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孝廉贤守陆绩与长寿之乡港南

作者:当代广西

一位文化名人会成长为一个地方的名片,例如柳宗元之于柳州、苏东坡之于合浦、黄庭坚之于贺州。

三国东吴第一才子陆绩是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他的孝义和清廉为世人传颂,被誉为“孝廉贤守”,有怀橘遗亲、廉石压舱等典故。陆绩和贵港市港南区的渊源很深,据考究,他在郁林郡任太守时修建的古城,就在今天港南区江南街道南江社区一带。陆绩勤政为民,修城挖井,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加快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巩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的孝义与清廉,对古郡新城的长寿之乡港南产生了深远影响。

孝廉贤守陆绩与长寿之乡港南

港南区江南街道南江南社区的古树。梁勇 摄

孝义清廉世代承

陆绩从小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懂礼节,守孝悌,年少扬名。一次,他跟随父亲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让人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偷藏了几只橘子在衣服里。要回家时,陆绩弯腰行礼作别,橘子掉落在地。袁术问清缘由(橘子甜,想带回家给母亲尝尝)后,大为惊喜,连连赞叹:小小年纪,就懂孝顺母亲,孝心可嘉,长大后必有所成。这就是怀橘遗亲的故事,列入“二十四孝”,世代流传,家喻户晓。

陆绩不但聪颖别于常人,学习更是刻苦用功,博闻强记,学富五车。《三国志》里说他“博学多识,容貌雄伟”,且有一颗仁爱厚道的善心。陆绩时常成为孙策的座上宾客。有一次,张昭、秦松等人谈论天下大事,主张用武力一统天下,陆绩据理反驳,举例说管仲给齐桓公当“宰相”,统领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没有用武力;孔子说远方的人如果不肯臣服,就该用仁爱来招徕他们,若不以德服人,只懂动用武力,我为你们的过激想法深感不安。年纪虽小,语惊四座,令人折服。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扬名不过出于偶然。比如,孔融让梨让得天下人皆知,陆绩“偷”橘子上榜二十四孝。其实不然,千百年来让梨、“偷”橘的人定然不少,为何世人只记得孔融、陆绩?就因为他们是孔融、陆绩,而不是别人。流芳百世之人必有过人之才、不一般的品质。陆绩到郁林郡担任太守后,除了勤政为民,还特别注重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特别注重孝敬老人、仁义礼节、清廉自律等,影响和改变这片土地的民风民俗,为后来形成地方的寿文化、廉文化、孝文化、荷文化等几大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优良代代相传、蔚然成风。

至明清时期,出自港南的两位儒生进士李彬和宋运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孝义与清廉,为民众乐道。明崇祯六年(1633 年),李彬出生于今港南区新塘镇,曾居住于南山寺附近,后搬到新塘镇乌桕村。康熙九年(1670 年),李彬考中进士,因来自僻远的边境,背景纯净,才学扎实,朝廷任命他为内阁中书。不久,李彬请求辞官还乡,李彬隐居南山,潜心读书,但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光绪《贵县志》记载,土寇杨奇清作乱,挟持一千多平民百姓,李彬得知后,凭自己的名望和才智与杨奇清“谈判”,使百姓免遭杀身之祸。事后,有人带金银首饰登门道谢,李彬一概拒收。有人赠送当时流通的“吴逆币”,李彬更毅然拒绝。“吴”即吴三桂,先引清兵入关,做上平西王后又在衡州称帝,叛逆清朝廷,反复无常,李彬对这类人“敬而远之”。

康熙十八年(1679 年),平南王尚之信率军追击叛军,路过当地,得知李彬大名,邀他出山“慷慨报国”,李彬婉言谢绝。李彬回家后,欣然赋诗言志:“年来身世几寒酸,富贵不求也自欢。声价好同珠换饼,簪缨争似楮为冠。何当推解笙簧剧,窃喜侯门礼数宽。乞得一麾归绝涧,白云犹满菊花团。”体现出他淡泊名利、自在隐居的志趣。

