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腾蛟是个很奇特的人。
你说他不是忠臣,有点冤枉,毕竟最后还是为了明朝而死,但是如果你要说他是南明王朝的擎天大柱,那就有点扯了,因为这个人,值得吐槽的地方太多。

明朝官员。
比如隆武帝为了摆脱郑芝龙的控制,准备移驾湖南,暗中命令何腾蛟迎驾,结果“(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腾蛟固无迎意,姑遣(郝)永忠名扈跸,发衡州,称取道郴州趋赣,腾蛟密喻意,令勿必往。”郝永忠的“迎驾”部队磨磨蹭蹭,在到达郴州就止步不前,直到九月末皇帝兵败身亡,存在不到一年的隆武朝廷覆亡。
隆武皇帝。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件烂事不得不说那就是1649年的郝永忠攻杀反正将领陈友龙事件。郝永忠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了,原名郝摇旗,原先的大顺军将领,后来带领部下归附何腾蛟,陈友龙则应该着重介绍一下。
影视剧中的明朝武将。
陈友龙,直隶上元人,原刘承胤标将,最早以镇压土著叛乱起家,以手段残忍出名,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刘承胤迎接永历皇帝朱由榔到自己的地盘湖南武冈,不久,孔有德大军尾随而至,刘承胤部将陈友龙出战,不利,于是刘承胤预备降清,并且准备把皇帝当做见面礼,朱由榔得知此事之后,连皇帝的仪仗都扔掉了,与随从趁着夜色逃出了武冈城。陈友龙本来就不愿意投降清朝,不过碍于主帅刘承胤,勉强投降而已,刘承胤很明白陈友龙的心理,于是建议孔有德命令陈友龙收捕何腾蛟的家眷,何的家人悉数被捕,从此何腾蛟就怨恨陈友龙,按照王夫之的说法:何腾蛟在家人被捕之后迅速给他们发丧,称她们已经遇害。
清军。
南明军队的数量实际上很多。
实际上,陈友龙暂时投降的原因其实不止刘承胤的掣肘,主要是孔有德兵力的威慑,当四月孔有德北返之后,陈友龙迅速割辫反清,此时其兵力已经非常雄厚“友龙屯黎平,收土、汉,军益张”,因此迅速攻克靖州,又先后攻克黎平、宝庆、武冈州等地,何腾蛟的军队也在五月初攻克全州,又拿下永州,马进忠、堵胤锡部拿下常德地区,整个抗清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不久,何腾蛟突然指使郝永忠由广西柳州出发至靖州地区攻杀陈友龙部“奉督师令讨友龙!”,陈友龙惨败,手持长矛杀出重围,带领部下的残兵逃入广西,向永历朝廷诉苦,结果“果以腾蛟故,置不问”,给事中金堡骂郝永忠,结果朝廷又“为腾蛟故,复切责堡。”
何腾蛟无法指挥自己的部队。
何腾蛟得意洋洋地说“吾荐拔将帅至五等多矣,能为我效一臂者,郝南安一人而已!”但是众位将领心中都知道怎么回事,于是更加离心离德,所以清朝大军南下时,连马进忠都离他而去,虽说大家不愿意降清,但是也不愿意跟着这么一个屑统帅,1649年初,光杆司令何腾蛟在湘潭城内被俘杀,清军随即血洗湘潭。
强大的武力是军阀生存的基础。
但事儿还没完,虽说朝廷不太愿意为了陈友龙搞何腾蛟,但是安慰一下还是可以的“腾蛟既没,友龙乃赴阙自讼,上召见, 恻然闵之,慰问殷勤,为之泣下。仍给敕印,令收兵复楚西。友龙至新宁,诸部曲及土、汉义兵闻友龙复至,皆响应,数月间,收兵得万余人。”陈友龙的势力再次壮大起来,随着他的势力再次壮大起来,郝永忠害怕了,虽说罪魁祸首何腾蛟死了,但是先动手火并的毕竟是他,陈友龙复出后找他的麻烦也不是没有可能,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俘杀。
他先找到陈友龙道歉,并且表示“之前那事是何腾蛟让我干的,现在这个屑人死了,陈哥您就原谅我吧!”并且把原先陈友龙的仆人侍妾送还给他,陈友龙见郝永忠如此诚恳,先设宴款。但是当他第二天跨入郝永忠的大营时,伏兵大起,把陈友龙当场格杀,同时,郝永忠还向陈友龙军又一次发动了进攻,这一次做得更狠“(郝永忠)急攻其军,众仓遽奔窜,追及,纵兵击杀,众皆歼焉。”陈友龙在当时的南明军队中绝对算得上是水平中上层的将领,结果就这样在自相火并之中稀里糊涂得丢了性命。
朱由榔对此毫无办法。
在之后的十余年中,短命的南明王朝类似的内讧可谓是数不胜数,诸如,于大海、李占春攻杀朱容藩;袁韬、李乾德攻杀杨展;李定国击溃孙可望等等,因此不难发现,南明王朝的军队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军阀化,何腾蛟这种所谓的“忠臣”,也不过就是一个割据湖南的“土皇帝”而已,和那些光速剃发的屑人(比如刘承胤之流)相比,他还是有一定的民族气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