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作者:红星新闻

上大学以后,开始博览群书,读了许多类似《水浒》、《三国》、《西游记》的畅销古典文学,所以,从一些描述和评论中知道了金圣叹这个人。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金圣叹,清朝初期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江苏苏州人。从小家境贫困的金圣叹,童年也是非常的孤独的。九岁的时候,金圣叹就进入到了私塾学习,非常的勤奋刻苦。他思想独立,喜欢阅读,尤其喜爱《水浒传》。

成年之后,金圣叹就考取了秀才,但是,对于做官却非常的不屑,以至于,始终处于贫困的状态。金圣叹有着与众不同的一生,他的性格十分诙谐、怪诞,还是一个大酒鬼,经常发表着世人不能理解的言论。

事实上,金圣叹原来姓张,名叫张采遂,在清兵入关之后,他就改名为金圣叹,意思是“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提起金圣叹此人,许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水浒传》这本书,可以说,他对于《水浒传》的点评是最为出名的。

后来,毛宗岗点评的《三国演义》,张竹坡点评的《金瓶梅》,脂砚斋点评的《红楼梦》,都没有超越他。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金圣叹就是文史界的一位天才,一生有许多文学作品,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不仅在文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影响了许多的文学家,如:曹雪芹、李渔等等。除此之外,金圣叹还被推崇为“白话文运动”的先锋。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金圣叹出生的时候,以唐伯虎为首的“四大才子”,已经过去了好多年。金圣叹出生的时期,刚好是明朝的晚期,这一时期,江南的文人们是空前的团结,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结党营私”。这也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东林党和魏氏阉党的党争,实质上,这是为了保护江南士族集团的既得利益。

然而,金圣叹就好像是一个局外人,他对于任何党争都不感兴趣。面对魏忠贤的没落,他也没有发表过任何看法。这可能与他的身份有关,因为,他只是一个穷学生,这些事情本来就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他当时只有二十岁。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据史料记载,东林党党魁钱谦益是金圣叹的舅父,而柳如是就是他的小舅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金圣叹就是一个有背景的人,他应该会是东林党的骨干,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金圣叹只是一个站在旁边看热闹的人。所以,这样的记载应该是有误的,当然,也无从考证了。

可能,世人都觉得,金圣叹如此出名是因为他对《水浒传》等书的点评。其实,那时候的他,却不是因为这些“点评”而出名的。金圣叹真正出名的原因,其实,是他“灵媒”的身份,如果换句话,那就是:“跳大神”。

跳大神是民间的一种通俗叫法,好像还有一点藐视的意思。其实,它有自己的专有名字,那就是“扶乩”,一种来自民间的占卜方法。在“扶乩”中,有些人扮演着神灵附身的角色,这些人被称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依附在鸾生的身上,写上字迹来表达神明的想法。

这种方式,似乎与太平天国中的洪秀全的天父、天兄的说法相似,只是洪秀全没有文化,只能靠嘴说,不能写在纸上。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然而,博学多才的金圣叹,却以文字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了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作品,以装神弄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言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信徒与神明进行沟通,以了解神明的意思。而金圣叹就在自己青春年华大好年际,便开始了与神灵的密切交流。

金圣叹,自称是佛门弟子转世的化身,托名“泐庵”法师,士大夫们尊称他为“泐公”或“泐师”。据说,金圣叹曾收纳了三十多名已故的女子为自己的徒弟。有一次,他到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士大夫家中去“扶乩”,竟然写出了优美感人的诗篇,并且,他还常常说中这些人心中的想法,因此,深受叶绍袁等人的崇拜。

在金圣叹跳了八年大神之后声名鹊起,有一年,他为文学大士钱谦益举行“扶乩”降神仪式,最终,通过附在自己身上的天台泐法师彻底征服了钱谦益,以至于钱谦益直言:“金圣叹似乎受到了某种神灵的指挥。”其实,金圣叹为钱谦益跳大神是有条件的:请钱谦益为自己“作传一首,以耀于世”。后来,通过钱谦益的诗篇,主流的文化圈的人,都知道了金圣叹这个人。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从此之后,金圣叹就凭借着他的“特殊本领”,闻名于世。