李彬出生于书香门第,天资聪慧,博学多识,擅长诗文,有《愚石居集》流传于世。他乐善好施,孝义两全,设管教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设义渡以济行人,修邑乘与宗谱,以厚人心而联族谊”,为人称赞和传颂。李彬因品行端庄高洁,心胸宽广豁达,好人获得好报,罕见地高寿九十岁,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去世,时任广西学政的徐树屏为他撰写墓志铭及挽联“清朝高洁无双士,南国端方第一人”,后来这副挽联被刻在新塘镇上兰村庄稼地里四五米高的石柱上,边上就是他的坟墓。今天留存于新塘镇乌桕村的乌桕李氏祢庙也踏石留痕地记录着这位“品行冠一邑”儒士的不少故事,彰显李彬的芬芳气节。

李彬的同乡宋运新,1710 年出生于今港南区新塘镇新和村。他年少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因此十分孝敬长辈。他秉承母亲教诲,逆境发奋,勤学好问,修炼品行,终于苦尽甘来,考取进士。宋运新有一个外号叫“外公知县”。他曾连任贵州省黎平府锦屏县知县,锦屏县是黔北的一个贫困县,有溺婴的恶俗,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宋运新到任后,下令严禁溺婴,悉心理政,引导百姓发展耕种,安居乐业。他平日带头捐资救济贫困产妇,庇护不少女婴长大成人,深受当地妇孺的爱戴,那些受过他恩惠长大的女婴奉他为再生父母,昵称他为“外公”。宋运新生活节俭,在外当官多年,他老家的旧居却从来没有做过太大的改建或装饰。他饮食简朴,时常是腌头菜伴粥吃就得一餐(因而又被唤作“头菜知县”),知道这事的人对他肃然起敬,钦佩有加。

宋运新解任还乡后,大行善举,设学馆教学,筹资建义渡,造福乡里。他重孝道,擅堪舆,经常为人葬亲劝孝,言传身教,引人共鸣,共扬孝义,方圆乡里,民风淳朴,宛如世间桃源。

时代滚滚向前,孝义清廉世代传承,融入在这片土地上生养成长的人们的血肉,深深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态度,同样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以及生命的延绵……

孝廉贤守陆绩与长寿之乡港南

纪念陆绩的廉石。潘大林 摄

廉石故里美名扬

经过秦汉时期对岭南地区的“整治”,三国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岭南真正意义上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过程中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被誉为乱世中的江南第一才子——陆绩。与众多曾在这片土地留下“赫赫战功”不大一样的是,陆绩用悲悯的人文关怀与朴素的平等意识照亮了这片土地。

汉建安十三年(208 年),赤壁大战后,东吴的孙权任陆绩为偏将军,带领两千人马(不少是老弱病残的),奔赴郁林郡。陆绩到郁林郡相当于流放边境,被迫接受一场人生大考,他能不能考好?当时的郁林郡沿习秦汉旧制,郡治依旧设在布山县,郁林的“郁”字繁体字(“鬱”)笔划多达 28 划,反映当年郁林郡的实际情况:林木茂盛、杂草丛生。而汉末各地混战连年,尸横遍野,疫病流行,地处僻远的郁林郡同样水深火热,天灾人祸,吏治腐败,匪患猖獗,民不聊生。陆绩刚到任,好些官员就以接风洗尘为借口送钱送物,陆绩牢记父母叮嘱,廉洁自律,统统拒绝。后来,连郁林郡的百姓也登门来访,说要给陆绩的公子过生日送贺礼,陆绩同样拒绝。他了解是有人暗中使坏,鼓动大家送礼,想拉他同流合污。陆绩召集郁林郡官员及其家属集会,讲述历朝历代贪官的下场,敲打警钟,荡涤污浊,整饬吏治,终于刹住这股歪风。

