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冒死救了左宗棠一命的潘祖蔭,最終人生命運如何?

作者:小奔說史

潘祖蔭,對左宗棠有救命之恩,但談不上冒死。

潘祖蔭生長于北京,祖籍蘇州。他的祖父為乾隆癸醜科狀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他的父親潘曾绶,字绂庭,官至内閣侍讀。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

1848年,道光皇帝恩賞潘祖蔭為舉人。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1854年,曆任國史館協修、候補侍讀、實錄館纂修。

1856年,曆任功臣館纂修、會試同考官、侍讀、鹹安宮總裁、南書房行走、文淵閣校理,因捐備軍饷賞戴花翎。

冒死救了左宗棠一命的潘祖蔭,最終人生命運如何?

1857年,曆任日講起居注官、侍講學士。

鹹豐九年,即1859年,升任大理寺少卿。

這一年,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因為貪縱,被湖南巡撫駱秉章罷免,遷怒于在湖南巡撫幕府久專軍事的左宗棠,向湖廣總督官文構陷罪名。

鹹豐皇帝下诏命欽差大臣錢寶青、湖廣總督官文審理此案,此前有“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美名的左宗棠以死自誓,悲壯地表示"缢鬼伺于梁,溺鬼伺于塘"。

權臣肅順早就知道左宗棠的名聲,他把這個消息傳遞給與左宗棠有至交的南書房行走郭嵩焘。

後者于是請肅順營救左宗棠,肅順回答說營救可以,但必須有人先行站出來向皇帝表達這層意思,否則直接由肅順提出來,很容易讓鹹豐誤會他是擅自結黨,反而壞事。

于是郭嵩焘就去找大理寺少卿潘祖蔭,請潘祖蔭出面奏請赦免左宗棠,稱:"左君去,湖南無與支援,必至傾覆,東南大局不複可問。 "

就這樣,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和潘祖蔭的命運連在了一起。

潘祖蔭,蘇州府吳縣人,探花,時在京城,充教習庶吉士,同年十二月補授大理寺少卿。

于是潘祖蔭上奏曰:"楚南一軍立功本省,援應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所向克捷,由駱秉章排程有方,實由左宗棠運籌決勝,此天下所共見,而久在我聖明洞鑒中也。上年逆酋石達開回竄湖南,号稱數十萬。以本省之饷,用本省之兵,不數月肅清四境。其時賊縱橫數千裡,皆在宗棠規畫之中。設使易地而觀,有潰裂不可收拾者。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宗棠為人,負性剛直,嫉惡如仇。湖南不肖之員,不遂其私,思有以中傷之,久矣。湖廣總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繩批根之處。宗棠一在籍舉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楚南事勢關系尤大,不得不為國家惜此才。 "

"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當時的清廷正是風雨飄搖之際,外有英法步步緊逼,内有太平天國糜爛東南半壁江山。

潘祖蔭的铮言利語深深打動了鹹豐皇帝,特旨詢曾公國藩,曰:"左宗棠熟習湖南形勢,戰勝攻取,排程有方。目下賊氛甚熾,兩湖亦所必欲甘心,應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辦團練事,抑或調赴該侍郎軍營,俾得盡其所長,已收得人之效? "

曾國藩回複皇帝說:"公剛明耐苦,曉暢兵機。當此需才孔亟之時,無論何項差使,惟求明降谕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圖報,有裨時局。 "

是以,正是因為肅順的居中排程,郭嵩焘的奔走,潘祖蔭的上奏,以及兩江總督曾國藩竭力保奏,左宗棠才得以平安涉險。

至于說潘祖蔭冒死相救,實在是離題千裡,謬之大也。

左宗棠被诏以四品京堂候補襄辦署兩江總督曾國藩軍務,從此,他結束了幕府生涯。

鹹豐十一年(1861),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同治元年(1862),升閩浙總督。同治五年(1866),改任陝甘總督。光緒七年(1881)初,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同年夏,授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光緒十年(1884),奉召入京,再任軍機大臣。追贈太子太傅,谥文襄。

而潘祖蔭,上疏為左宗棠直言後,繼續在京城為官。

他先後出任順天鄉試副考官,官任戶部侍郎,在此期間,先後彈劾不少不稱職的官員。文官有:欽差勝保、直隸總督文煜,以及陝西巡撫、布政使、甘肅布政使、道員等。武職有:提督孔廣順、總兵閻丕叙、副将等等。

是以,潘祖蔭“直聲震朝端”。

同治元年,潘祖蔭充任光祿寺卿,兼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并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

同治四年,他任禮部右侍郎。同治五年,他任刑部右侍郎、左侍郎,補工部侍郎。

此後,潘祖蔭曆任戶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禦史,工部尚書,太子少保,刑部尚書、禮部尚書、軍機大臣、兵部尚書、江西學政等一堆官職。

可以說是官運亨通,身居高位。

潘祖蔭還是一個著名的藏書、金石、古玩收藏家,當時朝廷内衆太監凡得古玩,必請潘祖蔭鑒别。孝欽皇後曾說“潘祖蔭所鑒定者固無甚大謬也。”

他收藏的國寶級文物大盂鼎目前存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大克鼎目前存放在上海博物院,都是我國青銅器藏品中的至尊。

光緒十六年秋季,潘祖蔭病故,年61歲。

皇帝賜谥号文勤,贈太子太傅,并下葬在江蘇蘇州木渎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