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州塬上的朝圣路与圣山

作者:华州文史荟萃

朝圣路与圣山

作者 徐梦春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最发达的时期在唐代,是唐代的学者和君主倡导三教融为一体的文化思想,才使中国的古代社会在世界上出现了相对和谐,从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唐代倡导中国三教融为一体文化的起源地,经作者考察就在华县东阳乡的圣山。

华州塬上的朝圣路与圣山

东阳圣山(机支山) 选自华县志

从现在的西潼公路沿赤水河到圣山有16公里路程,在历史上这个地方有一条朝圣路,沿路修建有许多古庙,其中有许多是三教合一的古庙,渭华起义前的指挥部就设立在东阳乡底子堡村的三教堂,原来这座古庙正殿塑的神像就是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像。作者考察了一个古庙遗址,现在遗存了三件器物,状似盛水的石盆,其中一件器物外部的雕刻是龙,另两件是莲花,很显然,雕龙的是中国道教遗物,雕莲花的是佛教的遗物,看这几件器物风化的程度,历史在千年以上。

圣山占地面积约600亩,山高约200米,峰顶平台面积在10~20亩之间。从北向南看,它是一处独立的小山峰,南面的高大山峰对应这座小山峰,呈环绕朝拱状态,给人们一种神圣感,圣山也因此而得名。站在圣山顶向南看,有一道山梁和连绵不断的秦岭群峰相连。抬头仰望秦岭群峰,如同高出圣山山顶300~500米的屏风扇形环直立在圣山的南面,山峰与山峰之间的河谷流水都形成千尺瀑布,构成圣山独特自然景观。圣山的山顶原有规模很大的三教合一古文化建筑,但佛文化占主导地位,每年农历四月八日都有古庙会,香火特盛。山下建有宝华宫是圣山接待朝圣达官贵人的地方。

华州塬上的朝圣路与圣山

宝华宫尧帝殿 宋占文提供

圣山的神秘之处是植被和地质构造。植被的特点是:600亩地完全被侧柏和白皮松所覆盖,松柏树之下又有野樱桃、野海棠、野玫瑰、金银花等灌木和芳草覆盖,不但可保护山体不产生水土流失,而且还使林间因所产生的香气而没有蚊虫的叮咬。地质的特点是:土质结构既不产生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又可保证芳草和树木茁壮生长。秦岭的山体能有圣山那样挺拔的山体基岩都是花岗岩和片麻岩,唯独圣山是一座土山,这座土山形成的原因,作者请教了几个资深的地质学家,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疑似外星人的作品。

圣山这个中国三种古文化融为一体的特色,仍保留着让人信服的遗存。

一处是堡子底三教堂,位于古代沿赤水河通往圣山的朝圣路上。渭华起义时期,是中共陕东特委华县县委所在地。1957年5月31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州塬上的朝圣路与圣山

三教堂前门 秦东谭拍摄

另一处是江村古庙,相传这是朝圣路上最大的一座古庙,解放初东阳乡政府就设在这座古庙内,这座古庙的特点是将老子和释迦牟尼同塑在一座大殿之内,古庙群雕已被拆除,但遗址留有两个大石缸,石缸的直径1. 8米,一个石缸的外部石刻是带有道教文化特色的龙,另一个石缸的外部石刻是带有佛教特色的莲花。

朝圣路上的第一座古庙是兴国寺,后经重建,正殿仍完整保存,古庙建筑的特点是大雄宝殿三间大房,共用一根大梁,很明显,这根大梁是特殊皇家御用之物,相传这座古庙是一位唐代公主亲自主持建成的。

华州塬上的朝圣路与圣山

兴国寺(禅修寺) 林之杰拍摄

圣山古文化遗存最宝贵之处,是保存我国古代川原地带和浅山区生态环境,能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是渭华起义纪念地。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上的最兴盛时期,圣山最有条件开发为弘扬华夏文化的名山。作者联想到今日世界存在的三大危机,认为化解三大危机的办法是,在圣山风景旅游区创建包括西方的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五教相融合的平台,使圣山成为人们消除三大忧虑的朝圣之地。

原文来源:《治水新论》

原文作者:徐梦春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