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秦沃土养奇士一一汉初风云人物陆贾散记

作者:云卜2d9M

原创 康有鹏

大秦沃土养奇士一一汉初风云人物陆贾散记

前 言

最近,因受好友南远景先生激励鞭策,我写了篇"陆贾散记",遂反复琢磨,亦不知取何标题恰当。暂且信马由缠,任思绪驰骋,草成此稿。

我生于陕西乾县底陆陌村,民间俗称陆贾村。可以说,这是萦绕我脑际,数十年挥之不去的话题。因家父粗通文理,好古今之事,颇具智慧的民间传说,我自幼便有所闻。由于先天不足,未受过系统教育,更缺乏名师指点,虽平生喜读史书,也只是业余爱好,不求闻达与成名,仅以此获得心灵慰籍。

概因生于陆贾封地的缘故,汉初这位极具个性的风云人物,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幼年零散传说,到后来阅读正史,对陆生逐渐有了较为丰满的认识。仰慕先贤,启迪来者,风追司马,神交古人,此乃志士仁人之修为。然而,敝人不畏地位卑微,才疏学浅,亦操拙笔欲尽己所能,用较为系统且浅显的文字,留下这位伟人不朽的形象。但因资料极为匮乏,有关现地欲往拜谒,亦未如愿,实感惶恐遗憾。好在仅以此丰富精神生活,权当茶余饭后消遣,也就罢了!兼以此文追忆我早已过世的父亲,亦怀念我深深眷恋的朝思夜想的故乡。

仅以此记,请阅读的朋友们斧正,不吝赐教!

康有鹏

2021年5月31日 北京

大秦沃土养奇士一一汉初风云人物陆贾散记

“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听着这则耳熟能详的谚语,平添了游子思乡的浓浓深情。

陕西简称“陕”或“秦”,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气候温润,沃野千里,历史上有西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全长约八百里的关中平原,滔滔渭河穿其间,素有八水绕长安,从古至今被誉为风水宝地。这方恰似坐落在巨大天然城堡里的地方,周围被河川、山原和关隘环抱,东临黄河是潼关,西倚陇山为大散关,南望秦岭有武关,北靠黄土高原乃萧关。四面天然屏障,自古易守难攻,从春秋战国时起,便有“四塞之国”、“金池汤城”、“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这块丰饶的热土上,有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谋臣策士,上演过一幕幕惊心动魄、名垂青史、启迪后人的活剧。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以还江东子弟衣绵回乡之愿,意欲建都洛阳,雄踞中原,君临天下。但在张良、娄敬力谏下,果断定都长安,为大汉四百余年伟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西汉一一作为平定秦末天下大乱,经过楚汉相争统一中原的王朝,如何尽快收拾残局,开辟新的伟业,不得不说是摆在统治者面前的头等大事。然而,经过残酷征战杀伐、血雨腥风洗礼,以军功取天下的将士们,此时,都沉浸在争功邀爵的饕餮盛宴中。即使贵为一国之君的天子刘邦,也顾不上思考天下大势,在陶醉于胜利的喜悦的同时,便向张良等谋臣问计,以“功人"、“功狗”等朴素道理说服臣下,并用封王封候抚慰人心。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除献计稳定局势外,还主动谢绝受封“齐三万户”的重赏,表示“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以此高风亮节平息这场风波。

西汉王朝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而深远的课题由谁解答?!可以想象,除了刘邦这位一代英主,“汉初三杰"似为最佳人选。但冷酷的现实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天下初定,王位一贬再贬,确已无心思虑此事;而“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肖何,虽受皇恩获第一等功臣,也仅限以定律令规范社会秩序;唯有“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第一谋臣张良,似应站立时代潮头高瞻远瞩,从思想理念上谋国理政,为新生政权顶层设计。然而,历史往往难遂人愿!西汉立国后,张良曾多次向汉高祖刘邦示意退出朝政,“愿辞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进而“乃学辟谷、道引轻身”,称病归隐终南山麓。民国元老于佑任曾以"送秦一槌、辞汉万户"凭吊张良,以高度精炼的联语,概括了他一生两件大事:雇刺客“槌杀秦王”以报灭韩之仇、取天下功成身退“辞汉万户"重赏,颇令后人景仰,也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试想,以张良的聪明才智,西汉建立后淡岀江湖,和平年代里显有丰功;作为一代英豪,由壮士、谋士、到隐士的人生轨迹,岂不耐人寻味吗?究其原因:是他惧怕功高盖主者身危、亦或其智只适宜于乱世征伐、还是久病缠身精力不济、或者江郎才尽智慧不足?这些,都是人们关切和猜测的问题。后来人和读史爱好者可以大胆推测,但它终将永远成为历史之谜,仅会留作史家钩沉!

