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寫在前面</h1>
北京人公認的京城清真第一樓,也是人家自信貼在牆上的“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鴻賓樓,如今也沒有說不能飲酒了。

北京人講究名分、次序,就連這些飯館子也有名号。比如什麼八大樓、四大順、幾大居之類的。有一個說法叫“一樓二烤三軒四順”,這裡的一樓就是指位于西城區展覽館路11号著名的鴻賓樓。
鴻賓樓的名氣很大,有商務部授予的“中華老字号”、全國酒家星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的“五鑽級酒家”、也是國務院和文化部授予的牛羊肉烹饪方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總而言之,這家店非常非常不一般。僅僅是招牌題字,就有三個來曆:一個是郭沫若題字、一個是清末的一名進士題字、還有一個是啟功大師寫的。人家的鎮店之寶裡,有一雙象牙筷子,那是慈禧用過的。人家的一道羊肉粥,周總理吃過都贊口不絕,親自敬酒,這樣的店,就問你有沒有排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值得推薦的兩道菜</h1>
既然做牛羊肉都能做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那來到這裡必定是要嘗一嘗人家的看門菜,那就是跟牛羊肉有關的,一道是紅燒牛尾,另一道是砂鍋羊頭粥。
紅燒牛尾
整根牛尾,隻有第五節和第六節能做紅燒牛尾,可以說是精華中的精華。在過去,想吃這道菜得提前預定,因為做這道菜,不僅食材不易得,而且還得提前至少煨十個鐘頭,就問你難得不難得。是鴻賓樓傳說中的第一菜,那自然是名不虛傳。
怎麼判斷?一看它肉是不是夠軟爛,筷子一碰肉就脫落;第二看調味如何,會不會被調料和别的食材搶味兒;第三看醬汁兒挂得薄不薄。
菜一上來,濃郁的香味就讓人神往。大塊兒吃一口,一個字兒——服。集甜味兒、鹹味兒、香味兒于一體,這樣的菜真夠面兒,拿出去當國宴菜也絲毫不差半點兒。雖然沒有預想的那樣真的筷子一碰肉就脫離,但肉吃到嘴裡基本不怎麼用咬的。輕輕一嘬,肉就下來了。紅燒汁兒包得不厚不薄,沒有漏汁兒的情況,吃起來一股濃濃的牛肉香味兒。
牛肉也是有香味兒的,原料足夠新鮮,做得足夠好,這樣的香味兒不可多得。肉一絲一絲兒,肉跟骨頭之間就連着一點兒筋肉,吃起來真是非常過瘾。不是像吃川貴菜系,幾乎是調料的搶味兒,這就是我心中的國菜的味道。
砂鍋羊頭
這個菜是被周總理定為名菜的,周總理吃完有多喜歡呢?親自端着酒杯到後廚去給燒菜師傅敬酒去了……
這個粥裡面是細細的手撕的羊頭肉,刀切得不行,必須用手撕才能撕成這個形式。湯的濃稠,把胡椒味、鹽味和羊肉的香味全裹裡頭去了。每喝一勺,那種鹹鹹的肉香夾雜着淡淡的胡椒味兒,就在慢慢地沖撞你的味蕾。
最絕的地方在它溫潤的後勁兒,看起來平平無奇,剛吃起來也覺得平平無奇,但真的吃了一碗兩碗之後,總覺得還是想吃。這種美味,是在慢慢地在你的胃裡綻放,吃完真的想好好地贊美一下這道菜,有種掃地僧的感覺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寫在最後</h1>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去清真飯館不應該喝酒,這個其實也沒錯。因為根據伊斯蘭的教義來講,清真飯店的确不能飲酒。但是現在,鴻賓樓,包括其他一些清真飯店,人家店裡自己就賣酒,難道那是擺設麼?其實已經是預設喝酒了。
清真餐飲,有教門菜,一般坐會、紅白喜事,重大聚餐時候吃的,有油香的,是肯定不能喝酒的。但在我們平時的商業菜,比如說吃羊肉串,不也得喝點啤酒麼?況且人家自己也賣酒,你能說不對嗎?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這個紅燒牛尾配上一點小酒喝,嘿,真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