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越南一直与中国广西边界一向犬牙交错,双方在历史上对边界上一直存在争议,在三峒和那窝村、赌咒河之争中,可以说中国作为宗主国吃了大亏。

赌咒河之争时,雍正认为:

此四十里之地,在云南为朕之内地,在安南仍为朕之外藩,一毫无所分别,便将此数十里地界赐他,毫无损于国体,更表朕之仁政也!

将马伯汛以外至铅厂山小河四十里土地拱手让了越南。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乾隆时期,由于凭祥州、思陵州边民种植筋竹引发的边界争议,在这个事件的处理上,清朝处理的原则是:不得丝毫侵越夷界,亦不可尺寸退让,可以说算是不停丢地的清朝后期领土争议处理上的典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凭祥州</h1>

凭祥市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下辖的县级市,与越南谅山接壤,一直是“中国南大门”之称。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为凭祥镇,属太平府。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改为凭祥土县,属思明府。成化十八年(1482年)升为凭祥土州,直隶广西布政司。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清朝入主中原后,安南是北郑南阮南北对峙的局面,所以放弃了明朝的“双重承认”政策,既同时承认郑、阮两个政权,只与黎朝建立起一元藩属关系。

乾隆继位后,对越南的政策是既不干涉黎、郑的内部政权争夺,也不干涉郑、阮两个政权之争,同时下令在毗邻安南的南宁府迁隆峒板蒙等隘口、镇南府下雷州的下首等隘口、太平府思陵州的叫荒等隘口,垒石建栅,防止安南内乱和边民滋生事端。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但是,广西与安南交界处,万山从立,绵延几千里,而且关隘之间,都有小路,根本没有这么多汛兵把守,同时边境处人迹罕至,但是随便拉着个藤蔓就可以越境。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为了防止越境,广西当地采取的措施是种筋竹,因为筋竹是当地特产,而且实心坚劲,外面又多刺,广西巡抚舒辂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冬下令沿边各府:

于滋扰处,遍为裁种,数年后排列成林,俨如城障。

乾隆十六年(1751年)接任广西巡抚定长正筹划继续在沿边栽种筋竹。但闰五月二十六日,定长接到祥土州汛千总张绍正、凭祥土知州李璋等报告,说平公隘排栅被安南脱朗州板向村夷民烧毁,并且新种的竹子也被拔了。

红门排栅、南关隘附近瞭高界址、坤隆隘附近会累排栅等好几处的排栅也被安南边民毁了。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乾隆担心定长刚到任广西巡抚,难以服众,于是命令两广总督陈大受赴粤西处理。

广西巡抚定长又委派左江道张日誉前往督办。

经过张日誉走访了解到,凭祥州与安南以山为界,除了高山不能种竹林,共种了竹子四十里。但山势曲折,所以中国边民种竹的时候将曲折的山嘴牵平栽种,并将长有油果、茴香的土地圈入内地。

越南边民担心失去土地和物产,所以将越界新种的筋竹拔了。

最后的处理方法是侵占边地查明并归还越南人,划清地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思陵州</h1>

思陵州古属百粤地,汉属交趾,宋置思陵州,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洪武三年(1370年)入思明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复建思陵州,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土官韦延寿贡马及市物。宣德四年(1429年)护印土官韦昌来朝,贡马,赐钞币。正统间,贡赐如制。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乾隆十六年(1751年)闰五月,广西巡抚定长接到凭祥州坤零、亢仇、红门、会累等地新种筋竹被越南人拔了,烧毁排栅的禀报后,先后命宁明州知州孙超和左江道张日誉前往查勘。

七月二十五日,张日誉率同太平府知府平治、新太协守备楚雯等到达思陵州,同原头人罗父立等前往那何村一带进行实地查勘。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按罗父立、黄庆芳的说法,在他们奉命栽种筋竹时,头人罗父立起意借机侵占安越南人的田地,便令黄庆芳,如果圈下土地,每年给黄庆芳稻谷作为酬劳。

于是,黄庆芳等人便指令村民在界外堆起新土,种了竹子60根,将安越南人咟咘、拆澜山、那耕山等处田58片圈入内地。

后被越南人发现,便将越界栽种的60根竹拔起,将30根插回原界各处,于是罗父立等人才捏造越南人推墙的事向上禀报。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张日誉随即派人携带铁铲挖验新堆土路,下面都是结实的平地,而且有黄色草根在内,这是在平地上割去草,从其他地方挑土堆成,并非原来的界墙。

正在查讯过程中,正巧看见旁边有越南12人跪在草地上,张日誉便叫过来询问。

越南人说:

小百姓是天朝属国小民,哪敢越占地土,因小百姓共有田五十八片,被那何村人将竹子种在小百姓们田界内,小百姓原将种错的竹子拔起,替他插在田界外,只求赏还原田,世世感激。

张日誉便带领安南夷民,指明原有田界。

为了防偷渡,清朝在广西边界种植了千里的竹林凭祥州思陵州

最后,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一月,乾隆直接下旨称:

安南素称恭顺,沿边画界,相安已久,不藉种竹以固藩篱,应即停。

到这个时候,纠缠了半年多的凭祥、思陵两州因栽种筋竹而引发的界务纠纷,伴随着事件原委的查核、边界的重新厘定、涉事边吏的处分和栽种筋竹的停止而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