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 剽窃必究
启儒闲聊金瓶梅,“闲言帐语”道原委:既然《金瓶梅》里那在大街上卖春饼的武大郎是指隆庆皇帝朱载垕,而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就是李彩凤,且和金莲私通的西门庆即是张居正。那么,“挑破”二人奸情的乔郓哥就是暗指作者本人——即王世贞!
所谓乔郓哥之“乔”,是“虚假”之意;所谓“那小厮生的乖觉,自来只靠县前这许多酒店里卖些时新果品”之语,是指因作者自己在文坛上的名气很大,所写的文章常在茶馆酒店里被传阅——以此维持生计。事实上王世贞被张居正罢官的期间里也就是这样生活的。例如,我在《(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其成书是在1589-1590年之间》的文章里就指出过,在小说第93回里出现的王宣王廷用正是暗指作者自己。然而说到王宣的职业时则讲:“老者门首搭了个主管,开着个解当铺儿。”这和上面是一个意思,指作者自己在生活上靠自给自足。
所谓乔郓哥得到西门庆一些银钱之事,是暗指王世贞曾受过张居正的帮助:
嘉靖二十六年(1547)王世贞得中进士,与张居正、李春芳同科。而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因滦河战事失利而被处死。在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嘉靖驾崩之后,且在隆庆新政开始之前,内阁以皇帝遗诏的形式对过去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予以纠正——主要是对因忤逆而得罪的官员予以平反。
于是隆庆元年正月,王世贞与其弟王世懋进京为父亲讼冤,并向徐阶高拱李春芳写信——也包括当时还没进入内阁的张居正,请求给以帮助。于是到了当年八月其父王忬便得到了平反。
当然,这主要是徐阶从中张罗的结果。至于说张居正在其中的作用有多大,就不好说了。但是,万历元年六月王世贞就任湖广按察使,以及万历二年春天改任北京太仆卿,乃至万历三年正月巡抚郧阳等诸事,这都是张居正所为!
这就是小说里那句所谓乔郓哥“常得西门庆赉发他些盘缠”之语的真正含意!

原创作者:闲言由语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西门庆对乔郓哥有恩,而乔郓哥帮助武大郎捉奸的举动,客观上就坏了西门庆的好事,而事实上西门庆却没对乔郓哥进行报复。此潜在的情节在意味着张居正和王世贞之间的什么事件呢?
这需得从王世贞巡抚郧阳时,当地所发生的事情说起:
当时的郧阳县便是张居正的老家,而王世贞刚到任两个月,就发生了一件性质严重的政治事件。据郭宝平的《明朝大书生王世贞传》里讲,因一个学生家的土地被多丈量了,这就意味着多交税粮。故而,一群学生冲击当地政府,围攻政府领导人。而这起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正是首辅张居正的小舅子。
而王世贞则认为,张居正平时对小皇帝要求就很严格,更何况是他自己的亲戚犯事呢!张居正一定会要求严肃处理,来进一步树立张居正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于是王世贞就这么做了。
还有一件事情,王世贞处理得也“很邪乎”。
在古代如果天象异常,要么皇帝下罪己诏,要么要求各级官员“修省”。
就在王世贞处理完张居正的小舅子之后,荆州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地震而造成财产损失。于是朝廷要求官员们“修省”,而到了五月,王世贞便向中央上了自己“修省”的报告——《地震疏》。其大意却间接地说,此地震是因张居正太过专权所致。当然,王世贞的语言则是婉转万分。
以上两件事,王世贞都忤逆了张居正。然而,张居正当时并没有发作。这就是乔郓哥坏了西门庆的“好事”后,西门庆并没有对乔郓哥进行报复的来由。
所谓因乔郓哥帮助捉奸,武大郎则给了他几贯钱并几个炊饼之事,是在暗指王世贞父亲的平反事情——是由隆庆皇帝下诏书而予以官复原职的。也就是说,在此事情上王世贞对隆庆皇帝是心存感激的。
在小说里有不断提起乔郓哥膳养家中老爹之事,此是在暗指王世贞为父亲平反事情而奔波。
关于此事,同时代的屠龙是这样评价他的:古代的王祥,是因其孝顺的德行名望太大,以至于把他的其它优秀作为给遮掩了;现在的王世贞,是因为他在文化方面突出的成绩把他的孝心给掩盖了。也就是说,王世贞同样也是个孝子:因其父被斩,王世贞和弟世懋在父亲坟边,结草庐而守孝两年多。况且王世贞认为:父亲被杀一事是因自己在严嵩的儿子世藩面前逞口舌之快所导致的,对父亲之死有极其强烈的负罪感。
所以在小说里就有武松称赞乔郓哥孝顺之辞。
启儒闲聊金瓶梅
既然小说里一闪而过的乔郓哥是作者自己,那么,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武松究竟暗指历史上的谁呢?
