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写在前面</h1>
北京人公认的京城清真第一楼,也是人家自信贴在墙上的“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鸿宾楼,如今也没有说不能饮酒了。

北京人讲究名分、次序,就连这些饭馆子也有名号。比如什么八大楼、四大顺、几大居之类的。有一个说法叫“一楼二烤三轩四顺”,这里的一楼就是指位于西城区展览馆路11号著名的鸿宾楼。
鸿宾楼的名气很大,有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全国酒家星级评定委员会评定的“五钻级酒家”、也是国务院和文化部授予的牛羊肉烹饪方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而言之,这家店非常非常不一般。仅仅是招牌题字,就有三个来历:一个是郭沫若题字、一个是清末的一名进士题字、还有一个是启功大师写的。人家的镇店之宝里,有一双象牙筷子,那是慈禧用过的。人家的一道羊肉粥,周总理吃过都赞口不绝,亲自敬酒,这样的店,就问你有没有排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值得推荐的两道菜</h1>
既然做牛羊肉都能做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来到这里必定是要尝一尝人家的看门菜,那就是跟牛羊肉有关的,一道是红烧牛尾,另一道是砂锅羊头粥。
红烧牛尾
整根牛尾,只有第五节和第六节能做红烧牛尾,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在过去,想吃这道菜得提前预定,因为做这道菜,不仅食材不易得,而且还得提前至少煨十个钟头,就问你难得不难得。是鸿宾楼传说中的第一菜,那自然是名不虚传。
怎么判断?一看它肉是不是够软烂,筷子一碰肉就脱落;第二看调味如何,会不会被调料和别的食材抢味儿;第三看酱汁儿挂得薄不薄。
菜一上来,浓郁的香味就让人神往。大块儿吃一口,一个字儿——服。集甜味儿、咸味儿、香味儿于一体,这样的菜真够面儿,拿出去当国宴菜也丝毫不差半点儿。虽然没有预想的那样真的筷子一碰肉就脱离,但肉吃到嘴里基本不怎么用咬的。轻轻一嘬,肉就下来了。红烧汁儿包得不厚不薄,没有漏汁儿的情况,吃起来一股浓浓的牛肉香味儿。
牛肉也是有香味儿的,原料足够新鲜,做得足够好,这样的香味儿不可多得。肉一丝一丝儿,肉跟骨头之间就连着一点儿筋肉,吃起来真是非常过瘾。不是像吃川贵菜系,几乎是调料的抢味儿,这就是我心中的国菜的味道。
砂锅羊头
这个菜是被周总理定为名菜的,周总理吃完有多喜欢呢?亲自端着酒杯到后厨去给烧菜师傅敬酒去了……
这个粥里面是细细的手撕的羊头肉,刀切得不行,必须用手撕才能撕成这个形式。汤的浓稠,把胡椒味、盐味和羊肉的香味全裹里头去了。每喝一勺,那种咸咸的肉香夹杂着淡淡的胡椒味儿,就在慢慢地冲撞你的味蕾。
最绝的地方在它温润的后劲儿,看起来平平无奇,刚吃起来也觉得平平无奇,但真的吃了一碗两碗之后,总觉得还是想吃。这种美味,是在慢慢地在你的胃里绽放,吃完真的想好好地赞美一下这道菜,有种扫地僧的感觉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写在最后</h1>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去清真饭馆不应该喝酒,这个其实也没错。因为根据伊斯兰的教义来讲,清真饭店的确不能饮酒。但是现在,鸿宾楼,包括其他一些清真饭店,人家店里自己就卖酒,难道那是摆设么?其实已经是默认喝酒了。
清真餐饮,有教门菜,一般坐会、红白喜事,重大聚餐时候吃的,有油香的,是肯定不能喝酒的。但在我们平时的商业菜,比如说吃羊肉串,不也得喝点啤酒么?况且人家自己也卖酒,你能说不对吗?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红烧牛尾配上一点小酒喝,嘿,真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