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漫谈,就是不拘形式的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想到哪说到哪吧。
都知道台球杆分为两大类,美式九球杆俗称大头杆和英式斯诺克球杆俗称小头杆,至于波茨杆或者前节为枫木的小头杆等诸如此类的产品,我想说存在即是道理,并非主流选择。这不是论文,所以下文通用俗称称谓。本人长期使用的是大头杆,所以研究的能多一些,小头杆我也用,只是在我瓶颈期的时候为了找回“力感”使用,算是对症下药吧,下面我就“大”、“小”之别,侃侃经验,提及之品牌,纯属个人好恶,非器材商人,不为逐利,唯主观体会尔。
就从自己的“兵器谱”说起,入门第一套球杆是ADAM(亚当)的水标杆,力国木牙冲跳一体,在2007年这一套花了我1700多块,心里那个美啊,岂不知让所谓的前辈至少赚去1000大洋,毕竟是水标杆, 11牙铁牙,谈不上什么打感,作为初学者,更多的是精神需求,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学会了跳杆,但当时对于冲球没有认识,以为大力不是出奇迹也就是出悲剧了。第二支打杆是毒药刚上市的AR2,被后把的造型和颜色还有编制皮把深深吸引着、吸引着,引着,着。。。

透支信用卡2400+拿下,爱不释手,还在QQ空间里一顿炫耀,为了配套,又1800拿下VX2.9冲跳一体,
后来毒药打杆因为皮头太薄没有更换,一位球友来了一记远台低杆把先角打裂了,因为毒药是科技前节,属于中空填充的那种,更换先角后再次齐头断掉,里面的填充物长的很像海绵,质地坚硬,后来配不到单前节,索性放弃了,VX2.9 因为一个球友使用跳杆时,最后一节没拧紧,当我开球时导致接牙断裂,从此以后,拒绝别人使用我的球杆,因为心里有阴影。
毒药是美洲豹旗下的中端产品,就像ADAM是武藏的中端产品,再比如美兹的EXC、环球的1967系列,再形象点就是奔驰与迈巴赫、丰田与雷克萨斯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毒药售后做的很好,我身边的一位球友有一支用了一年半的毒药打杆,后把产生异响,返厂以后客服果断换新,不得不说这是一家有良心的器材商。
球杆如果有异响,不要用球杆不停的打球去判断,扭下前节,皮头接触台面,接牙处抬起三到五公分后松手,耳朵凑近台面听响声,如有异响先看皮头是否粘紧,再看先角部分是否有裂痕,不是皮头问题再看接牙处是否有裂痕,如果是科技前节,中空填充那种的也可能里面脱胶产生异响;同样方法判断后把,先检查配重螺丝是否拧紧,不是配重的问题,那事情就大单了,可能你的后把要“手术”。
我的毒药这套球杆废掉以后,当时抚顺的恶魔球杆已经小有名气,制杆师傅叫成勇,那时候说李明文在那定做球杆,我就又花8000块定做了一支手工杆,怎么评断这支球杆呢?我始终没有用上手,用它追分输掉了等同价值后,果断放弃,雪藏柜中直至今日,那时候玩的可是五块十块的局,那种心情可想而知。以现在对台球的理解程度来看,真的不是杆的问题,而是自己当时水平不行,只能人去适应球杆,哪有球杆适应人的道理?身边的伪高手也多,说什么的都有,盲目信从最终只会不知所措,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别处。在此建议初学阶段的爱好者,如果你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请相信自己的手感,从基本功找原因,再低级的球杆也能为你提供最基本的击打条件,不论多么名贵、多么科技的球杆,抛除材料的珍稀和做工严谨、质量过关外,结构基本一致,就好比桑塔纳和法拉利,都是四条轮胎的代步工具,跑车在市区内的功能和家用是一样的,根本体现不出来,高级的球杆的确能为你提供更极限的杆法支撑,然而以你的阶段水平是否驾驭的了呢?