本不是黃巾軍的對手,相持了數月,損失慘重,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張角

于是朝廷下令由皇甫嵩部接替盧植和董卓,進攻廣宗黃巾軍主力。皇甫嵩軍與黃巾軍初戰告捷,張梁卻在失敗後退守廣宗城,并仗着城堅兵多,想據城死守。皇甫嵩派死士在淩晨雞鳴之時翻城牆進入,打開城門,攻入廣宗。張梁全軍覆沒,被殺了七萬多人,投水而死的黃巾又有五萬多人(張角這時候已經病死,被皇甫嵩從棺材裡面挖出來割了腦袋,送往洛陽)。

張角的另一個弟弟張寶,逃竄到“下曲陽”(位于今天河北省)。皇甫嵩指揮巨鹿太守郭典,共同追擊幾百裡,捉住張寶,斬了他的首級。

據《後漢書》記載,這一戰之後,十幾萬投降的黃巾俘虜被皇甫嵩和郭典斬首,在下曲陽的城南,造了一個人頭金字塔(就是史家後來說的京觀),這也和白起坑殺40萬趙軍一樣,成為皇甫嵩的人生污點。

四年之後,黃巾再起,曹操在青州,收服30萬黃巾軍,并整編為青州兵。

曲陽之戰,曹操應該也在皇甫嵩軍中,不知什麼原因卻不在關鍵時候出個主意,大約因為地位卑微,還說不上話吧。

不管怎麼說,皇甫嵩幾乎是憑着自己一路人馬,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内,就把黃巾軍的主力消滅了。這軍事能力跟周亞夫幾個月之内平定八王之亂有得一比。

《後漢書》記載:

以黃巾既平,故改元為中平。嵩奏請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帝從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複安居。”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立了大功的皇甫嵩,被拜為“左車騎将軍”,領冀州牧,封為槐裡侯,食邑八千戶,冀州牧皇甫嵩上書皇帝請求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老百姓是以作歌曲傳唱他,視他為再生父母。

事情到了這裡本來是很完美的,那麼名将皇甫嵩後來怎麼樣了呢?

可惜啊可惜,不久之後,由于在涼州的邊章與韓遂等人造反,叛軍先頭部隊已經威脅到長安一帶的“三輔”之地,朝廷把皇甫嵩從冀州調回來平叛。撥軍饷的時候,漢靈帝“他爹”,大宦官張讓向他要五千萬錢,皇甫嵩沒給。本來邊章、韓遂應該不敢跟皇甫嵩動手,估計當時就想溜了。

張讓卻在靈帝面前,告了皇甫嵩一狀,說他平叛無功,又浪費了公款。靈帝下旨免掉了皇甫嵩的左車騎将軍,削減食邑六千戶,降為都鄉侯。改派董卓去讨伐邊章、韓遂,董卓哪裡是他們的對手?朝廷隻得再派張溫帶領孫堅,周慎去收拾爛攤子,牛人孫堅這時候隻是一個随軍參謀,計謀得不到采納。

于是這個地方叛亂一直持續了三年,期間,韓遂火并邊章,馬騰入夥,總之聲勢越來越浩大,中平五年的時候,叛軍大将王國圍攻陳倉,朝廷隻得再次啟用皇甫嵩才解了圍,其他涼州叛軍也紛紛退去。

這時候,有一個縣令閻忠,勸手握重兵的皇甫嵩問鼎天下,忠肝義膽的皇甫嵩當然沒有同意。朝廷也讓董卓将自己手下的兵馬交給皇甫嵩,心懷鬼胎的董卓自然也不肯。而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看出了董卓的不臣之心,想讓皇甫嵩為民除害,趁機收拾董卓。皇甫嵩卻認為,這樣的事情不應該是自己幹,而是應該上書讓朝廷處理,這份上書卻不知怎麼的被董卓知道了,從此對他懷恨在心。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董卓

不久,漢靈帝駕崩,何進招董卓入京,而何進自己死于宦官之手,袁紹殺盡宦官,董卓進京撿了個現成便宜,一時之間大權在握。

董卓把皇帝遷到長安後,調皇甫嵩到洛陽當城門校尉,其實是想抓他。

皇甫嵩的長史梁衍這時候建議皇甫嵩:天子和大臣都已經被董卓遷到了長安,而董卓本人此時還在洛陽,大人有精兵3萬,應該趁此機會拿下長安,保護皇上。到時候袁紹從東邊進攻,我們從西邊夾擊,大事可成也!——怎麼樣?是不是聽着非常耳熟,這就是最初版本的奉天子以令諸侯啊!可惜皇甫嵩沒有聽,不然以他的實力,執行這個計劃,實在是比曹操要容易得多。

果然不出所料,皇甫嵩到洛陽後沒過多久,董卓就找了個借口把他關了起來。還是他的兒子皇甫堅,在宴會上低三下四哭着乞求董卓。才把皇甫嵩放出來,做了禦史中丞,後來又跟随董卓回了長安,從此對董卓唯唯諾諾。

試想這時候,如果董卓讓皇甫嵩去抵抗關東諸侯,他将有何面目見曹操和孫堅?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後漢書》記載,董卓被殺以後,是皇甫嵩帶兵抄了他的堳塢,放出了裡面的良家子女……總算出了一口惡氣。後來皇甫嵩又被朝廷拜為車騎将軍、太尉。可是曾經叱咤風雲的一代名将,已然英雄遲暮,等到李傕、郭氾作亂的時候,皇甫嵩已經病故,再也無法為風雨飄搖的後漢王朝遮風擋雨了。

皇甫嵩死後,朝廷追贈他為骠騎将軍。唐德宗時期,皇甫嵩開始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将;宋徽宗時,再次位列武廟七十二将之一。

今天我們再看皇甫嵩的傳記,還是讓人不能不扼腕歎息呀!

以上内容文字部分為小編自家講譚原創,歡迎分享、關注,轉載、點贊、雅噴。圖檔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