"江山代有才人岀、各领风骚数百年"。西汉初年,在由乱到治这一特殊时期,有位饱读诗书的大贤一一陆贾,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楚汉相争时仅以幕僚身份追随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诸侯,深得汉王赏识的这位儒生,却在和平时期显示出了超凡脱俗的谋国才能。据史家评价,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朝如何治理,为西汉前期统治思想奠定了基本模式,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里程碑。西汉,以军功封候在朝野已形成共识,即使萧何这样的大功臣,没有汉高祖力挺亦难服众,而仅为汉王高级幕僚的陆贾,即使功劳再大要想封侯难于登天,这似乎是这位功臣和时代的一大遣憾。但是,在历史长河中尤其在史家心目中,陆贾是当之无愧、应被铭记、汉初真正的第一大功臣。而他之后的贾谊、晁错、乃至大儒董仲舒等,分别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作为思想先驱,治国理念因时而变,有所创新发展,就其渊源而言,都是陆贾思想的延续者;从政治智慧方面来比较,他们与陆贾均不在一个层次上,而且鲜有善终。史家认为,陆贾的治国理念,不仅主导了西汉约70余年历史,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统治思想都有重要影响,是至今汉朝最值得研究的一位政治人物。(王立群教授等观点)

作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的陆贾,其智与张良、陈平齐名,善辩与游说鲸布的隋何齐名。斯人已逝,但青史仍铭记着他的传说。《史记》记载了陆贾平生"四件大事”,即说臣南越、奉献《新语》、称病归隐、协同灭吕。可以说每件事都关乎汉王朝江山社稷和天下安危,司马迁以传神之笔,惟妙惟肖的刻画了这位善于辞令、智勇双全、胸怀天下、风流倜傥的大智者栩栩如生的形象,至今读来仍使人身临其境,给人以启迪并留下余味无穷的回顾和联想。

【奉旨携印,说臣南越】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前)后,曾发50万大军分五路"三征岭南”,一路势入破竹,很快攻下闽浙(今福建浙江),其余四路进击南越(今两广),因遭遇少数族群强敌而受阻败北。第二次南征,在主帅任嚣和副帅赵佗统领下,大军经过穿越险恶的南岭自然环境,激烈厮杀,斩关夺隘,使南越(今两广)这块未曾开发的蛮夷之地纳入秦朝版图,并在此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极大地增强了岭南与岭北人民的交流,使南越较早地得到了开发,为大汉民族融合开辟了成例,使华夏族大一统初现了曙光。南越初定后,任嚣为南海(今广州)郡尉,赵佗任所辖龙川令。秦末大乱,任嚣病世前委托赵佗行南海尉事,秦亡赵佗即撤换秦朝所任官吏、封闭南岭关隘、迅速出兵夺取桂林、象郡,敏锐的洞察北方乱势,拥兵自重,偏安一隅,自立为南越之王。进而实行“和揖百越”的民族平等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文化,使岭南人民免受动乱之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代创业之君的汉高祖,统一中原后派重臣陆贾亲赴南越,賜南越王赵佗以印信,使其面北称臣,实现中华一统。可见作为使者的陆贾,要担当何等的千钓重任啊!