断定乔郓哥的身份是我根据他说出金莲奸情的情节而判断的。那么,武松的复仇行动则“惊动了东平府,大闹了清河县。”使其家喻户晓而流传到了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更重要的是,所谓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是暗指李太后和张居正的私通。这为“黑心宰相卧龙床”的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从这个观点上讲,武松仍然是暗指作者本人——即王世贞。
王世贞不仅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而王世贞对于明朝官方所修的史书有如下评价:
“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国忸袞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
其大意是,明朝官方修的史书严重失实,例如帝王的失职之事就不敢写……
当代的专家魏连科先生对王世贞有句评语:“史贵实,史家贵直笔。这是王世贞史学思想最精彩的部分。”
而作为史学家的王世贞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
他的《金瓶梅》就是一本关于张居正政治事件的史书,而其中那金莲与西门庆私通之事,就是在暗指太后李彩凤和张居正的奸情。
这就是作为史学家的王世贞的“秉笔直书”之举!
武松就是作者的理由
所谓武松打虎之事,是指王世贞刚中进士的第二年(1548)任刑部主事时,斗胆挑战权威而做了一件常人不敢做的事情:锦衣卫一名校尉阎氏犯了事,躲藏在了缇帅陆炳家而没人事敢去捉拿。
在这里我们需要弄明白此事所发生的背景:所谓的锦衣卫就是皇帝直辖的御林军,是准军事部队。而锦衣卫的最高领导人陆炳是嘉靖皇帝的心腹。为什么说他是嘉靖的心腹呢?
陆炳的老娘曾是嘉靖皇帝的奶妈。让我们想一想《红楼梦》里那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在贾府里有多体面,就明白陆炳的分量是几何了。且在嘉靖十八年,由于行宫失火,陆炳把嘉靖皇帝从火里救了出来。
由于陆炳和嘉靖这种特殊的关系,所以才没人敢到陆炳家里拿人。而刚任刑部主事的王世贞年轻气盛,且秉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理念,偏偏就冲到陆府,把阎氏给抓了回来!
所谓武松打虎正是暗指此事!
所以“万历本”的《金瓶梅》就有“武松因酒醉,打了童枢密”之语,而其中的“童枢密”就是暗指小军官“阎氏”,所讲“童枢密”之“童”字同“通”——与打虎之事相通。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写到这里,话锋一转,紧接着便引出打虎情节的原因所在。而所谓武松打了童枢密的情节,恰恰在《水浒传》里只字未提。
在常人看来,王世贞此举就叫惹事。也许王世贞后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且包括曾经那王世贞因看不惯严世藩的飞扬跋扈而对他的戏弄之举。所以,在小说里就屡次说起武松爱惹事之语。
所谓武松去狮子楼打杀西门庆的情节就是指前面所讲的关于王世贞在万历三年收拾张居正的小舅子,以及王世贞上的那《地震疏》。此两件事都是为国家公事的公平而不惜得罪张居正,况且是在张居正向王世贞释放善意的时候。
闲言帐语的作品
所讲武松打死李外传的情节是指王世贞因憎恨自己的朋友徐学谟而臆想出来的情节。事情的原因是:王世贞因以上两件事忤逆了张居正后而被罢官,且在万历九年,张居正的党羽欲拿王世贞的《昙阳大师传》来兴师问罪而讨好张居正。其中,王世贞的好朋友徐学谟一方面暗地里为王世贞透风报信而示好,另一方面,便在张居正面前主张要严惩王世贞等相关涉事人员以示媚态。所以李外传就是暗指当时的礼部尚书徐学谟,详见我之前的文章《(金瓶梅)中的李外传是对张居正的党羽徐学谟的一骂》。
此事的平息是由李太后的出面,才化解了王世贞、王锡爵的危机。正因为李彩凤出面为王世贞解围这件事,就是小说里那所谓潘金莲勾搭武松的故事情节的由来。
武松和武大郎事实上就不是兄弟。所以潘金莲便说,我初嫁武大时不曾听得有什么小叔子,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所谓武松杀死金莲的情节,需从前首辅徐阶对王世贞的评价讲起:
“此君他日必操史权,能以毛锥杀人。”
而王世贞把二人的奸情写到书里的举动就是对上句话的最好解读——所谓武松杀死潘金莲之事真正含意就是王世贞把李太后与张居正的奸情昭告于天下!
在小说里,自称是武大郎兄弟的武松张口闭口地声称,杀金莲是为了给武大郎报仇,其实这是王世贞身为史学家写史的需要。所以潘金莲又说:“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自是老娘悔气,偏撞着这许多鸟事!”
这是作者王世贞对自己爱惹事秉性的自嘲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