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定非遺年味濃(13):這項非遺流傳在易縣,号稱“武藝源頭”

作者:保定文旅資訊

河北青年報訊 瑞虎鬧新春,非遺過大年。保定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孕育了燦爛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今年春節期間,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北青年報特推出“保定非遺年味濃”欄目,營造濃厚新年氛圍,帶你體驗保定非遺裡的年味兒。

保定易縣是“千年古縣”,文化底蘊深厚。悠久的曆史傳承,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公布的154項《保定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就有25項,而易縣東留召村洪拳就是其中一項。

洪拳曆史起源

洪拳是大陸最古老的拳術之一, 在中國國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大洪拳、小洪拳和老洪拳之分,凡練拳術、器械、短打、技擊者,都從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為諸藝之源”之說。

洪拳在清代因洪熙官、黃飛鴻等人的創新發展,名揚四海。鹹豐年間,山東拳師段以興在涿州、高碑店一帶廣收門徒,傳授洪拳。其弟子王德勝、董克儉等人更是将洪拳發揚光大。董克儉弟子張茂便是易縣知名拳師王森的生父。王森先是随生父張茂習練洪拳,後又随拳師李海澄繼續習練,不僅很好地繼承了洪拳拳術,而且多年來在涞水縣永陽、易縣橋頭鄉、流井鄉、白馬鄉等地教授洪拳,培養了衆多高徒。

保定非遺年味濃(13):這項非遺流傳在易縣,号稱“武藝源頭”

(非遺項目進校園 師生學打洪拳)

東留召村洪拳

發展至今,東留召村洪拳将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彪的象形與國術技法相結合創編而成。拳械套路多而雜,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招數繁多,又以短拳為甚,一百餘手,氣勢剛猛,勁道十足,實用性強,特别适用于防衛健體。

保定非遺年味濃(13):這項非遺流傳在易縣,号稱“武藝源頭”

主要器械有:五虎棍、猴棍、雙頭槍、日月鏟、春秋刀、雙刀、雙錘等。對練套路有“一虎群羊”、大刀軍槍、對棍、三人對打等。

東留召村洪拳不僅強身健體、磨練意志,而且尚武崇德,近可防身自衛,遠能戰場殺敵。

保定非遺年味濃(13):這項非遺流傳在易縣,号稱“武藝源頭”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