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学校的饭堂里推出了兰州拉面,心头顿时升起了浓浓的思乡的情绪,特别想尝一口家乡的味道。
急于尝鲜的同学们立刻在拉面的橱窗前排成了一条长龙,位置靠后的我急中生智,朝着窗口喊了一句:“师傅,下个二细!”
一旁的同学们一脸错愕地望着我,他们并不知道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但是拉面师傅自然是明白的,而且他也明白这是遇到地道的兰州人了。也许是因为老乡之间难以言表的朴素感情,也许只是因为怕被兰州人小看了,他跳过了前面的单子,先给下了一碗二细。
如此,我便凭着兰州人对牛肉面约定俗成的叫法插队成功,在一群人愤怒的目光中端起独属于我的“二细”扬长而去。
也许是因为水质,也许是因为气候。这碗“兰州za拉面”的味道毕竟不如老家那么纯正,但是还是很有几分牛肉面的风韵,比街头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兰州拉面”不知高出了多少个华莱士,能在千里之外吃到这个水准的牛肉面,已经十分难得了。
一碗拉面吃完,意犹未尽。悄悄咂了咂嘴,却忽然想起母亲做的浆水面了。

二
时至初秋,艳阳高照,如此闷热的天气,倘若能来上一碗清凉爽口的浆水面,那是何等的享受!
要做出一碗好吃的浆水面,首先要做出好的浆水来。
做浆水不挑原料。萝卜秧子、甜菜叶子、芹菜白菜乃至地里的苦苦菜和蒲公英,都可以做成浆水。
不同原料做出的浆水口味略有不同,我最爱的就是苦苦菜浆水了。这是一种西北大地上随处可见的野菜,它常常生长在草滩里,生长在田垄边,即使是干涸到不能生长庄稼的荒地里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几乎无处不在,质朴无华却又坚韧而倔强,绝不轻易因为环境的艰苦而低头。
将这些野菜采摘回来,清洗干净,切成块放置到坛子里面,加上引子,再将晾温的开水倒进去,封口放置两天,一坛可供全家吃好多天的略带酸味的浆水便做好了。简单而又实惠,清凉而又美味。
浆水是可以直接喝的,虽然做法简单,却是纯天然制品,手工打磨。在炎热的夏天,酷热难耐的时候喝上一口,一股清香、一丝温凉便悠悠入喉,凉而不寒,爽彻心脾。
三
比浆水更诱人的,莫过于浆水面了。
甘肃的面食花样繁多,博大精深,可以一个月不带重样。命名也是非常复杂,可以以面条的形式命名,比如拉条子、寸寸、刀削面;也可以用烹饪的工艺命名,比如炒面、烩面、蒸面;还可以以辅料命名,比如臊子面、牛肉面、酸菜面等等,至于一些其它的命名方式,诸如搓鱼子、散饭、搅团等,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就浆水面来说,又可以细分为浆水面片、浆水寸寸、浆水拉条、浆水机器面……
最好吃的,莫过于浆水寸寸了。
以普通面粉为原料,和水搅拌,揉成面团后用擀面杖一遍一遍地将面团擀成一张又大又圆又薄的面盘。再切成三寸长的面条,切的时候要力道均匀,粗细一致,下到锅里,再加上新做的浆水,一碗又香又解暑的浆水面就基本成型了。
且慢,还有一道特别重要的工序:炝葱花。
葱花就是晒干的大葱的种子,比这更好的是沙葱的种子。再讲究一点的,就要去采摘大山里一种专专被叫做“葱花”的野菜的种子,晒干再被热油炝过后,会散发出一种令人愉悦之极的香味。
将这热油炝过的葱花趁热倒进锅里,再撒些香菜,瞬间令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这,才是一碗正正宗宗的浆水面。
四
相比名闻天下的兰州牛肉面,浆水面要默默无闻得多。
牛肉面用大碗盛装,再浇上红红的辣子油,很符合西北人民粗犷豪迈的气质。是实际上牛肉面在制作上讲究颇多,它在一个粗狂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精致的内心。这倒是与兰州正在打造的“精致兰州”的涵义十分符合,怪不得能成为兰州的第一名片。
牛肉面与兰州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看似十分亲民,但其实制作过程非常耗时,根本不适合家庭制作。
浆水面则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特色面食。不止兰州,整个甘肃、乃至陕西青海,西北大地上处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这是寻常人家的美食,就像最朴素的西北人民一样。他们淳厚,他们简单,他们不加雕饰,却处处透着一种原始的美丽。
粗糙的碗里盛着的,是生活;碗里散发出来的香气,是家乡。
一碗浆水面,万年西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