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作者:插画师的三国梦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东吴中后期,尤其是孙亮时期和孙休的前期,那是相当的乱套。各个辅政大臣之间内讧不断,最后五个辅政大臣全部报销。孙权设置的这几个辅政大臣当中,可能诸葛恪有名气一些,对东吴的影响也比较大。不过小编下面不说诸葛恪,来聊一聊另外一个人物——滕胤。他也是五大托孤大臣之一,也算是东吴中后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结果死于一场失败的政变。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在东吴政局当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北方青州过来的。不过这个群体的力量并不算强,政治立场上偏向于淮泗集团,所以就容易被人忽略。东吴的青州人士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东汉末年的李傕、郭汜所置的扬州刺史刘繇。刘繇是青州东莱人,跑到扬州当长官。在当时青州是混乱不堪,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阀控制,是公孙瓒和袁绍长期胶着的战场。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很多青州人,比如太史慈、孙邵都是从青州投奔刘繇;而后孙策渡江击败刘繇、王朗、华歆等人,占据江东六郡,接管了刘繇的遗产。所以说江东集团包括东吴内部还是有一定数量的青州人,位置也挺高。太史慈作为建昌都尉抵抗刘表的侄子刘磐,勉强算是江东集团独当一面的镇戍;孙邵更是力压东吴老臣张昭,成为东吴的第一任丞相。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滕胤也是青州出身,是青州北海人。他的父亲滕胄、伯父滕耽都是从青州过来投奔刘繇的,结果被孙策、孙权照单全收。大概还有一些其他滕氏宗族的人,因为东吴后期还有一个外戚滕牧,就是滕胤的同族。东汉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刘备和孙权打赢了"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两个人花花轿子抬人,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滕耽成为车骑将军右司马;滕胄在文学上比较有造诣,是孙权的宾客,江东集团文书经常由滕胄润色。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两兄弟一文一武辅佐孙权,但是都很短命。不过滕胤比较争气,他是一个名士。滕胤"少有节操,美容仪",长得好看又有风度。首先是滕耽、滕胄的荫庇,其次是滕胤自己的令名,滕胤的仕途是一片光明。滕胤二十岁娶了孙权的女儿,和江东宗室建立起联系;三十岁走入仕途为丹阳太守,而后屡迁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在任期间恪尽职守,有一些名望。

等到孙权病重,需要人来辅佐孙亮的时候,孙权留滕胤在朝中为太常,与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荡魏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同为辅政大臣。滕胤终于进入东吴的政治中枢,但也因此卷入到权力斗争的旋涡当中,后来更是作为这个旋涡的推动者,结果被卷得粉身碎骨。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孙权找了五个辅政大臣,这五个人的内斗可比曹魏和蜀汉精彩多了。首先就是诸葛恪、孙弘、孙峻。诸葛恪是辅政大臣之首,成为孙弘的火并的对象。孙弘秘密隐瞒孙权去世的消息,打算矫诏除掉诸葛恪,但是被孙峻告发给诸葛恪。诸葛恪随即杀死孙弘,五大托孤大臣先报废一个,诸葛恪控制了东吴的政权。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诸葛恪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前期搞得非常不错,废掉孙权所置的酷吏间谍,除掉关税,让出一些利益出来;接下来又完成了孙权在世未竟的事业,修筑东兴堤,在东兴堤周边夹山筑城,重新构筑淮南濡须水一带的防线。曹魏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也正好是在孙权去世,东吴权力交替的时候,于是曹魏大举发兵进攻东兴堤。诸葛恪率军救援东兴堤,老将丁奉"雪夜奋短兵",取得了"东兴之战"的巨大胜利,无数曹魏中军精锐葬身水底,甚至让曹魏简化葬礼。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诸葛恪的声望发展到顶峰,但他衰败得也比较快。在"东兴之战"的胜利之后,诸葛恪还要北伐,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一个是防御战,一个是进攻战,都是北伐,但本质也是不一样的。在反对的声音当中,就包括滕胤。滕胤跟诸葛恪的关系比较和谐,他们是一伙的,劝诸葛恪也是希望稳定局面,诸葛恪不听,结果遭遇"新城之战"的大败;而后为了推卸责任改置官吏,名望马上从顶峰跌进谷底。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看到这个情况,孙峻野心滋生,打算除掉诸葛恪。他和小皇帝孙亮商议(一说孙亮并没有参与此事),请诸葛恪赴宴,这是一场鸿门宴。诸葛恪的党羽散骑常侍张约、朱恩已经透露一些内情给诸葛恪,诸葛恪也打算避一避,但是在返身的时候正遇到滕胤。在滕胤的劝说下,诸葛恪还是回到酒宴上,最后被孙峻所杀。而在《吴历》中记载了不同的说法,诸葛恪把张约、朱恩的密信给滕胤看,滕胤劝诸葛恪避开这场鸿门宴,诸葛恪不听才遭遇毒手。东晋史学家孙盛认为《吴历》的记载比《三国志》更可信。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不管怎么说,孙峻是干掉了诸葛恪,成为东吴政权的主导者。此时五大托孤大臣就剩下孙峻、吕据、滕胤三人。滕胤作为诸葛恪的党羽,他本来是想下位退避,但是孙峻没同意,还容得下这个滕胤。二者的关系不算太亲近,但至少表面上也过得去。孙峻执政时期是出现过一些政变的,但并没有滕胤的参与,相反滕胤还有一些规劝孙峻的举动。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孙峻听从曹魏降人文钦的劝说,派吕据、刘纂(孙权女婿)、朱异(朱桓之子)、唐咨(曹魏降人)等人率军北伐。孙峻和滕胤给吕据饯行,看到吕据的军队部伍严整,一下子就惊到了,很快就去世了。孙峻作为孙权指定的托孤大臣,他执政多多少少还算是名正言顺。结果孙峻临终之前将权柄交到他的同族兄弟孙綝手中。孙綝控制朝政是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也引起了吕据、滕胤两个仅存的托孤大臣的反抗。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吕据第一个发难,他联名诸将表请滕胤为丞相,加上自己的兵权,希望能将孙綝排挤出政治中枢。孙綝也有些政治手腕,他任命滕胤为大司马,代替刚刚去世的吕岱镇守武昌。相当于用兵权来补偿滕胤的政权,当然也搞不清楚孙綝是真心实意还是权宜之计;另外孙綝又派从兄孙虑封锁长江,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合攻吕据。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滕胤不愿意到武昌,决心与吕据联合除掉孙綝,但也没有主动讨伐孙綝,而是发兵固守,等待吕据的消息。这就错过了一个机会。吕据早就被逼得自杀,滕胤的外援已经不存在。接下来孙綝令大部队围攻滕胤,最终杀死了滕胤。总的来说滕胤可以说是东吴中后期政局中的重要人物,也差一点摸到了东吴政权的顶峰,但是最终由于自己的实力不济和优柔寡断失去了这个机会,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