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局、颠覆、焕新、聚力”为主题的“报时未来”第二届(全球)企业创新实践年度峰会10月28日在上海世贸商城隆重举行。全球500强企业高管、新经济企业家、业界知名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复杂经济环境下企业创新发展之策及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前沿海外思潮、科创领袖画像等话题,并启动了“大虹桥数字化转型媒体联盟”。
上海市长宁区区长张伟,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敏,上海市妇联二级巡视员刘武萍,中共长宁区委常委、副区长杨元飞,中共长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国力等领导及嘉宾出席峰会。

作为峰会的重要环节之一,主题为《培育新供给、激发新动力》的圆桌论坛受到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陈信康,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陈亚军,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淞,南平市青年数字经济创业园董事长谢红良,上海君道贵酿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晓君等五位嘉宾,从学术和企业经营角度,就消费产品创新话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分享了各自的品牌运营心法,共同探讨了随着第四消费时代来临,消费者从追求物质主义、品牌效应向注重体验、个人化、差异化的消费转变。
【圆桌论坛实录】
海波:经国务院批准,上海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培育建设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五大培育城市已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并加紧落实。各位如何看待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下的品牌和产品创新的出圈呢?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海波
马国淞:我来自晨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可能听我们公司名字很长,说一下我们公司品牌的名字,我们叫阿童木机器人。阿童木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并联领域里的专家品牌。
海波: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你今年多大。
马国淞:你一听应该知道我是在“80后”左右,也是跟成长经历有关。因为我们做机器人,“80后”也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当时就起了一个契合我们公司品牌的名字,就是铁臂阿童木。可能大家没有直接接触过我们的机器人,但是上海人应该都间接接触过我们的产品,作为上海菜篮子工程的上海清美集团提供了上海几乎100%豆制品的供应,实际上豆制品的分拣完全由我们阿童木一手加工制造。除了上海清美之外,中国第一条奶酪自动化包装、分拣,包括出入库,也是由我们阿童木来打造的。
马国淞
海波:您更多是to B端,但老百姓使用的消费品,很多是你提供的设备生产出来的。
马国淞:是的,在赋能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打造上,我们应该帮助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做转型的升级,帮助他们做智能化、数字化的工厂,让效率更高,价格更低,这相当于我们间接在刺激消费。
海波:谢谢。我们再来看上海君道贵酿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晓君。邹总,价值千亿酱酒的市场,市场抢的人也很多。从上海本土打造这样的新势力品牌,怎么从首发创新助力打造上海的名片?
邹晓君
邹晓君:君道贵酿是一个消费品品牌,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牌的时候,他更多的是讲究体验的感受。就像今天君道贵酿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在论坛上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觉得你应该是和我是同一个圈层的人,是一个聊得来的人,我们才会以酒为媒坐在一起聊天。所以消费品的本质是消费心理的升级和换代,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之一,品牌的聚力已经从原先更多是从喜欢消费舶来品,现在我们更多追求国潮品牌,民族品牌的振兴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最大亮点。我觉得真正要打造的不是有多少消费力,而是要打造有多少消费品牌,能够代表上海,代表中国走向全球。
海波:作为“报时未来”两年的合作伙伴,看得出你们去年以来在酱酒新势力的发展方面,做了不少新工作。
邹晓君:我们公司在研究酒这个行业是很长的时间,我们并不急于求成要去做一件事情,而是说如果做了之后,我的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我们之前频繁和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交流,大家讨论话题比较多的是底层的业务逻辑,比如商业模式,工艺、品质保障等,而从品牌运营角度来讲,我们更多希望打造品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所能匹配的那种状态。不是有钱就一定要消费,没钱就不能消费,而是让你觉得在什么样的场景消费的产品是最符合你当时的心理诉求,也是最能够满足你的朋友圈或同桌伙伴的需求。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品牌就是做到了牢不可破的地位。
海波:谢谢。