史载,陆贾到达南越后,赵佗身着南越族服,傲慢的盘腿接见他。陆贾说:"你是中原人,亲朋祖坟均在真定(今河北石家庄),现却违反天性,抛弃华夏冠带,欲以区区南越与大汉天子抗衡,岂不大祸临头!秦丧德政,诸侯蜂起,惟当今皇上入关中、占咸阳。而项羽自立西楚霸王,诸侯皆所属,其兵强马壮,天下皆知。然而,汉王起兵巴蜀,扫天下诛项羽,五载平定海内,此非人力乃上天所赐!汉天子闻您称王,不助天下诛暴逆,文臣武将争相都想剿灭您。但天子悯百姓刚历兵事,暂且休兵不发,派我授您王印,颁发符节,互通使臣。您应亲临郊迎,面北称臣,但却凭借新建未定之国,对大汉如此无理!朝廷若要知道这些,毁您祖坟,诛您宗族,再派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压境,越人杀您降汉,易如反掌!”赵佗听后大惊失色,立即离开坐位,向陆贾谢罪:“实在抱歉,先生!我久居蛮夷,有失礼义。” 然而,狡黠的赵佗又戏问陆贾:“你看我与萧何、曹参、韩信比,谁高明?"陆贾回答:“似乎您高明些。”赵佗又问:“那么我与汉朝皇帝陛下比呢,谁更高明?"陆贾说:"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承三皇五帝伟业,统一治理中国。中原人口以亿计算,土地方圆万里,物产殷实丰富;皇帝能集国政全权于一家,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您臣民不过几十万,都是蛮夷之人,散布于崎岖的崇山大海之间,好似汉朝一郡而已,怎么能与大汉相提并论!"赵佗听后,哈哈大笑。接着说:“我未在中原兴起,故在此称王;若在中原,何以见得不如汉朝!”言罢,便留陆贾畅饮。过了数月,赵佗说:"南越没有可以说话的人,直到你来,才让我每天听到从未听过的新鲜事。"于是,赵佗非常喜欢陆贾,赏赐给他一袋珠宝价值千金,其他馈赠也达千金之多。陆贾便拜赵佗为南越王,令他向汉称臣,遵守汉朝约定,随后还朝复命,汉高祖十分高兴,便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参考《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汉纪》等)

【大汉开国,奉献新语】西汉立国后,陆贾虽然职务不高,但作为天子近臣,却常常待奉在皇帝身边。据史载,太中大夫,秦汉时级别较低,明清以后等级较高。虽然陆贾岀使南越有功,被晋升为太中大夫,但充其量仅相当于当今部级官员,且为皇帝顾问之类虚职。这在重视军功的西汉初年,尤其是面对为国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勋功重臣,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人微言轻!然而,由于陆贾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具有良好的儒学功底,加之洞悉时势、善于权变、性格狂放,且敢于直言,其他臣僚们自然也不会小觑。再说,西汉开国元勋们多为平民出身和三教九流之辈,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既无能力又无心思考虑天下大势,这样无形中使陆贾鹤立鸡群。更由于汉高祖豁达大度、有王者之风,这就为陆贾施展政治抱负和治国才能提供了广阔天地!历史上“马上得天下、难道马上能治天下吗”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便是出自陆贾之囗。

据《史记》载,陆贾经常向皇帝进言,口称《诗经》《尚书》,高祖骂他说:“你老子是骑在马上得到天下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贾说:“骑在马上可以取天下,难道也可以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却顺应形势以文教治理天下,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啊,当初如果秦国统一天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之贤,那么陛下您哪能夺得这天下呢?”陆贾不仅提出了"逆取顺守、文武并用”,方为“长久之术”的观点,进而用历史上恃力而亡的反面事例,如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差因越王勾践而亡,秦王朝被高帝您而灭国等史实,进一步说服刘邦!虽然皇帝听了很不高兴,但脸上还是露出了愧色,便对陆贾说:“你尝试着替我写写秦朝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我得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还有古代成功、失败的国家都有哪些事例。”于是,陆贾一口气写了十二篇文章,每当上奏一篇,刘邦“未尝不称善”,满朝文武没有不叫好的,群臣们称其为“新语”。陆贾的治国理念,集中体现在《新语》一书,主要是反秦之弊,与民休息;以农为本,轻徭薄赋;礼法结合,无为而治。实质上三条都是相通的,就是"不折腾"老百姓而与民以利。《新语》系统总结的前代王朝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不仅促进了汉朝的安定和发展,而且为后代开明政治亦提供了经验。《新语》作为政论散文集,论理深入浅出,语言简洁凝练;因陆贾有辩才,更似纵横家,文风恣肆,旁征博引,陈述国是,利害分明。后人评价他与贾谊、晁错比较,却多了份从容之气,集敢谏与善谏为一身,

