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战争总是讲究场面上的稳定,因为一场溃败下来,很可能就会兵败如山倒,再也没有翻盘的希望。在二战的苏德战争当中,德意志就曾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当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全军覆没之后,德军只能全线后撤,而苏军则趁势进攻,在有些苏军看来,这场战争马上就要胜利了。

那是1943年的初春,斯大林格勒依然在一片白雪茫茫当中,保卢斯投降的消息让整个德军战栗不已。一百多万德军精锐的损失,实在是让德军的胜利希望变得一片渺茫。苏军自然不会放过此时的德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百万兵力,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推到了哈尔科夫,并重新占领了这座重镇。
此时的苏军距离曼施坦因的指挥部只有一步之遥,但曼施坦因依然没有撤退的打算。曼施坦因此时已经胜券在握,他清醒地知道,这伙苏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只是一群孤立之敌,两翼随时可以被德军占领,进而成为饺子馅。骄兵必败的道理,已经让曼施坦因决定发起一次反击战,给苏军迎头痛击。
曼施坦因决定先吃掉西南方面军,再回过头来打哈尔科夫。德军的反击一开始并不顺畅,没能实现对西南方面军的包围,但沃罗涅日方面军此时已经深陷德军的陷阱当中。此时苏军的补给线几乎断绝,虽然斯大林调集了三个集团军支援哈尔科夫,但德军还是很快就拿下了这座城市。
在苏军支援力量抵达之前,德军又对苏军展开了一次猛攻,将苏军赶回了北顿涅茨河的对岸。这场哈尔科夫战役,被视为曼施坦因继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后的另一杰作。这帮助德军继续在东线战场苟延残喘了两年,从此之后,德军在东线就再也没有一次胜利了。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