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作者:寡交因是非

微信公衆号 樂終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崂山道士》選自《聊齋志異》,之前曾經讓孩子背過《聊齋志異》的另一篇《狼》,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行文之簡練,文字之優美真是令人歎為觀止,文章寫的這麼好居然在科場上屢屢不中,不知道是科場黑暗到無以複加了,還是蒲松齡的文章就不适合科場。如果蒲松齡科舉高中,那麼他可能也就寫不出《聊齋志異》了,不知道這是蒲松齡的幸運還是不幸。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提起崂山道士,我首先想到的是卡通片,現在的孩子再也看不到我們小時候看的那些優秀的卡通片了,當時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拍出來的,無論是從制作上還是故事性上都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卡通片了,再加上當時上海譯制片廠的配音大師們給這些卡通片配的音,簡直是相得益彰,現在想起這部卡通片,我腦海裡就會想起王七哼唱的小曲,“穿牆過去,穿牆過去,娘子吓一跳。。。”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現在的卡通片基本上都是打打殺殺,無論是從故事情節還是制作水準都沒辦法和以前相比,而且很黃很暴力,除了毒害中國的孩子沒有其他作用了。

崂山位于山東青島,本身就是一個道教聖地,道教應該是中國本土的一個宗教,其他的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等都是外來的。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這次讓孩子背誦的是從《崂山道士》中節選的一部分,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整個故事,“有個讀書人叫王七,去崂山向道士學習仙術,老道開始并不傳授他法術,而是讓他每天上山砍柴,王七吃不了苦,想回家,有一天道士的朋友來了,在晚宴上,道士顯示了許多仙術,王七很想學,又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來又堅持不下去了,回家前想多少學一點法術”。于是就有了下面這段文字。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王曰:“每見師行處,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以訣,令自咒畢, 呼曰:“入之!”王面牆不敢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牆而阻。道士曰:“俯首驟入,勿逡巡!”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

有了之前的故事背景介紹,就能了解這段文字了, 這段文字可以說寫的妙趣橫生,一波三折,我們逐句來分析文字的妙處。首先,“王曰:“每見師行處,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在原文中,道士宴請朋友的那一段,蒲松齡描寫了道士許多非常高明深奧的仙術,王七看得目瞪口呆,但道士要傳授王七仙術時,王七的願望隻是一個簡單的穿牆術。在西遊記裡,孫悟空也是去拜師學藝,但是孫悟空就向老師學習最難得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後面, “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以訣,令自咒畢”,道士笑着答應了,估計也是在想,我有那麼多高明的仙術,你隻要求學區區微末之技。道士傳給王七口訣,讓他自己念穿牆術的咒語。

然後呢,得檢驗一下王七有沒有學會,咒語靈不靈吧。驗證的過程分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道士)呼曰:“入之!”王面牆不敢入。道士内心肯定是覺得沒問題,是以說的很堅決,“入之”,穿牆吧,沒問題,王七呢,内心很忐忑,将信将疑,不敢入。

第二層,(道士)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牆而阻。道士看到王七不敢入,語氣放緩和了,“試一試吧”,王七呢,終于鼓起勇氣穿牆了,但内心還不是很堅定,故意穿牆的速度不快,是以被牆阻擋了,仍然沒有成功。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第三層,道士曰:“俯首驟入,勿逡巡!”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道士隻好耐心的講解動作要領(俯首驟入)和心理狀态(勿逡巡),王七估計也是豁出去了,離開牆一定距離,奔跑加速,穿牆而過。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可以體會蒲松齡的這段描寫,每一層都不同,層層遞進,一波三折,層次感極強,把道士、王七的狀态和心理每一次改變都描寫的細緻入微,這就是文字的功力。

最後,“”大喜,入謝”,四個字,就描繪了王七的穿牆成功之後欣喜若狂的反應。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這一段是《崂山道士》節選1,下面一篇是《崂山道士》節選2,講王七回家之後的故事,同樣寫的非常精彩。

其實在整篇《崂山道士》裡面,我覺得寫的最好的最美的是道士宴請朋友的那一段,但是對于國小生來講還有一點難度,等上國中了應該就能了解了,再背不遲。

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1)——《崂山道士》節選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