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拿陈嘉庚店中物品抵款,老先生从此改变对红军印象

作者:忘情

1932年4月20日,红1军团攻克漳州。上午8时,大批红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城。有的团还将司号员集中起来,一边在队伍前面先进,一边鸣号以壮我军威。主席身穿红军服,头戴一顶草帽,骑着一匹黄马,也随队伍入城。第二天,主席即在城中主持召开了红1军团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工作。

会议决定,红15军在南靖至天宝一线,红3、红4军在漳州附近大力收集战利品,搜查敌人,重点搜查敌人的机关、住所和地主豪绅的住宅,同时分发谷物给贫苦百姓,扩大红军影响,并向地主豪绅筹款。主席特别强调,各部队一定要严格执行入城纪律,不许拿非公用品,不许随意打破东西,同时还必须做好随时打击援闽粤军的准备。

当时的漳州是福建第二大城市,是十年土地革命期间,红军攻下的为数不多的中等以上城市之一。这一次,红军进入漳州城,对部队的入城纪律、政策都是个考验。红军在漳州城中执行纪律的好坏,其影响的辐射范围将远超闽南一隅。

红军拿陈嘉庚店中物品抵款,老先生从此改变对红军印象

有鉴于此,红军在漳州的入城纪律都是由主席亲自主持会议拟定的。此前,他曾于1930年亲自指挥红军攻克吉安,并制订了一些入城纪律和政策。这次攻下漳州,主席根据在吉安取得的经验,结合漳州地区的具体情况,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充实和细化。他特别强调,红军进漳州后可以打土豪,可以没收敌产,但对一般的工商业则要加以保护,要让大小商店照常营业,红军只是通过商会向他们筹款。

当时,入城的红军除了宣传队可以上街,调查敌产的工作队和秩序市面秩序的巡逻队能出动外,其他部队都集中在指定地区休整待命。城外的部队未拿到军团首长签名的许可证,也一律不许进城,以尽可能降低对城中百姓生活的干扰。

红军拿陈嘉庚店中物品抵款,老先生从此改变对红军印象

当时,著名南洋侨领陈嘉庚先生出资,在漳州开了一家铺面较大的商店。红军按政策,通过商会向这家商店派了款。不过该店负责人联系不上陈嘉庚先生,自己不敢做主,于是逾期未交款。结果红军工作队派人进入商店,取走了总价相当于所派款项的罐头、胶鞋等部队用得上的物资,而且给店方开具了收条,仍让其继续营业。

全面抗战期间,陈嘉庚先生造访延安,与主席促膝谈心时,还特意提及这件陈年往事。陈嘉庚先生说:“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这要是换成其它旧军队,进店席卷一空那还是轻的,搞不好还会砸店示威,绑架店员勒索赎金。后来我知道此事,从此便不相信别人对红军的说三道四了。”

当然,虽然红军严格执行纪律是主流,但万事不可能尽善尽美。当时,没入城的红3军在漳浦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扩红、筹粮筹款、做群众工作时,对相关政策把握得不是很到位。对一些拒不交粮交款的老财,有些性急的红军指战员便直接绑了拷打。这些问题反映到林彪那里,林彪没吭气,实际上就是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身为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在原则问题上丝毫不让步,与林彪大吵了一架,坚决主张纠偏。自知不占理的林彪在此问题上,没再固执己见,红3军被聂荣臻批评教育后及时整改,纠正了只顾筹钱而不讲政策的错误倾向。

红军拿陈嘉庚店中物品抵款,老先生从此改变对红军印象

除此之外,红军指战员大都来自赣、湘、闽三省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因见识不多,也有人无意间触犯纪律。漳州商业较为发达,侨眷很多,人们的衣着比内地要阔气得多。结果刚入城那会儿,有些红军指战员见到穿毛料西装的,穿绸缎长袍的,拿着文明棍的,甚至戴眼镜的,都认为他们是逃入城中的土豪,于是见一个逮一个。主席闻讯,立即指示部队详加清查,将误捉的人全部释放,并诚挚地给对方赔礼道歉,从而避免造成坏的影响。

红军拿陈嘉庚店中物品抵款,老先生从此改变对红军印象

漳州解放,红军上下都兴高采烈,但主席却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带只能算是我们刚开辟的新区。红军毕竟力量有限,要想长久地占领这么重要的城市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他规定在这个新区的工作方针是“公开宣传,秘密组织”。只在原先有一定游击武装基础的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即“以尤溪为中心,向南靖、云霄、平和、漳涌等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地方红军,建立小苏区”。而在漳州,则只对贫苦百姓分发谷物,不公开建立组织,不分土地。

虽说红军在漳州没像在苏区那样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但他们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打土豪,废除苛捐杂税,开粮仓救济贫苦百姓,依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在短短1个多月时间里,有大批群众报名参加红军,甚至有7位南山寺的和尚也在红军的感召下,毅然脱去袈裟,还俗加入红军。除了正规红军,红军还在当地组织起450余人的游击队。漳州的工人中,有3000余人加入了秘密工会和地下组织。

红军拿陈嘉庚店中物品抵款,老先生从此改变对红军印象

事后统计,红军在此一地即筹款100余万元,还得到了大量的布匹、粮食和食盐。这些苏区急需的物资和钱款,绝大多数都运回了长汀和瑞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苏区的困难。

5月28日,红1军团和红5军团奉令回师赣南,与红3军团会合。漳州群众冒着绵绵细雨夹道欢送,向着结下深厚情谊的红军指战员呼喊:“你们可要快些回来啊!”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