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街南接十全街,北出干将东路。街全长1065米,宽30米。
凤凰街典故,原名孔圣坊。康熙帝南巡,必经此街,两“圣”相遇,礼仪不符,于是假借街边的金雀弄,以“金雀对凤凰”,遂改街名为凤凰街。

凤凰街旧照
凤凰街的今昔。
几十年前的凤凰街,没有像街名一样炫人眼目,如是观前街商圈、十全街工艺街的助步道,淡泊得如同隐士一样。
虽然,当时在外人看来观前街、十全街就是苏州的形象代表;但是,在苏州人看来,似乎像凤凰街这样雅静的街道,更苏州,有着清气如兰的味道。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凤凰街多次拓宽,至上世纪末改造成了当今的格局。凤凰街从此华丽转身,顺势而为,以美食街一条街而著称于世。
曾经一度, 在凤凰街上吃饭,要等“翻台面”,生意红火得像供应免费的午餐一样。当年谁要是没到过凤凰街吃过饭,绝对属于混不灵的那类人。
凤凰街
一晃又二十年过去了,浪淘沙,不知有多少老板在凤凰街上沉浮,成功者几何?默然退场的有多少。让人欣慰的是,几家经营苏帮菜的菜馆成为了凤凰街上的老字号了,成了这条街上的主要色调。
这儿的清炒虾仁,全苏州一只鼎,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凤凰街的历史遗存。
凤凰街101号的“明楼”,吴大澂故居。
吴大澄(1835-1902),苏州人,在金石、书画方面是个划时代大师级的人物。又是清廷名臣,在保疆卫国方面作出的贡献,堪称民族英雄。
吴宅原址大门在十梓街,原为江苏巡抚宋荦的故宅,三路六进,吴大澄于1884年购得。其中深宅的大堂为五开间,木构用的是名贵的黄楩木与楠木,相传为宋代旧构。吴大澄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吴大澂的嗣孙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文物鉴赏家吴湖帆在这座老宅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吴宅砖雕门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明楼,仅是当年吴大澂故居的一小部分。原吴宅在几次路面拓宽工程中大部分已被拆。1998年,有关单位将拆余的中路的最后第五进和第六进约四百多平方建筑移址而建,遂成了现在“明楼”的部分。明楼还包括南面四间平房和西北面的一幢三层楼房。
现在明楼被誉为民间资本参与保护古建筑的成功范例。但是,明楼豪宅般的古建筑及装饰、陈设,都跟当年的吴宅相距甚远,只有三层砖雕门楼是吴宅中唯一一件保存下来的原物,当年苏州知府题写的“螽斯衍庆”和两边“出巡场景”以及三层上的“八仙过海”的砖雕图案保存品相完好。
凤凰街的辟疆小筑旧址(原在浦桥西街)。
辟疆小筑在凤凰街334号,虽然仅剩遗址碑一块,古银杏二棵;但是还是有必要把辟疆小筑的主人顾沅及辟疆小筑简单地介绍给大家。
顾沅(1799~1851)清代学者、藏书家。苏州人。顾沅辑有《吴郡文编》,收录了散见于历代志乘、碑刻及书册中的吴地重要文献,总约400万字,计246卷,分装80册。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这是一部价值连城的苏州史料汇编。
《吴郡文编》二百四十六卷 稿本顾沅
“辟疆小筑”为顾家私家园林。建于道光二十年。园林占地不大,被誉为“城市山林之致”。
时任江苏巡抚林则徐书联,“岭海答传书,七百年佛地因缘,不仅高楼邻白伎;岷峨回远梦,四千里仙踪游戏,尚留名刹配黄州”。可见其诗意画境。
三十年代,“辟疆小筑”尚存传砚堂、艺海楼、白云深处……等景观,自1956年后渐渐荒芜、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