陆绩很注重发展生产,引进中原地区的烧窑、炼铁、纺织等手工业技术。他拖着一条行走不便的病腿深入民间,发动民众,开凿水井,改善饮水,减少疫病。结合实际,肃匪治安,广交能人贤士,促进文化交融,民族团结,固边富民。经过几年呕心沥血治理,陆绩终于打造出战乱中的一方人间田园,郁林郡成为当时东吴的大粮仓,他给世人(其次是朝廷)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闲暇之余,陆绩没有丢下对学问的钻研,一边写书、注释《易经》,一边制作浑天图。这时,陆绩夫人生下一个女儿,陆绩给她取名“鬱生”,表明他对这片洒满自己汗水、心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陆绩在郁林郡任职期间积劳成疾,身体不适,向孙权请求辞官还乡,获得批准,朝廷下旨,令他回故乡苏州调养。回乡不久,这位乱世才子就逝世了,年仅三十二岁。临终前,陆绩在遗嘱里预言:六十年后天下将归于一统,只恨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了。后来历史的事实证实了他的卓越远见。

陆绩给郁林郡后人留最珍贵的财富,除了孝义,还有橘井和廉石,甘甜的井水象征他的勤政为民,廉石表明他的清廉高洁。陆绩登船还乡时,本地百姓自发来到码头的挥泪送别了这位好太守。行船的路线是:由郁江南岸登船,船行西江,出珠江口,再绕海路回苏州。因为陆绩行李少,只有简单的行装和几箱书籍,唯恐船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只好叫船工搬取一块江边的大石头,稳住船舱,才得以平安返回故里。陆绩去世之后,他从贵港市港南区带回家乡的那块大石头一直被闲置他的旧宅中,悄无声息地隐藏一个动人的故事。到了明代,苏州监察御史樊祉听说陆绩的事迹和压舱石的故事,大为感动,叫人把这块大石头从陆绩故居门前移到苏州市观前街玄妙观内,并为其造了一座亭子,又令工匠在石头上刻上“廉石”两个大字,供世人瞻仰。斗转星云,时至今日,廉石依然矗立在纪念范仲淹的苏州文庙明伦堂前,与纪念万世先师孔子的大成庙为邻,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藏里的一颗闪闪发亮而沉甸甸的明珠。

在廉石的故乡、今天贵港城区郁江南岸的南江社区一带,随处可见许多和廉石相仿的石头,那是廉石曾经的小伙伴、廉石的亲朋好友。那些江边石头也历经千年风霜,守候和庇佑着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与苏州的廉石大哥遥望相应。廉石是陆绩的化身,这些江边石头则寄寓许多郁林郡百姓的善美灵魂,默默无语,息息相通。

港南诗人梁帆曾写过一首《廉石礼赞》:“海雨天风送远流,遥遥归路雁横秋。召棠甘露千年仰,怀橘孝心百代讴。赠策布山施善政,御波江石稳轻舟。万家忧乐胸中绕,正气凌空问斗牛。”道出了陆绩与廉石的彼此关联与相互成就,恰恰印证那一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孝廉贤守陆绩与长寿之乡港南

港南区江南街道南江南古码头。梁勇 摄

橘井名区绽新颜

想了解陆绩古城的秘密,可到港南区江南街道南江社区走走。南江社区一带作为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郁林郡治、布山县治的古城遗址,南江古码头的滨水区域是西瓯部落的聚居地和西瓯王都所在地。清朝的《浔州府志》录有州官胡南藩作的《读浔州名宦志》(之四谷永):“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一自汉家开置后,曾烦凿井郡东头。”此诗称赞汉代郁林郡太守谷永招抚、安稳当地人的事迹,也为后人探寻这座古城提供精确的地标。现在,南江社区仍留存许多古城的印记:古码头、古驰道、古牌坊、旧大街、橘井名区等。中国文化报曾刊登《贵港——多元文化并存的岭南古国》,中央电视台在南江社区古城遗址拍摄了《神秘的南越古国》及《地球的故事》,使得这个小村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 年 5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江古码头遗址(包括南江渡口石级、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南江旧街、亚魁牌坊、古驰道)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贵港市的第五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名将李纲被贬后,流放南方,当他到达当时的贵州(现在的贵港)时,从南江古码头登岸,沿渡口石级而上,到南江社区探访陆绩古城,并前往南山探寻葛洪遗灶等遗址遗迹,写下诗歌《次贵州二首》。其一写道:“青枫夹道鹧鸪啼,古郡荒凉接岛夷。陆绩古城依石巘,葛洪遗灶俯江湄。风光冉冉吹香草,烟雨濛濛湿荔枝。欲作终焉卜居计,自应勾漏不吾欺。”诗以言志,这首诗的最末两句反映出他想暂时隐居此地的愿望。

