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保定非遗年味浓(13):这项非遗流传在易县,号称“武艺源头”

河北青年报讯 瑞虎闹新春,非遗过大年。保定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灿烂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春节期间,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北青年报特推出“保定非遗年味浓”栏目,营造浓厚新年氛围,带你体验保定非遗里的年味儿。

保定易县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历史传承,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布的154项《保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就有25项,而易县东留召村洪拳就是其中一项。

洪拳历史起源

洪拳是大陆最古老的拳术之一, 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大洪拳、小洪拳和老洪拳之分,凡练拳术、器械、短打、技击者,都从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为诸艺之源”之说。

洪拳在清代因洪熙官、黄飞鸿等人的创新发展,名扬四海。咸丰年间,山东拳师段以兴在涿州、高碑店一带广收门徒,传授洪拳。其弟子王德胜、董克俭等人更是将洪拳发扬光大。董克俭弟子张茂便是易县知名拳师王森的生父。王森先是随生父张茂习练洪拳,后又随拳师李海澄继续习练,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洪拳拳术,而且多年来在涞水县永阳、易县桥头乡、流井乡、白马乡等地教授洪拳,培养了众多高徒。

保定非遗年味浓(13):这项非遗流传在易县,号称“武艺源头”

(非遗项目进校园 师生学打洪拳)

东留召村洪拳

发展至今,东留召村洪拳将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彪的象形与武术技法相结合创编而成。拳械套路多而杂,有单形拳术,如龙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术,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招数繁多,又以短拳为甚,一百余手,气势刚猛,劲道十足,实用性强,特别适用于防卫健体。

保定非遗年味浓(13):这项非遗流传在易县,号称“武艺源头”

主要器械有:五虎棍、猴棍、双头枪、日月铲、春秋刀、双刀、双锤等。对练套路有“一虎群羊”、大刀军枪、对棍、三人对打等。

东留召村洪拳不仅强身健体、磨练意志,而且尚武崇德,近可防身自卫,远能战场杀敌。

保定非遗年味浓(13):这项非遗流传在易县,号称“武艺源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