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作者:长城网

这是《他们》栏目第46次推送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他叫王小华,是航空工业通飞华北公司综合机加分厂工装工段工段长。1997年进厂的王小华从一名型架钳工开始做起,21年来,他和同事们每天做的就是为不同型号的飞机铸造“骨架脊梁”。顺着搭建好的工装型架,其他工种的工人们再把一件件飞机组件安装上去,最终成为一架完整的飞机。

王小华凭着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一支年轻的工作团队,对公司飞机型架装配生产进行了大胆改进创新,使型架装配从原来模拟化装配顺利转变到了现在的数字化装配,并总结了一套工装型架的快速安装制造技术,为公司工装装配工作做出贡献。

王小华的日常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上午8点10分,王小华都会在工段给工人们开例会,布置一天的工作,强调当天的生产重点以及注意事项、安全、质量等问题。例会一结束,大家就会分散到车间开始自己的工作。接下来,王小华这一天就要在车间中来来回回,指导大家的工作,随时准备解决各种问题。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在飞机制造中,安装工装型架上的各种接头,这是一道手工精密的加工环节,其精细程度、艰苦程度和枯燥程度,常人难以想象。即使超过0.05毫米的误差,也不能合格。

每天王小华需要协调的问题都很多,如果零件稍有偏差,大家就要停下来,一起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对于有难度的活儿,王小华会重点去盯着。

有一次,王小华和同事们组装一个型架,已经忙活了20多天。然而,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王小华发现,型架上的一个小接头位置差了0.1毫米。王小华没有半点犹豫的要求拆掉重新组装,他告诉大家,“汽车出了故障可以停在路边,而飞机是要上天的,差一点就会造成机毁人亡。”之后,为了赶上落下的工期,王小华和同事们开始了“白加黑”的工作,十几天吃住在车间,直到任务完成。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逼”出来的专利

2010年,型架装配由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变,当时王小华和工人们面对新技术、新模式边摸索边前行。王小华说:“像三维数模、数字化、电脑那些内容,我们之前都没接触过,从零开始学习研究,下了很大的功夫。”

数字化装配跟之前的装配方式完全不同,王小华带领大家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思路,引进了两台激光跟踪仪,把测量工具应用到装配工作中来。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激光跟踪仪到了之后,技术人员就给培训了两天,他们也就学会了开机、关机等基础操作,剩下的操作也是一点点的“试”出来的。王小华说:“很多时候都是装着装着就装不下去了,那也得逼着自己走下去,所以就研究出了这个‘激光跟踪仪安装专用平台’,还申请了专利,成为了我们的科研成果。”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在2011年的时候,公司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了“王小华创新工作室”,由王小华牵头创新工作。当记者问王小华面对这个牌子的感受时,他拨了拨自己的头发说,“压力大啊,你看看这几年的长的白头发,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如果不做出什么成绩来,就觉得对不起公司的支持,各级领导的信任,更对不起创新工作室这块牌子。”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2013年,“王小华创新工作室”申报了公司管理提升“工装型架的高端快速安装制造”课题,为工装装配中遇到的每一道难题寻找一个最简单最巧妙的办法。通过运用革新,在华北公司企业整体搬迁过程中,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yb5飞机近130套型架的搬迁,而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搬迁要用一年以上时间。

截至目前,团队已经研究发明了四项专利,有一个还正在审批中。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型架钳工是机械工人中的万能工。在很多人看来,型架钳工枯燥乏味,又苦又累。但在王小华眼里,型架钳工岗位是一个充满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的小世界。“通过组合、加工,会赋予冰冷的零件以温度与情感,每当一个型架搭建完成后,我都觉得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王小华说。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说起自己的学徒经历,王小华特别有感触,“特别感谢我的师傅崔胜,其实我的专业是铆焊,型架钳工等于从头开始学,但师傅教我以表扬为主,受到表扬后,让我的自信心爆棚,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那时候,逮住空就练,为了训练手感,就把手套摘了练,手上也受了不少伤。”

有段时间,公司的效益不太好,很多同事都出去找活儿干了,王小华的心也浮了起来。崔师傅看出他的心思,出了一道很简单的装配操作题,结果被王小华干的一塌糊涂。崔师傅便借机“数落”了王小华,“这都干不好,还想着出去。”这让王小华很受刺激,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让师傅看看。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如今,在激光型架机前,王小华随手拿起一个花生豆大小的定位仪,瞬间就准确找到了接头位置,拿起仪器和扳手转动一番,便完成了一个接头的定准工作。动作轻盈而熟练,仿佛变魔术一般。

“这是要超过十年的功夫,才能练就的。”说这话时,王小华伸出10个手指。

手掌虽然细腻,但手背、小臂上的小伤不少。“这是之前训练时磨的。”他淡淡地说。

一个接头零件放在王小华手里,他简单摸几下,就能知道离合格还差多少、差在哪里。“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说起自己的本行,王小华流露出自信的神情。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王小华带了许多徒弟,大部分都成为了生产线上的骨干,有的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甚至能替师傅出马,解决技术难题。王小华说他带徒弟,首先要求他们静下心来,这也是他多年工作得来的经验。“型架钳工的工作并不难,熟练操作之后如果想更进一步,一定要能静心,踏踏实实去干,才能提高。”王小华说。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空闲的时候,王小华也会在停机坪上转转,看着一架架飞机的眼神就像看孩子一样,“我们是最早看到这些飞机的三维模型的,把它们从模型变成现实,看到它们被组合成型,飞向天空的那一刻,特别激动。海鸥300首飞时,起飞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刷’就下来了。”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带着责任创新前行,带着梦想启航飞翔。王小华所带领的团队被河北省总工会命名为“王小华创新工作室”“河北省工人先锋号”;个人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军工大工匠”“石家庄市能工巧匠”等称号。

王小华将继续沿着创新的道路前行,打造优质的“脊梁骨”,当好“脊梁人”。

国产飞机工匠王小华:我就是为型架钳工而生的!

栏目策划:房淑婧 孙向向

文字编辑:孙向向 包玲玲

摄 影:孙向向 魏富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