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学课堂」蒙求(37)蒋诩三径,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作者:世纪恒通在线

世纪恒通在线提示:《蒙(méng)求》是唐朝李翰(hàn)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

【原文】蒋诩(xǔ)①三径,许由②一瓢。

【注释】①蒋诩:西汉时期的大臣。

②许由:传说中尧帝时期的隐士。尧帝年老时,看到许由拥有良好的品行,于是就想将帝王的位置让许由来做。不过许由不喜欢当帝王,听到消息之后,立即逃到了颖水边上躲了起来。不久后,尧帝又想让他出来做官,许由得知消息之后,就赶快来到颖水边上洗自己的耳朵,表示他不想听到这些污染他耳朵的话语。

「国学课堂」蒙求(37)蒋诩三径,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译文】蒋诩辞去官职之后,门前留有三条小路让人通行;许由不想听到水瓢的声音,烦恼之时,干脆将水瓢给扔掉了。

【典故】蒋诩三径:典故出自《三辅决录·逃名》。蒋诩是西汉时期的一名官员,当时天下大乱,蒋诩就急流勇退,辞掉官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然而他返回家中之后,不愿意打扫庭院卫生,野草四处疯长,他唯一做的就是在家门口开辟了三条小路,让客人从此进入到院子里。

许由一瓢:典故出自《琴操》。尧帝时期,许由不愿当帝王,就跑到箕山中隐居。在这里,许由生活随意,连合适的餐具都没有。就连喝水,也不用水瓢。有人看到后,就赠送给他一个水瓢。许由喝完水后,随手将水瓢挂在了树枝上,哪知道吹来一阵清风,吹动水瓢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许由听到声音后感到心烦意乱,拿起水瓢将它远远扔在了一边。

【赏析】蒋诩和许由两人的身上,都拥有高尚的品德,不被功名利禄所引诱,甘愿选择清贫的生活,这一点难能可贵。

【原文】杨仆①移关,杜预②建桥。

【注释】①杨仆:西汉名将。

②杜预: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末年的东吴政权,就是他率兵消灭的。

「国学课堂」蒙求(37)蒋诩三径,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译文】杨仆不是函谷关内的人,为此他感到非常羞愧,皇帝得知消息后,允许他成为函谷关人;杜预有远大的见识,修建了连接黄河南北的大桥。

【典故】杨仆移关:典故出自《汉书·武帝纪》。杨仆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员大将,战功赫赫,不过他却是函谷关以外的人,那时的人们,都以是函谷关人为荣。为此他直接给皇帝写信,希望汉武帝能够将函谷关东移,这样自己就可以成为函谷关人了。汉武帝为了表彰杨仆的功劳,当即下令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

杜预建桥:典故出自《晋书·杜预传》。杜预是晋武帝时期的大臣,有着渊博的知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规划,也有很多正确的建议。在当时的黄河孟津渡口,因为风浪大的缘故,多次发生船只倾翻的事件,杜预得知这一情况下,建议在这里建造一座桥梁。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等到大桥修好之后,成为了连接黄河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赏析】杨仆立下大功,因此才被汉武帝赏识信任,并为他更改了函谷关的管辖范围;杜预有着出众的才能,为了国家的发展,敢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