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壮游七省,荡气回肠
邓志新
三十七
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唐伯虎乘船来到湖北赤壁遗址,这里在东汉末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曾是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大军的地方。过去,唐伯虎只是在拜读司马光《赤壁之战》之后,才大概了解战况的全过程,但那毕竟是文学故事。如今身临其境,望江水滚滚,惊涛骇浪,遥想当年大江之上,战船密布,金戈铁马,喊杀声声,曹营连船,火光冲天,大战终以曹军败北而收场,由此也确立三国鼎立局面。相隔千载,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那惨烈的战争场景依然在唐伯虎脑际回荡。
看了赤壁古战场,接下来,唐伯虎每到一地都要小住十天半月,最长要住一个月左右。为什么呢?正当盛年的唐伯虎并不是因为疲劳要休息,而是他要把所经之处的写生素描进行再创作,同时还要写一些游记,把所到之处的趣闻轶事都记下来。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唐伯虎创作了许多流传于世的珍贵画作。其中主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端端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形成了他那个阶段的巅峰之作。他的绘画创作每幅必有题诗,且落款署名也各有不同。如他画的《骑驴归思图》,落款写吴郡唐寅;而他的《秋风纨扇图》,又根据他的祖籍写晋昌唐寅;他的《一世姻缘图》,又直接署名唐寅等等。细观唐伯虎的画作,大多不写年月,所以对他的绘画创作时间只能作大概的判断。
游历赤壁二十天后,唐伯虎又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南,登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另两座名楼是:湖北武汉的黃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在岳阳楼上,唐伯虎俯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波光粼粼,渔帆点点。远处的君山岛,清晰可见,其风景之优美,视野之开阔,真是令人陶醉。此时他不禁想起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文中的许多名句犹言在耳。如“衔远山,吞长江”,廖廖数语,写尽了洞庭湖之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道尽了仕途沉浮、人间沧桑;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激励着世人要登高望远、放足眼量,任重道远,积极向上。唐伯虎回想个人之遭遇,念先人之教诲,感慨万千,心胸豁然开朗。接着,他用他那神奇的画笔,很快描绘出一幅《山水图》,并题诗如下:
晚云明漏日,春水绿浮山。
半醉驴行缓,洞庭黃叶间。
走下岳阳楼,唐伯虎又游览了三醉亭、仙梅亭、二乔墓等景点,不多赘述。
南岳衡山,是游人、墨客必览之处。几天后,唐伯虎登上了海拔1300米的衡山,此时正是初夏,山峦青翠,茂林修竹,奇花异草,浓郁飘香。在这里,唐伯虎领略到与岳阳楼、洞庭湖不一样的风景。这一天,他正在对山景素描,一位老道人观赏后,对唐伯虎的绘画技艺赞不绝口,夸奖说“天下竟有如此高人!”并邀请唐伯虎到敝馆一叙。这一邀请,倒使唐伯虎想起,此地乃是道教主流的全真派圣地。于是也不客气随老道人进入他的宝观,只见观内殿堂金壁辉煌,高大威严,烟雾缭绕,人来人往,香客不断。为表诚意,唐伯虎也买了三炷香点燃跪拜了一番,而后随老道人进偏殿入坐。从那些人的称呼中得知,这老道来历还不小,是为道长,道号静慈,左右有僮奴伺候,很是气派。