据史料的记载,金圣叹声称慈月宫的陈夫人附在了自己的身上,因而,他能得知神明的意思。并且,他在跳大神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写下了“长篇大章,滔滔汩汩”的诗文,更是让人称赞不已,以至于,人们对他的这一套神灵之说是深信不疑的。

之后,金圣叹的诗篇到处传播,直至传到了顺治皇帝的手里。顺治皇帝看到金圣叹的诗歌之后,竟然称赞道:“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金圣叹知道后非常感动,为表感激之情,他向着北边磕了一个头。

当时,也有一些人非常看不起他,说他是在拍马屁,是为了迎合新朝的皇帝。其实,金圣叹并不是因为顺治皇帝对自己的称赞而感动,而是觉得:终于有人可以读懂自己,终于有人可以真正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他是为自己有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动,并非是为了感谢清朝皇帝。

在金圣叹五十四岁的时候,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税款鞭打百姓,激起了苏州人的愤怒。之后,金圣叹就与一百多人到孔庙聚集,表面上是为了悼念顺治皇帝,实际上,是为了借机发泄积愤。之后,他们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他的官职。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但对于此事,朱国治竟然下令逮捕了十一位聚众之人,还包庇了任维初。除此之外,他还上报朝廷:“诸生不仅倡乱抗税,还惊动了先帝的灵堂。”清朝统治者有意威慑江南士族,不仅再次逮捕了金圣叹等七人,还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之后,以叛逆之罪斩首了这些人。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哭庙案”。

这些被砍头的人,其实,只是想向巡抚示威,要求惩罚违法县令,他们并没有任何反叛的意思,但最终,却惨遭贪官陷害。

那么,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如此的小题大做呢?

其实,江南士族一直都是清朝统治者的眼中钉。当初,清军在入主中原的时候,在北方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而在南方,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却遭受到了江南士族的强烈反对。陈子龙、张苍水等人,已经让清朝头疼不已了,再加上,反对“剃发令”,其它地方的人也跟着反对清朝的统治。所以,清朝的统治者,一听到江南士人聚众,就立刻杀鸡儆猴,以求彻底打垮他们。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据史料记载,当时金圣叹并没有直接参与“哭庙”之事。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在被捕的十一位人员当中,他被抓,完全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十弗见》。也是由于他的名气实在很大,因此,他就被列入了“造反者”的名单之中。这次事件,金圣叹不仅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他的家产也被没收了,家人全部被发放到了宁古塔。

金圣叹一辈子追求名望,最后,却被名望所害。可以说,他的一生,真的让人感到惋惜,而这一切的发生,金圣叹仿佛都不知情。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非常疑惑地说:“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

金圣叹死后,族兄金昌收集编辑其著作与遗稿,题为《唱经堂才子书汇稿》出版,儿子金雍则编集他对唐诗的评解,题《唐才子诗甲集》出版。传说,金圣叹死后,还专门托梦给了朱眉方,他在梦中说道:“现在,我已成为邓尉山神了,你们若想看我就来邓尉山吧!”

邓尉山,在苏州西南七十里光福镇,又名万峰山,前瞰太湖,风景极佳。邓尉山多梅树,花开时一望如雪,如颂圣叹人品之高洁... ...

为什么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大怪杰”?能完全理解他的人太少了

在金圣叹去世之后,大清朝迎来了康乾盛世,但是,这样的盛世之下,文人们却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后来的纪晓岚、刘墉、袁枚等才子,一个比一个精明,一个比一个会为人处事。自此,清朝的统治者对文人的打压政策,的确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张恨水写了一篇名为《几个人识得金圣叹》的文章,他说道:“三百年以来,只要是文学爱好者,没有人不知道金圣叹的。但是,能完全理解金圣叹的人,一百年才出现了一个。”就连清朝的李渔都说金圣叹“能令千古人心死”,胡适也说他是“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

参考资料:

【《清史研究》、《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辛丑纪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