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每顿必有豆腐!还发明了虎皮毛豆腐,是御膳房必备佳肴!

朱元璋每顿必有豆腐!还发明了虎皮毛豆腐,是御膳房必备佳肴!

在我国素菜食谱中,有一道比较有名的豆腐菜肴,叫虎皮毛豆腐。虎皮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系以本省屯奚、休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因其豆腐两面色黄,呈现虎皮条纹,故名。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

朱元璋每顿必有豆腐!还发明了虎皮毛豆腐,是御膳房必备佳肴!

关于这虎皮毛豆腐的来历,还要从明朝说起。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因家贫困,曾给财主家放牛帮工,每在白天放牛后,半夜就要起来与长工们一起帮磨豆腐,他年纪虽小,但做事很勤快,颇得长工们喜欢,因此,长工们尽量照顾不让他干重活。后被财主知道很不满意,便将他辞退回家了。朱元璋没办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庙跟前的小乞丐们混在一起。长工们可怜他,每天从财主家偷出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庙的干草堆里,到时朱元璋就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不久,父母兄相继亡故,朱元璋更孤无所依,便入寺当了和尚。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时,长工们仍照样送来藏放草堆里。一次寺里一连几天忙着做庙会,长工们见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动就没有再送了,当庙会结束,朱元璋记起去取豆腐,发现豆腐上已长满了一层白毛,他就拿回庙中,偷偷地弄来油煎食之,觉得味道更香鲜无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朱元璋每顿必有豆腐!还发明了虎皮毛豆腐,是御膳房必备佳肴!

后来到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义军,几年后他升任红巾军左副元帅,时为吴王。1357年,一次,他率领大军到徽州地方驻营时,特命随军炊厨给他做煎毛豆腐吃。这油煎毛豆腐就在当地流传下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

朱元璋出身贫苦。待他坐了江山后,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好让子孙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也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朱元璋每顿必有豆腐!还发明了虎皮毛豆腐,是御膳房必备佳肴!

朱元璋大力提倡,自己也身体力行,他每顿饭都上一个豆腐,作为不忘自己苦出身的实例。但是,到了他的子孙们的手上,这每顿必有的豆腐,就变味了。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讲述了一个明代宫廷豆腐的故事。故事说,京城各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平常清汤寡水,肠子里没有攒下什么油水。皇帝如到别的地方赴宴,翰林们就可怜巴巴地向光禄寺索要剩下的御膳,改善一下生活。有一天,皇帝去赴宴,众翰林纷纷去讨皇帝的剩饭。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一个后来的老翰林知道了,十分高兴,连喊“拿酒来”,然后大快朵颐而去。原来这豆腐根本就不是豆腐,它是用几百只鸟儿的脑髓做成的。原来,朱元璋死后,其子孙们虽然保持了顿顿上豆腐的家法,其实那些“豆腐”的原料,早已偷梁换柱。一份豆腐需要数百只近千只鸟脑袋,这种特殊豆腐的味道到底如何,人们无法想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