看茶就坐后,道长问唐伯虎何方人氏?画技师从于谁?唐伯虎据实回答,道长频频点头称赞。聊天时,静慈道长讲起道家起源、宗旨等,崭新的学说使唐伯虎感觉新鲜,受到不一样的教诲。原来这全真派道教来历不凡,秉老子、庄子学说,以苦己利人为宗旨,自开宗师祖王嚞(道号重阳子)始,经汉、隋唐曾几度衰落,又逢汉钟离、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后,落而复兴后又渐衰败。后传至元代,全真派道教又在北方草原兴起。成吉思汗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成一时兴旺。北方逐渐以丘处机为首又有部分向南发展,形成南北两派,至本朝北方衰落,惟南岳衡山的全真派一枝独秀成为圣地。听静慈道长这么一讲述,本来漂泊未定的唐伯虎竟萌生皈依道教之念。他想如此既可归隐有了寄托,又不影响写字绘画,真是两全之美。当晚他接受道长挽留,在道观内留宿并创作了一幅《山居图》,在图中题诗一首,赞美道长的同时也表达其内心向往。诗文如下:
隐居深在碧山空,涧壑才堪侧步通。
芋粟一园秋计足,僮奴百指治生同。
短墙甃石牢牵荔,薄酒盈坛共转筒。
我欲相随卜居去,此身一脱花尘红。
次日早餐后,唐伯虎把刚画好的《山居图》敬献给静慈道长,道长看毕大加赞赏一番后,捋须大笑道:“唐画师,我静观你五官貌相,你自有过人之处。恕贫道直言,你虽符合本道‘苦己利人’之宗旨,但从眉宇间可知你尘缘未尽,尚有诸事要做,心不能静,故不宜入道。”唐伯虎听罢遂问道长:“请道长赐教,我唐寅日后的路该如何走?”道长说:“你与官无缘,也不宜做官,应在民间继续施展你的才艺,或许你自己不知,后世必将尊崇你的才艺为大明之冠,贫道作为全真派传人,祖师在上,吾言必真,你放心地去吧!”
听了静慈道长指点,唐伯虎打消了皈依之念,继续开启他下一站旅程。大约一个月之后,唐伯虎来到闽西北武夷山和九鲤湖。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那里奇峰林立,美丽壮观,被誉为“奇秀甲东南”名不虚传。奇峰异草使唐伯虎大饱眼福。而位于莆田境内的九鲤湖,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素有“九鲤飞瀑天下奇”的美誉,让唐伯虎更加流连忘返。在那里,他度过了弘治十三年的盛夏,直到秋意凉爽时,才由闽转浙,游历雁荡山、天台山。尔后,又渡海去舟山群岛,去杭州湾南缘的普陀山,来到这传说中观音菩萨教化众生的地方。在富春江、新安江,唐伯虎陶醉那里的青山绿水,重温大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有一番感受。他决定小住几日,让自己放松一下,然后乘船上溯抵达安徽黄山、九华山。正当唐伯虎又迷恋黄山风景时,他口袋里的钱已经不多了,如果现画现卖,该地尽是他乡之客,来去匆匆,买人不多。所以他无奈决定,就此止步返回苏州。这位江南才子,在壮游九个月之后的一个秋凉天上午,拖着疲倦的身子,背着一个大布包,终于回到苏州家里。
唐伯虎这一次回来,与上次赶考回来是大不相同的,上次回来人很沮丧,这一次人虽消瘦了,但精神还是很乐观的,不少街坊邻居都围过来看他,唐伯虎也和邻居们有说有笑。他弟弟唐申和弟媳妇听说哥回来了,也都停下业务赶过来看望哥哥。唐伯虎告诉弟弟,这一次外出虽然没挣到钱,但收获还是满满的。他弟奇怪地问:“哥,你说收获满满的,收获在哪呀?”唐伯虎指着大布包说:“都在这个布包里,全是绘画素描,以后还要再创作成画。”他弟弟忙吩咐媳妇生火做饭为哥接风。在饮酒时,唐伯虎问:“那个唐三怎么样了?能不能暂借过来一用?以后哥出去卖画,家里要有人照看一下。如果家里没人,又会像上次那样,你给哥二十两银子,哥只装二两银子出去的,其余都被姓何的坏女人裹走了。”直到这时唐申才知道,原来哥出去八、九个月,是两手空空离家的。
唐申说:“明天就让唐三过来帮哥打理家务,不过唐三现在已起名叫唐兴了,他很勤快的,以后等哥娶到嫂子,唐兴还要给我。”饭后,唐申又给哥送来十两银子,并说酒店生意也很平淡,要不也能多给哥一点,唐伯虎手里正缺钱也就收下了。他对弟弟说:“以后你就好好经营吧,哥挣不到钱也不要你给钱了,这个家就算完全分了。”下一步,唐伯虎的路又该怎么走呢?且听我往下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