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潘祖荫楷书 唐 张蕴古《大宝箴》

作者:闻是文化
潘祖荫楷书 唐 张蕴古《大宝箴》
潘祖荫楷书 唐 张蕴古《大宝箴》
潘祖荫楷书 唐 张蕴古《大宝箴》
潘祖荫楷书 唐 张蕴古《大宝箴》

唐张蕴古《大宝箴》。

臣潘祖荫敬书。|印鉴:臣潘祖荫、翰林供奉 |释文:闻之夏后,据馈频起;亦有魏帝,牵裾不止。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巍巍荡荡,恢汉高大度。抚兹庶事,如履薄临深;战战兢兢,用周文小心。 |《诗》之:“不识不知。”《书》之:“无偏无党。”一彼此于胸臆,捐好恶于心想。众弃而后加刑,众悦而后行赏。弱其强而治其乱,伸其屈而直其枉。故曰:如衡如石,不定物以限,物之悬者,轻重自见;如水如镜,不示物以情,物之鉴者,妍媸自生。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汶汶而闇,勿察察而明。虽冕旒蔽目而视于未形,虽黈纩充耳而听于无声。纵心乎湛然之域,游神于至道之精。|潘祖荫,籍江苏吴县,自幼嗜学,二十二岁即以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入仕,一直身居高位。祖父潘世恩是道光间宰辅,父亲潘恩绶官至内阁侍读。潘祖荫是个爽直敢言的人,曾三次为素不相识的左宗棠谏言保举,也正是因为潘的维护,左宗棠才得以复起独领一军,众所周知的潘氏所藏西周重器“大盂鼎”即是左宗棠相赠于潘祖荫,以报答恩情。|潘祖荫的金石之嗜久负盛名,《清史稿》载:“祖荫嗜学,通经史,好收藏,储金石甚富。”潘祖荫常与同嗜金石的赵之谦、张之洞、陈介祺、吴大徵、王懿荣等交流,其中吴大徵更是潘祖荫的同乡、门下弟子。潘祖荫于金石方面的代表作《攀古楼彝器款识》中的绘图、摹款即是全由吴大徵执笔。潘祖荫的侄女潘静淑与吴大徵的孙子吴湖帆夫妻二人更是为艺界所称道。潘静淑嫁给吴湖帆时,嫁妆有潘氏所藏的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三帖,加上吴湖帆承自祖父吴大徵旧藏的《虞恭公碑》,集合了欧阳询的四本名帖,此即吴湖帆“四欧堂”的由来。|本幅为潘祖荫节录唐张蕴古《大宝箴》句进呈者。《大宝箴》乃是张蕴古上书给唐太宗的一篇劝诫书。帝王之位曰“大宝”,箴是一种文体,即劝诫讽喻的箴言。|张蕴古,相州洹水人。生性机敏,博览群书,善记忆。628年因呈《大宝箴》,得唐太宗赏识,提拔为执掌全国刑狱的大理寺丞。后唐太宗因冤杀张蕴古深深自责,才有了“死刑复奏制度”的实行。|本幅书法秉承法度,用笔刚健劲利,字行间反映出其深厚的才德学养,结字布政中透出深湛的临池功力,用笔严谨,一丝不苟。整幅作品森严内敛,法束其性,理掩其情。文录《大宝箴》语,应是潘祖荫作为臣子对君主的规劝警戒。从中不难看得出潘祖荫的勤政忠贞和爽直敢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