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作者:寡交因是非

微信公众号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崂山道士》选自《聊斋志异》,之前曾经让孩子背过《聊斋志异》的另一篇《狼》,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行文之简练,文字之优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文章写的这么好居然在科场上屡屡不中,不知道是科场黑暗到无以复加了,还是蒲松龄的文章就不适合科场。如果蒲松龄科举高中,那么他可能也就写不出《聊斋志异》了,不知道这是蒲松龄的幸运还是不幸。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提起崂山道士,我首先想到的是动画片,现在的孩子再也看不到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些优秀的动画片了,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出来的,无论是从制作上还是故事性上都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动画片了,再加上当时上海译制片厂的配音大师们给这些动画片配的音,简直是相得益彰,现在想起这部动画片,我脑海里就会想起王七哼唱的小曲,“穿墙过去,穿墙过去,娘子吓一跳。。。”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现在的动画片基本上都是打打杀杀,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制作水准都没办法和以前相比,而且很黄很暴力,除了毒害中国的孩子没有其他作用了。

崂山位于山东青岛,本身就是一个道教圣地,道教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一个宗教,其他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都是外来的。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这次让孩子背诵的是从《崂山道士》中节选的一部分,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整个故事,“有个读书人叫王七,去崂山向道士学习仙术,老道开始并不传授他法术,而是让他每天上山砍柴,王七吃不了苦,想回家,有一天道士的朋友来了,在晚宴上,道士显示了许多仙术,王七很想学,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坚持不下去了,回家前想多少学一点法术”。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文字。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 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

有了之前的故事背景介绍,就能了解这段文字了, 这段文字可以说写的妙趣横生,一波三折,我们逐句来分析文字的妙处。首先,“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在原文中,道士宴请朋友的那一段,蒲松龄描写了道士许多非常高明深奥的仙术,王七看得目瞪口呆,但道士要传授王七仙术时,王七的愿望只是一个简单的穿墙术。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也是去拜师学艺,但是孙悟空就向老师学习最难得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后面, “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道士笑着答应了,估计也是在想,我有那么多高明的仙术,你只要求学区区微末之技。道士传给王七口诀,让他自己念穿墙术的咒语。

然后呢,得检验一下王七有没有学会,咒语灵不灵吧。验证的过程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道士)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道士内心肯定是觉得没问题,所以说的很坚决,“入之”,穿墙吧,没问题,王七呢,内心很忐忑,将信将疑,不敢入。

第二层,(道士)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看到王七不敢入,语气放缓和了,“试一试吧”,王七呢,终于鼓起勇气穿墙了,但内心还不是很坚定,故意穿墙的速度不快,所以被墙阻挡了,仍然没有成功。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第三层,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道士只好耐心的讲解动作要领(俯首骤入)和心理状态(勿逡巡),王七估计也是豁出去了,离开墙一定距离,奔跑加速,穿墙而过。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可以体会蒲松龄的这段描写,每一层都不同,层层递进,一波三折,层次感极强,把道士、王七的状态和心理每一次改变都描写的细致入微,这就是文字的功力。

最后,“”大喜,入谢”,四个字,就描绘了王七的穿墙成功之后欣喜若狂的反应。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这一段是《崂山道士》节选1,下面一篇是《崂山道士》节选2,讲王七回家之后的故事,同样写的非常精彩。

其实在整篇《崂山道士》里面,我觉得写的最好的最美的是道士宴请朋友的那一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还有一点难度,等上初中了应该就能理解了,再背不迟。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1)——《崂山道士》节选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