【称病归隐,大智若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地作为开发较早的富饶华夏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环境看,不仅因有中国之肺的巍峨秦岭闻名于世,而且亦因有滋养华夏的母亲河黄河令人神往。从人文视角看,盛世帝王多建都关中以雄视天下,即使寿终正寝也愿安眠于斯高枕无忧。对于信奉"天人感应"和重视丧葬礼仪的汉代人来说,生死相依,阴阳协和是天道,也是人生在世的理想境界。陕西现存帝王陵寝多达八十余座,约占历代帝陵百分之五十。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炎帝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隋文帝泰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武则天乾陵等等,这些著名帝王陵寝均在大秦,且大都安卧于渭水之滨的关中北原、"郑国渠“一线。早在秦汉时期,距汉长安城西北约六十余华里的古好時县(今咸阳市亁县),已属上佳的风水宝地。《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孝惠帝时吕后用事,“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自此,这位赫赫有名的大汉功臣,为避吕后乱政,就在这里置田携子安家,过着神仙般极为高调的隐居生活。

史载,远离错综复杂是非之地的陆贾,带着五个儿子和众随从,乘坐气魄豪华的车队,浩浩荡荡离开繁华似锦的长安城,来到好畤这块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幽静而神密的庄园,过起了风流倜傥、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就在一切安排就绪,举家定居下来之后,陆贾把五个儿子召集在一起,拿出从前出使南越时所得的千金,每人二百金平分给了儿子们,并告戒他们,安心从事生产,今后要过自食其力的生活。而陆贾自己却经常乘坐驷马豪车,带着弹琴鼓瑟的十位待从,佩带价值百金的宝剑,纵情歌舞,游览山水,开怀畅饮,一付近仙似道、又象侠客、实乃隐者的形象漂忽天地之间。陆贾曾经这样与儿子们约定:“每当我出游经过你们谁家时,都要让我的人马酒足饭饱,尽量满足一行人的要求。每十天更换一家,我在谁家里去世,就把宝剑、车骑以及侍从留归谁家所有。我还要到其他朋友那里去,这样一年当中我去各家的次数大概不过两三次,总来见你们就不新鲜了,你们也用不着厌烦你老子总这么做。” 可见,洞明世事的陆贾是何等的高人,历史怎能不铭记这位能屈能伸的高官大贤!

似可大胆设想,古往今来,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谁人敢想,谁人能达,这岂不让人羡慕、成为千古美谈!就在此前,作为与他同时代、同朝为官、且谋略智慧高于他的张良,尽管半隐半退居住在与他遥遥相对的终南紫柏山中(今天仍保存“张良庙”),亦然未能超脱刘邦晚年欲换太子的缠绕,不得不应吕后卑词恳求,献奇计请出避秦乱世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终于使一场波谲云诡的易储风波得以平息!然而,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此时的陆贾能否以退为进,以其高超的智慧协同灭吕,挽救刚刚建立的正处于危局中的大汉王朝呢?

【协同灭吕,扶汉天下】称病隐居好畤的陆贾,在纵情山水歌舞升平的表象背后,深藏着心忧天下的赤子之情。他密切注视着诸吕封王封候、吕后擅权乱政、欲夺刘姓天下的时局。有一次,陆贾登门向右丞相陈平请安,尚未发现他来访的陈平,正陷入深深的忧思,陆贾问:“您的忧虑为何如此深重呢?”陈平说:“你猜猜看,我究竟在忧虑什么?”陆贾说:“您老位居右丞相,是食邑三万户的列侯,富贵荣华无以复加,应该没有这方面的欲望吧。然而,您老若有忧虑,恐怕是担忧诸吕和幼主而已。”陈平说:“你猜得很对,你看这事该怎么办呢?”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陆贾接着说,这件事都在您和周勃两人了,我常想把这些话对太尉周勃讲,但他和我总开玩笑,对我的话不太重视。您为什么不和太尉交好,建立亲密无间的联系?接着,陆贾又为陈平筹划出几种对付吕氏的办法。陈平就用他的计策,拿出五百金来给绛侯周勃祝寿,并且准备了盛大的歌舞宴会来招待太尉;而周勃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报陈平。这样,陈平、周勃二人便建立起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吕氏篡权的阴谋也就更加难于实现了。陈平又把一百个奴婢、五十辆车马、五百万钱送给陆贾作为饮食费用。陆贾就用这些费用在汉朝廷公卿大臣中游说,搞得名声很大。在诸吕被诛杀、迎立孝文帝登上皇位这一千秋大业中,陆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汉初另一重要人物一一叔孙通,在此也值得一提,他是刘邦立国后两个重要人物之一。如果说陆贾是西汉第一大儒、治国理念设计的灵魂人物,那么叔孙通则是规范臣僚行为、制定朝廷礼仪的践行者。叔孙通原为秦博士,陈胜吴广起义后,他早早逃离咸阳,先投奔项羽,后追随刘邦。高帝乃马上皇帝,追随他征战的将领,大多三教九流。得天下后,不懂朝堂规矩,“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使刘邦很没有威严。叔孙通建议聘请儒生,“颇采古礼与秦礼杂就之”,按照实用简单的原则,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汉朝礼仪,并教练诸侯王及大臣们习礼,自此朝堂嘈乱无序的状态彻底改观。史载:“自诸侯以下,莫不振恐肃静。”汉高祖感慨的说,我才感受到了当皇帝的尊贵。司马迁称赞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乃“汉家儒宗”。而一千多年后的司马光,则指责叔孙通制订礼乐,逞一时之功,故使古礼失传。

