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8年出生的重庆新青年,大学本科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站在青年角度客观、全面看世界!
川渝纠纷看似错综复杂,其实一点就破:重庆直辖遗留问题,“二川”冒充“四川”下的历史难题。
<h1> 01</h1>
辽宁不能“冒充”整个东北,
江苏不能“冒充”整个江南,
河南不能“冒充”整个中原,
广东不能“冒充”整个岭南,
宜昌不能“冒充”整个三峡,
二川不能“冒充”整个四川!
…………
类似的案例太多太多了。

【行政区划】要跟【地理文化区】加以区分,只把【地理文化区】的一部分拿来设省,会导致不同区域之间形成隔阂,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中,不利于【地理文化区】和【行政区】的长远发展。
就好比现在的江南地区,曾经涵盖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但是如果只让江苏省“冒充”江南省,结果必然是陷入同其他地区的无限纠纷中,“长三角一体化”和“江浙沪皖包邮”等政策落实难度必然加大。
江南地区和平分家后,大家自立门户,没有一家“冒充”江南省。实则大家都是江南地区,大家都愿意发展江南文化,大家都是江南文化的建设者和享受者。江南地区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整个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共同创建世界级的城市群。
<h1> 02</h1>
我们把时间拉回宋朝。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四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当时的“州”叫“路”也叫“川”,至此“四川”得名。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行省衙门驻成都路。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一直到今天,这就是”四川省“的几百年历史。
然而四川地区自古以来在都江堰黄金浇灌下,农业经济非常发达,又有东西南北的山脉阻隔,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对抗朝廷,所以历朝历代都会对四川地区进行削弱分割。
经过几百年的变迁,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云南北部、贵州北部等,很多都已经脱离不再归属四川省,成为今天的重庆、万州、涪陵、黔江、昭通、恩施、宜昌、陇南、六盘水、毕节、汉中、遵义等等。
以至于今天的四川省跟宋朝得名”四川“时重合的面积只剩下50%左右,除益州大部分还在四川省,利州、梓州相当大一部分已经脱离四川省,夔州绝大部分也已经脱离四川省,今天的四川省实际上只有“二川”。
<h1>03</h1>
因此,今天的“二川”冒充“四川”,就好比三国时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当然是不能服众,还会造成天下混乱。曹操及曹丕后来还是靠硬实力征服其他诸侯军阀,而最后真正统一中国的则是司马懿家族。
当然,今天“二川”冒充“四川”的事实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简单的任何一方所决定的。但是“二川”却处处强化对“川”字的话语权,如今天所谓四川省的官方和民间,更多简称“川”很少简称“蜀”,无论是车牌号还是民间菜系,无论是戏曲表演还是文化作品,都体现着“二川”对“川”字文化符号的掌控野心。
这些做法显然符合“二川”当前的利益,但是损害了重庆、万州、涪陵、黔江、遵义、汉中、东川等老四川地区的利益。
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川省改名。
“成都省”、“天府省”、“双川省”、“蜀康省”、“蜀益省”等等,都是结合实际情况且比较优美的新名称。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