陆绩之所以被后人铭记,缘由很多,孝义忠贞、学问渊博、宅心仁厚、勤政为民、为官清廉,等等,但最让人钦佩的是他那广阔博大的胸怀——放下等级观念,与老百姓为伍,与群众同甘共苦,加快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融合,影响深远。五代时南汉贵州判史刘博古因敬佩陆绩怀橘遗亲的孝道,在水井边种上一株橘子树,于是陆公井又叫做“橘井”。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时任贵县知县的东莞人蒋航把古城遗址一带命名为“橘井名区”,牌楼仍保存至今。

今天,当你走进港南区江南街道南江社区,陆绩古城的印记依然呈现眼前。古树苍劲,遮荫蔽日,树下有不少的古建筑,牌坊、宗祠、祭社、庙宇、老宅、旧铺子等,显示厚实的底蕴。陆绩的身影就在怀橘坊、三多社、橘井名区、橘井遗迹等古迹当中。说起世代传说的橘井,南江社区的人都为自己祖先与陆绩的渊源感到自豪,橘井直呼“怀橘井”,地方命名为“怀橘坊”,会兴致勃勃引领你寻找当年陆绩凿井取水的大概方位,介绍陆公井改名橘井的故事,讲述祭祀拜神时橘子是不可缺少的祭品。

隋唐时期,因贵港城区郁江南岸地处低洼,常遭受水患,郡治古城往郁江北岸转移,今天可看到的橘井方位被南湖淹没,橘井的遗迹现已可望不可触及。2017 年 7 月,飞架贵港城区两岸的罗泊湾大桥建成通车,南岸引桥飞翔于南湖之上,成为定湖神针。而南江古码头因历史的选择与沉淀,注定要成为贵港旅游的压轴大戏。罗泊湾汉墓群、郁林郡古城遗址遗迹(包括古驰道、陆绩橘井、橘井名区、亚魁牌坊等古迹)是一册册珍贵的史书,随着罗泊湾大桥、青云大桥的建行通车,中心城区出现三桥并架(加上原有的西江大桥)的壮阔场面,陆绩古城又将重焕生机。近几年,投资 20 多亿的贵港“园林”工程——郁江两岸综合整治工程如火如荼建设,南岸青云大桥至南江村段竣工、通过验收,在 2020 年元旦向市民开放。南山名胜风景区扩建的新貌令人期待,南湖(橘井)公园的也在规划推进,港南区加快推进江南新城的建设,打造“新江南水系”:通过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引水到南山寺,由南山寺流经南湖汇入郁江,贯通郁江、南山、南湖水系,引领贵港水系新景观。建设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好陆绩古城的遗址遗址,把江南城区打造成半城江水半城人文的南国故郡,使“江南水乡”焕然一新。或许,这才是陆绩临终前所预言的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下归于一统”,只是他没能看得到。

《三字经》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孝敬父母长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遵循内心,讲仁义礼信,为人准则。孔子有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王冕也有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浩气满乾坤”,则表明清正廉明对人修养品行至关重要。陆绩在郁林郡任太守不过短短几年,却穿越千百年为不同年代的人们所铭记,只因他的孝义与清廉深得民心,胸怀敞亮,天地宽广,与日月争寿。时至今日,被良好风气滋养的港南区已悄然成长为一方长寿之乡,截至 2020 年 6 月,港南辖区内的百岁老人 93 人,占人口比例 13.2/10 万,中国认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比例是 11/10 万,港南已远超这一标准。饮水思源,这一切不得不提起那位乱世江南才子、千古孝廉贤守——陆绩!

(作者简介:梁勇,广西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广西文学》《红豆》《三月三》《当代广西》《青年作家报》《广西日报》等报刊,入选《文学桂军20年散文卷》等选本,获得第二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散文一等奖、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创作征集活动小说二等奖、贵港市文艺创作荷花奖等奖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