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冒死救了左宗棠一命的潘祖荫,最终人生命运如何?

作者:小奔说史

潘祖荫,对左宗棠有救命之恩,但谈不上冒死。

潘祖荫生长于北京,祖籍苏州。他的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他的父亲潘曾绶,字绂庭,官至内阁侍读。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

1848年,道光皇帝恩赏潘祖荫为举人。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1854年,历任国史馆协修、候补侍读、实录馆纂修。

1856年,历任功臣馆纂修、会试同考官、侍读、咸安宫总裁、南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因捐备军饷赏戴花翎。

冒死救了左宗棠一命的潘祖荫,最终人生命运如何?

1857年,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

咸丰九年,即1859年,升任大理寺少卿。

这一年,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因为贪纵,被湖南巡抚骆秉章罢免,迁怒于在湖南巡抚幕府久专军事的左宗棠,向湖广总督官文构陷罪名。

咸丰皇帝下诏命钦差大臣钱宝青、湖广总督官文审理此案,此前有“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名的左宗棠以死自誓,悲壮地表示"缢鬼伺于梁,溺鬼伺于塘"。

权臣肃顺早就知道左宗棠的名声,他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与左宗棠有至交的南书房行走郭嵩焘。

后者于是请肃顺营救左宗棠,肃顺回答说营救可以,但必须有人先行站出来向皇帝表达这层意思,否则直接由肃顺提出来,很容易让咸丰误会他是擅自结党,反而坏事。

于是郭嵩焘就去找大理寺少卿潘祖荫,请潘祖荫出面奏请赦免左宗棠,称:"左君去,湖南无与支持,必至倾覆,东南大局不复可问。 "

就这样,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和潘祖荫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潘祖荫,苏州府吴县人,探花,时在京城,充教习庶吉士,同年十二月补授大理寺少卿。

于是潘祖荫上奏曰:"楚南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克捷,由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此天下所共见,而久在我圣明洞鉴中也。上年逆酋石达开回窜湖南,号称数十万。以本省之饷,用本省之兵,不数月肃清四境。其时贼纵横数千里,皆在宗棠规画之中。设使易地而观,有溃裂不可收拾者。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宗棠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湖南不肖之员,不遂其私,思有以中伤之,久矣。湖广总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宗棠一在籍举人,去留无足轻重,而楚南事势关系尤大,不得不为国家惜此才。 "

"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当时的清廷正是风雨飘摇之际,外有英法步步紧逼,内有太平天国糜烂东南半壁江山。

潘祖荫的铮言利语深深打动了咸丰皇帝,特旨询曾公国藩,曰:"左宗棠熟习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目下贼氛甚炽,两湖亦所必欲甘心,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办团练事,抑或调赴该侍郎军营,俾得尽其所长,已收得人之效? "

曾国藩回复皇帝说:"公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孔亟之时,无论何项差使,惟求明降谕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 "

所以,正是因为肃顺的居中调度,郭嵩焘的奔走,潘祖荫的上奏,以及两江总督曾国藩竭力保奏,左宗棠才得以平安涉险。

至于说潘祖荫冒死相救,实在是离题千里,谬之大也。

左宗棠被诏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署两江总督曾国藩军务,从此,他结束了幕府生涯。

咸丰十一年(1861),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同治元年(1862),升闽浙总督。同治五年(1866),改任陕甘总督。光绪七年(1881)初,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光绪十年(1884),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追赠太子太傅,谥文襄。

而潘祖荫,上疏为左宗棠直言后,继续在京城为官。

他先后出任顺天乡试副考官,官任户部侍郎,在此期间,先后弹劾不少不称职的官员。文官有:钦差胜保、直隶总督文煜,以及陕西巡抚、布政使、甘肃布政使、道员等。武职有:提督孔广顺、总兵阎丕叙、副将等等。

因此,潘祖荫“直声震朝端”。

同治元年,潘祖荫充任光禄寺卿,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并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

同治四年,他任礼部右侍郎。同治五年,他任刑部右侍郎、左侍郎,补工部侍郎。

此后,潘祖荫历任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江西学政等一堆官职。

可以说是官运亨通,身居高位。

潘祖荫还是一个著名的藏书、金石、古玩收藏家,当时朝廷内众太监凡得古玩,必请潘祖荫鉴别。孝钦皇后曾说“潘祖荫所鉴定者固无甚大谬也。”

他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大盂鼎目前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克鼎目前存放在上海博物院,都是我国青铜器藏品中的至尊。

光绪十六年秋季,潘祖荫病故,年61岁。

皇帝赐谥号文勤,赠太子太傅,并下葬在江苏苏州木渎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