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胡煦与《周易》之一:《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自汉代起被奉为“群经之首”,清代编修的《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周易》为经部之首。

易学认为,世界存在天道、地道、人道,因此,易学研究对象是天、地、人。天道是天体科学,地道是地球科学,天道和地道就是自然科学,人道是社会科学。

易学首先对天象进行观测和研究。古代天象系统包括北极星、北斗星天象、日月天象、五星(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和土星)天象和二十八宿天象。根据天象观测资料,提出了阴阳原理、五行原理和八卦时空坐标系统,创造了天干地支计时系统,形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

易学对气象进行观测和研究,建立了“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气候系统,提出五运六气学说,形成中国古代气象学。

易学在天下观测和气象观测基础上,以太阳回归年长度为依据,制定阳历;以月亮朔望月长度为依据,制定阴历。中国阴阳历法,一直流传至今。

易学对人象进行观测和研究,提出五腹六脏和经络系统,建立了“经络人”虚拟模型,形成独特的中医学体系,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和繁衍昌盛作出伟大的贡献。

《周易》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不二法宝。

《周易》的思想智慧渗透中国人生活各个方面,内容及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儒家、道家与中医共同的经典。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或者《皇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联系。

《周易》历经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民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经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相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作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把古代西方科学家不曾掌握的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说,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几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形同的地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