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时期开始,由于男性在生产中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沦为了男性的私有财产,因此,男子死后,其妻妾可由其子孙继承。也就产生了荒唐的婚姻形式——寡妇内嫁制。“寡妇内嫁制”亦称“收继婚”或“转房婚”,其风俗起源可上溯到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代及奴隶制社会。顾颉刚在《由“烝”、“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一文中分析说:“从父系氏族社会直到奴隶社会,妇女都是氏族和宗族里的一笔财产。在生产不发达的社会里,氏族和宗族要守住一笔财产是不容易的。所以,从别的族里嫁来的女子不可任她流失。她的丈夫即死,弟兄可以娶她;子侄辈也可以娶她;甚至孙辈也可以娶她。从当时说,也是团结同族的一个方法。”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在宗法制度下,男性家长获得绝对的主权地位,对家族中的女性(尤其是丧夫后失去依靠的寡妇)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力,也是形成寡妇内嫁的一个原因。在封建社会里收继婚与封建礼教相悖,所以历代统治者多次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可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使寡妇内嫁一直存在着经济基础,而尊男卑女的社会风尚也使寡妇内嫁存在着适合的温度和土壤,加之周期性社会动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断带进游牧民族落后遗俗,相互产生影响,所以,寡妇内嫁制实质上是禁而不止,在民间一直存在。寡妇内嫁制按照伦理辈分分为三种形态。一是祖父亡,孙辈纳庶祖母为妻,这种收继婚形式古代称之为“因”。二是父亡,子纳庶母为妻,古代称之为“烝”,或叔伯死,子侄辈纳婶母为妻,古代称之为“报”。古代“烝报”有时也指弟娶寡嫂。三是平辈之间的转房收继婚,即兄死,弟娶寡嫂;或弟死,兄娶弟妇。按照民间通俗叫法,称之为“转房婚”。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按照伦理学观点讲不同辈分的人通婚为乱伦,可是,在收继婚中,不同辈分的收继却是正常的婚姻形态,其最突出的就是孙辈收继守寡的祖母,这种婚姻形式在古代有一个专用名词称“因”。《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周襄王之妹嫁给宋襄公,是为襄夫人。宋襄公死后,襄夫人守寡多年。宋襄公之孙公子鲍为人礼贤下士,并且相貌英俊潇洒,在国中颇有盛名。寡居的襄夫人看到自己的庶孙公子鲍年轻英俊“美而艳”,便动了春心,想与之匹配。但是,几次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遭到公子鲍拒绝未能达到目的。恰在这时宋国发生饥荒,在位的国君宋昭公又昏庸无道。公子鲍放粮赈饥,并拉拢公卿大臣,收买人才,料理国事。襄夫人也趁此机会,分出自己的私房储蓄,帮助公子鲍赈饥,收买民心,赢得了国人的好感。于是,“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促成了他们的婚事。而且,襄夫人与公子鲍成婚后,趁着嫡孙宋昭公外出狩猎的机会,派人把他杀死,立她的新丈夫公子鲍为国君。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在这场婚姻关系中,公子鲍红颜伴白发,娶庶祖母为妇并非所愿,但是,为谋取国君之位又不得不借助襄夫人,所以委曲成亲;襄夫人看中庶孙公子鲍年轻漂亮,仗着自己是周王之妹,有政治势力,又有私人的经济势力,所以志在必得。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但是,最关键的是当时有这样的收继婚风俗,社会舆论不但不会谴责,而且在感其恩德的情况下,拥戴二人的婚事。庶孙娶祖母的收继婚在少数民族中更为多见。像汉代时推行“和亲”政策,汉武帝遣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与乌孙王和亲。后来乌孙王年老,又让细君下嫁给他的孙子岑陬(封号,名叫军须靡)。细君公主不愿下嫁,向汉武帝上书苦苦哀求,汉武帝下诏让她“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汉书·西域传》),促成乌孙国与汉王朝联合完成打败匈奴的大业。细君公主只好又下嫁给自己的庶孙岑陬,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南北朝时,北周宇文氏与突厥和亲,遣赵王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嫁突厥族的佗钵可汗。佗钵可汗死后,千金公主又被其子沙钵略收继为妻;沙钵略后,千金公主又先后被沙钵略的两个儿子先后收继为妻。这样,千金公主如同一件物品,先后辗转于三代四人之手。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在蒙古族的收继婚中也不乏庶孙娶祖母的例子。历史上著名的三娘子多次转嫁就是例证。三娘子是瓦刺部一个酋长哲恒阿哈媚的女儿,名哈屯,或称钟金。其少年时就十分聪颖,“黠而媚,善骑射”,能文善武,干练机灵,举止风流。先嫁于把汉为妻,其外祖父蒙古族盟主俺答见其貌美,便强行夺娶归己,成为外祖父娶外孙女。她劝说俺答放弃与明朝对立立场,促进汉蒙友好往来,在历史上为民族团结起了重要作用,被明朝封为“忠顺夫人”。俺答死后,按照蒙古收继婚风俗,她应转嫁俺答之子黄台吉。三娘子嫌黄台吉既老又多病,并且政见不合,便率众西行。明王朝为了维护汉蒙友好关系,保持蒙古地区的稳定,派人说合,三娘子为顾全大局,委曲与黄台吉成婚。不久黄台吉病死,其子撦力克袭位,又收继三娘子为妻,成为第三代“忠顺夫人”。三娘子为发展汉蒙两族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明史·外国性》称:“三娘子,故俺答所夺之外孙女而为妇者也,历配三王,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乃敕封为忠顺夫人。自宣大至甘肃不用兵者二十年。”明代时,三娘子多年经营修了一座城堡“归化城”(今蒙古呼和浩特市),“归城”成为历史上蒙汉民族团结的丰碑。三娘子死后,当地人把归化城称为“三娘子城”。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在往后,随着文化的交流和伦理道德的完善,收继婚中的孙娶祖母现象在没有发生过。

古代婚姻形态(七)“因”,孙子娶祖母,祖母被迫嫁给自己的孙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