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唐代诗人李涉在《题鹤林寺僧舍》里,曾发出过这样一句感慨——“偷得浮生半日闲”。在纷扰的世事中,哪怕是片刻清闲都是难得可贵的!

这样看来,无论古今,一个可以享受清闲放松心情的假期,都是弥足珍贵的~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明 仇英《独乐园图》(局部)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古代有文字记载的较为完善的休假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假期”这种称呼,那时的人们把休假叫“休沐”。

《汉律》中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官吏们每工作四天,就“休沐”休息一天,以此循环,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周末双休。

而“休沐”这个词从字面上倒也不难理解:“大家工作累了,休息沐浴,享受假期”。

古人大多长发束发,平日里官吏们一般住在衙门办公,洗澡并不方便,于是趁着休假,沐浴更衣是件很必要也很令人放松的事情。

当然,休沐也并不一定非要洗澡,去水边游玩也是假日的一大乐事。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明 钱穀《兰亭修禊图》(局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城邦附近的郊外水边,沐浴游玩,古称“祓禊(fúxì)”。东晋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中说的“修禊事也”,也是指类似的活动。

汉代“休五日一休沐”的制度持续了约七八百年,到了唐朝才慢慢演变成“十日一休沐”的制度。在唐代这种假期也称之为“旬休” 。“旬”原指“十日”,旬休自然便意味着“工作九天,休息一天”了。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中写:“九日驱驰一日闲”,即跟旬休制度有关。白居易诗中的“公门日两旬,公假月三旬”,其中的“三旬”,不是“三十”的意思,而是“三个旬休日”。

“九日一休”的唐代虽然看起来假期有所减少,但实际上唐代其他类型的小长假远比汉代要多。

《唐六典》中记载,冬至放假七天;清明节放假四天;八月十五、夏至、腊日各放三天;端午、七夕,每年的立春、春分、立秋…各个节气也都要放假。

曾有学者计算过唐代各类假期的总和,有77天之多。在弥足珍贵的假日里,蹴鞠、荡秋千、打马球是人们常玩的游戏项目。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唐 章怀太子墓壁画 《打马球图》(局部)

或者走休闲路线,与白居易、元稹、韩愈、张籍等大诗人一样,去郊外游赏宴饮。

每年农历三四月份,春雨初霁、繁花满树,长安城南的曲江江畔都游人如织。

诗人白居易算是曲江游玩的一大拥趸,为 “曲江”写下多达60余首的诗作。

一次,白居易因故缺席了朋友们的假日聚会,韩愈甚至写了首诗《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询问他未到的原因——“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后来,白居易主动邀请韩愈和张籍等人再游曲江,并回了《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一诗,跟朋友们解了“爽约之迷“。

唐代的假日,的确悠哉游哉。可是,若论古代假期最多的朝代,还是宋代拔得头筹。

宋朝人庞元英所著的《文昌杂录》中记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

除了这68天常规假期,宋代春节假期之长,令人艳羡: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官员就“封印”放假了,等到次年正月二十,再 “开印”办公,假期长达一个月。倘若将宋代所有假期都算上,相于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放假。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这样描述宋人轻松愉快的假日生活: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南宋 马远《华灯侍宴图二》(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定程度上,张弛有度、适度悠闲的假日生活,促进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也为宋代艺术和文学的繁盛,提供了肆意生长的空间。

我们现代人常常调侃假期是“人从众”,不过看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人们放假上街游玩的情形,却会觉得,即使相隔千年,北宋首都汴京假日里那熙来攘往的人潮、车水马龙的街市、人声鼎沸的商铺……仍旧裹挟着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

这悠哉游哉,嬉笑玩闹的假日图景,何尝不是人们热爱生活的写照......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悠哉游哉,古代假日轻松指南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而假期的最后一天——5月5号就立夏了。

暮春初夏,万物并秀,正是出游的好天气,祝大家有个悠哉游哉的美妙假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