记述往事,启迪来者,追忆先贤,扬威华夏。在关中平原古好畤这块沃土上,大汉风云人物陆贾的丰功伟绩,被一代代当地人交口传颂着。史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置好畤邑,秦统一六国后,更名好畤县,治在今乾县城东约两华里的好畤村。据《乾县新志•地理志》载:县城东“陆陌镇…东临大河,北枕长原,居商路之隘,亦南北交通之冲也”。今天这里仍有与好畤村相邻的三个古村庄一一俗称陆贾村,即上陆陌村、中陆陌村和底陆陌村,实际上后两个为一墙之隔的一个村庄。因古人称田曰阡陌,故陆陌以此取名。说来也巧,我就出生在底陆陌村,孩童时代常听老辈人讲,我们村是古代朝廷一个大官的庄园,村北坡那方巨冢是他的墓地。很久以前这里风水很好,山坡旁有条水量丰沛的泔河,山坡上是树木茂密的黑松林,常有狼虫虎豹出没,村边有长安城通往大西北的商旅古道(古丝绸之路)。汉高祖去世后,吕后摄政长达15年之久,陆贾从称病归隐实则协同陈平、周勃谋诛诸吕,到孝文帝登基还朝并二次奉旨出使南越,他在好畤陆陌庄园居住应在十年以上,距其七十岁去世,可以说乃为颐养天年的黄金时段。但这位出生于楚国彭城、秦末战乱冒死游说诸侯、以辩士随高祖定天下的花甲老人,仍以其特有的个性和处事风格,奔波于崎岖的咸阳古道上,其国士之风的确令后人膜拜景仰!

关于陆贾的墓址,仍有不同观点。乾县县志办袁富民先生考证,据《太平寰宇记》陆贾墓“在州东北岑阳乡甘河西原。”明一统志:“在乾州城东北十八里”,考其址,即底陆陌村西之巨冢。百度百科则持异议,认为陆贾葬于咸阳城西北70公里处永寿县店头镇,墓前原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石碑一通,上书"汉太中大夫陆公贾墓",现已毁。我小时候与伙伴经常在巨冢旁挖草拾柴,高大而突兀的陆贾墓冢草木葱郁,但令人遗憾的是,早在四十多年前,农村整地平田被夷为平地,至今已不复存在。我十九岁远行应征入伍,赴西北边陲贺兰山卫国戍边,现又北漂京城帮带孙子,虽年逾六旬仍漂泊在外。每当回到故乡,我总喜欢天空晴朗的清晨或者傍晚,一个人静静的站在村边的旷野上,极目远眺西北方梁山上宛如睡美人的"姑婆陵"(乾陵),东北方九嵕山上清晰可见的"唐王陵"(昭陵),在灿烂的朝霞或火红的夕阳映照下,美丽壮观而气势恢宏的天然画卷。

昭乾灵气聚笼渭北沃土,

泔潓秀水滋润丰宅佳壤。

……

2021年5月29日初稿 北京北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