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望都县境内曾有个“柳宿城”,古城的主人是两代柳宿侯刘盖、刘苏。在刘苏被削夺爵位后,柳宿城变得荒落。后来古城和汉宣帝的生母王翁须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王翁须的悲惨命运】

西汉有“家人子”制度,意即皇宫选拔清白人家的子弟教她们学习歌舞、礼仪后进入皇宫服侍王子皇孙,或者把她们改派到地方王侯的府邸任职。久而久之,从民间买卖女子再进行歌舞培训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一些诸侯王的子孙也插手其中想着分一杯羹。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北柳絮村在望都县的大致位置

王翁须因为家贫在八九岁时寄养在了广望节侯刘仲卿家里学歌舞。等到十四五岁时,她被转卖到了邯郸商人贾长儿的手里。但是,在这笔“交易”中,王翁须的母亲王媪却没有收到钱。这母女俩知道对方开罪不起,即便告状也无济于事,就只好在柳宿城持手泣别。

此时的王翁须在悲伤之余倒显得颇为淡定。她说:“事已至此,那就顺其自然吧,在哪里也一样是安家,母亲告状又有什么益处呢?”就这样,王翁须和另外四歌女离开家乡,自此之后和父母中断了联系。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就在这时,汉武帝的皇孙刘进(戾太子刘据的儿子)年岁渐长,刘据和夫人史良娣就派太子舍人侯明前往赵国寻找服侍皇孙的歌女。王翁须和四名同伴入选,她们五人一道被送入长安城,这改变了王翁须的命运。

在京城期间,王翁须得到了刘进的宠爱并在公元前91年为他生下儿子刘病己。母以子贵,原本身份低微的“家人子”因为产子的缘故被尊称为“皇孙妃王夫人”。本来麻雀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但是猝不及防的“巫蛊之祸”让王翁须的梦想破灭。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反映“巫蛊之祸”的连环画

童年时代离家,少年时代被拐卖,等到成年生育后却卷入政治斗争无辜被害。王翁须的命运可谓悲惨。但这不幸之中也也透着一点点幸运,那就是她的儿子刘病己后来继承大统,成了一代明君。

【“巫蛊之祸”后的朝局变幻】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诬告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武帝大怒,将这父子俩处死。武帝任用宠臣江充彻查此案,卷入其中的官员、百姓数以万计,不少人屈打成招后惨遭杀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江充和太子刘据有嫌隙,他就联合官员陷害太子,说他图谋不轨。刘据恐慌,起兵杀死江充。晚年昏聩的汉武帝勃然大怒,他下令镇压太子的军队,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杀。皇孙刘进一家几十口被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产后不久的王翁须也死于非命。

“巫蛊之祸”让西汉朝堂政治洗牌,也直接改变了西汉皇帝的继承顺序。盛怒之下的汉武帝给了太子刘据一个恶谥“戾”。直到第二年,冷静下来的汉武帝才开始反思过失。他意识到太子起兵是被逼无奈,并没有谋反之意。郎官田千秋也跪地为太子喊冤。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于是,因平定太子叛乱而立功的官员被清算,江充一家被灭三族。武帝怜恤太子无辜遭祸,就下令建“思子宫”和“望思台”寄托怀念情思。

武帝死后,皇位传给了聪慧的少子刘弗陵,是为汉昭帝。昭帝早逝而无子,掌握大权的霍光就立海昏侯刘贺为新帝。但是这位皇帝只在位27天即被废黜。新皇帝的人选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最后,大臣们环顾四周,盯上了“根正苗红”的武帝曾孙刘病己。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读者们此时或许会感到奇怪,前文不是说刘进家族几十人被害吗?那这个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刘病己继承帝位】

原来,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时,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己躲过一劫。他被收押在了长安城的监狱里。此时武帝派丙吉来到京城监狱继续调查“巫蛊之祸”中的罪犯。他心里知道这是一起冤案,在得知皇孙刘病己在狱中羁押时就留心照顾这个不幸的孩子。

他让狱中本分可靠的女囚照管刘病己。狱中环境恶劣,可是这孩子多次逢凶化吉,健健康康地长到了成年。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丙吉画像

“巫蛊之祸”被平反后,刘病己重获自由,丙吉将他寄养在了史良娣的哥哥史恭家中,还拿出自己的俸禄给刘病己支用。武帝弥留之际留下遗诏,将刘病己录入皇室宗谱。

刘贺被废后,皇位问题悬而未决,刘病己仁厚平和又是武帝曾孙,得到朝臣的大力支持。就这样,刘病己被车载入宫,在此他接受了朝臣奉上的玺、绶,随后刘病己即皇帝位并拜谒祖庙昭告天下。刘病己被改名为刘询,是为著名的汉宣帝。

因为自小曾在民间成长的缘故,刘询深知百姓疾苦,他即位后整饬吏治、惩治贪腐,还在地方抑制土地兼并,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这让汉朝国力有所恢复。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今天的北柳絮村情景|图自望都县委宣传部

汉宣帝也不忘对母亲家族的封赏。经过大海捞针一般的寻人,最后官员找到了皇帝的外祖母王媪。汉宣帝下令封王媪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的一万两千户为她的汤沐邑。王翁须被追尊为“悼后”,她的兄弟王无故和王武获侯爵,食邑六千户。王武的儿子后来更是官至丞相。

【北柳絮村遗址就是汉朝的柳宿城】

而王翁须和母亲持手泣别的柳宿城在后世逐渐颓败。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曾对这座古城有如下描述:“柳宿城,(望都)县东南四十二里。宣帝母王夫人微时,泣别于柳宿城,即此地也。”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到了清朝初年,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也对古城有所记录。书中特别提到,古城附近有一个“六宿堡”,这是“柳宿城”读音讹化而来的地名。后来,原来的“柳宿城”故址所在地被讹称为了“柳絮村”,这个村又分为了南、北两村。

新中国建立后的2009年,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对北柳絮村的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汉朝板瓦和城砖等文物。这些文物证据说明了北柳絮村的古城就是王翁须曾经驻留的柳宿城遗址。

保定有个“柳絮村”,这里有个西汉古城遗址,曾和汉宣帝生母结缘

可惜的是,今天的柳宿城遗址已经了无踪迹,只留下了“柳絮村”的地名算是留作纪念。不知道那春季纷纷扬扬的柳絮能否寄托后人对王翁须这个苦命女人的哀悼?也或者是古人看到本地纷飞的柳絮后附会“柳宿城”的讹称才将村名定为了“柳絮村”,这或许也是古人的浪漫情怀吧!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汉书·外戚传》《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

本文严禁抄袭,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私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