陈信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层面战略的布局,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战略连接的必然要求。从这点来看,对企业品牌出圈到底有什么启示?或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这是每一个企业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系统工程,需要从生产、流通、消费,整个环节共同发力的。讲到国潮品牌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时候,制约的一个因素是暂时还缺少绝对有吸引力的企业,受消费者欢迎的自主品牌。
海波: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品牌。
陈信康:对,这是一个制约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样一个机会,企业通过创新使自己的品牌能够真正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我认为也是今天“报时未来”主题所需要的。上海本身就是国内最大的体验消费市场,提供了企业发展的机会,to B最终也是为to C服务的,生产设备、中间产品,只有消费者接受了,最后才能带动你企业的发展。
陈信康
海波:从某种意义来说消费者在品牌打造当中权重会更加高。市场的供应丰富,这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陈亚军:我是金陵药业股份的。作为金陵药业来讲,药品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所以对我们来讲,助力城市的创新,我们更多是从保障上来发挥。为了让大家对我们这个企业,包括对我们的创新有一些了解,我用四个关键词做介绍。“1”就是金陵药业是一家从中药材的种植到药品的生产、研发、销售,以及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有非常完整的大健康产业链的企业。 “2”就是我们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也为我们的国家、为城市做了一点贡献。上市20年来,我们连续每年分红总计达到了18个亿,累计上交税收达到16个亿,这就是金陵药业的“2”。 “3”主要在创新方面,第一个就是打造四个创新平台,现在建成一个国家级规范的中药材检测中心和四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4”,作为金陵药业来讲,我们是中国中药研发的50强企业,全国520家重点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南京市的百强企业。
陈亚军
海波:每一家企业坐在舞台上都想多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笑)。
陈亚军:因为南京和上海靠的比较近,我们也想融入到上海大都市圈里面,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刚才前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孙教授也讲到研发方面,我们现在在研发方面可能达不到刚才讲的科创板那么高的比例,我们算了一下大概在2%左右。但是我们有一个目标,每年科研投入必须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海波:我感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如果再修订的话,应该把医疗服务、金融服务都纳入到消费,而不仅仅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比如说医疗不应该只到卫健委,其实也有消费的部分。
陈亚军:我非常赞同主持人的观点,我们现在这个企业已经转型成大健康企业,不是原来单纯意义上药品生产企业。
海波:再来听听南平市青年数字经济创业园董事长 谢红良。
谢红良:大家好,我来自福建美丽的武夷山,我们企业目前已经是福建省省级的初创空间和孵化器,在“十四五”规划国家响应非遗传承乡村振兴,我们主要以一个板块来拓展。在我们那边现有的最大两个品牌,一个是武夷山岩茶,另一个是建盏。我们现在把建盏和茶叶形成了一个品牌,现在在上海、北京、广州已经成立了运营中心。我来到上海感受到这里的商业非常浓厚。主持人前面提到,如何融合到大上海消费圈里面?现在整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浮躁,茶盏的融合就让他的心放慢下来。目前的销售数据已经达到近10个亿,就在县城整个茶盏的销售数据目前已经达到百亿级的市场。
谢红良
海波:所有的企业对于平台的渴望度,IP的渴望度非常高。对我来说,本来我特别想知道大家对品牌推广的一些真知灼见,但是大家一上来利用圆桌论坛的宝贵时间,先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推广。邹总觉得酒的品牌打的困难,还是茶打的困难?
(全场笑)
谢红良:如果你用我的“建盏”喝酒,让酒都喝出茅台的味道!下次邀请大家到武夷山感受一下建盏和茶叶的魅力。(全场笑)
邹晓君:所有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一个载体,它是一个名片化的东西,过了就过了,但如果一旦你赋予它立体的感受,有了一种实体化,或者场景化的打造,这个IP就会被固化下来。就像陈总刚才说到,如果你只是一个药企,你出的是药,它可能最大程度上认定你是一个保障型的消费品,但如果你把它衍生到了医、康、养整个大健康板块里面来讲,它的IP形象就会非常的固化。酒也是如此,酒如果只是一个食物品牌的话,无非就是在货架上瓶子好看与不好看的问题。但是如果把它场景化,你的IP就生动,就活泼了。
海波:今天只给我了20分钟,哪里够?要听几位讲两个小时可能更加酣畅淋漓,感谢5位分享对品牌的看法,希望有机会在第一财经广播包括其他多媒体端上,能更多看到各位的真知灼见。谢谢大家!
“报时未来”是峰会的名字,诉说着浓浓的声音情怀。报时是贯穿广播诞生至今的标志性元素,有对表全球,同步世界的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可以独善其身,“报时未来”,代表着充满勃勃生机的广播,用主流媒体的力量,时时对表全球最先进生产力,同步最前沿思考,与未来相连,与世界同步。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作者:王俊稷
编辑:张添翼
监制:魏雪雯、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