中国人讲究相得益彰,在台球上也是如此,你的手感伴随着技术的提升,自然会告诉你是否可以升级你的“兵器”了,切勿频繁换杆,靠猜和纠结自己的技术问题,结果只能让你离成为高手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定做恶魔这支球杆的时候也让我了解了一些知识,与你分享。
定做的参数是总重18.4OZ,当时对于用速度控制发力了解的一知半解,听“高手”讲的,就觉得越轻越好,这是个错误的“示范”。前节加拿大AAA级枫木,干燥7年以上,木头本身就是纤维结构,不停的热胀冷缩可以使其结构趋于稳定,制成前节后,不易变形,当时成师傅跟我介绍,他的前节锥度是独创的,因为考虑到中八打法,硬度是必须有的,直到今日很多职业选手代言的球杆前节不适应,都在他那另配一支。素面大刀椰子木,据说国内不产这种木头,密度较高可以沉入水中,没有试过。
后把颜色较深的部分叫袖套,不是整体下来,方便套管,拼接而成。白色间接短条那叫“环”,主要做装饰用,在国外定制一般选配,从前节接牙处、后把的中轮处、皮把上沿、下沿处、袖套下沿处分别称为A/B/C/D/E环,可选材质和图案,另加费用呗。
中轮保护做的粗糙,一个是我的名字,一个是他的LOGO。
当时非常流行米卡他先角,额外加三百,再看我这颗超十年老货,黑卡姆皮头,不盘也圆润!
深色点的条纹是木头里的糖线,是枫木就会有,不必介意,十多万GINA也有。
再后来我到了南方工作,偶然机会下跟一位台湾前辈学习美式落袋,期间也结识了很多位台湾球友,在那个阶段我了解了台球许多微观层面的知识,那时候一个人就玩14.1,晚上通宵到第二天中午三四个人连续两个月打追235(开伦)和三颗星,受益匪浅,再后来跟着台湾师傅做球具访遍珠三角大大小小的球台、球杆工厂,参加广交会,大开眼界,用的是MIT(魅特)出口国外的球杆,也不贵,500一支,特别适应,配了一支单冲、一支魅特紫檀跳,还有一个假的美洲豹的球桶,死沉,但俱乐部级别的冠军拿了不少;后来在广交会上看KF(高发)手工杆做的漂亮,后入手一支,配双前节,折后9500,问题是我当时试打的是实木前节,结果发来的是科技前节,没办法把后把返厂,再加两千配了一支实木前节,使用三个月不上手,一共贱卖了2500。。。当时也真不富裕,可没办法,就迷这么一个爱好,索性倾家荡产也得折腾。
2012年一代宗师上映,伴随着经典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终于有了第一家球房,我占小股,负责管理经营,一张斯诺克,五张绅迪中式,12张美式,业绩不错,依然用回500块的魅特打杆,13年接手了一家更大更豪华的球房,全资盘下,我占一半的股份,清一色来力台,中式较多,13张,6张美式,一张斯诺克,LCBA举办了两次,打了两次季军,可能出钱又出力吧,来力直营店的经理送了我一支皮尔力的太阳箭,当时卖4000+,但那时候皮尔力的杆不够细致,里面的分段式砝码配重两块以上就锁不紧,总是松动,现在可不一样了,我试打无极到万象,确实有了质的飞越,当然,价格也飞越,最大的感触是现在皮尔力不论中端到高端,前节的锥度技术是独家秘技,实际直径并不细,大概12.8,当你瞄准的时候就像波茨杆的粗细,这个细节要点个赞。
无极官售25900
万象官售49800
话说我LCBA每次比赛都被同一选手淘汰,因为当时美式玩的多,还小有成绩,可打中式肯定是不够人家打的,当时两届都是他冠军,好在哥们我谦虚又能喝,最终和这个当时用化名混江湖的职业选手成为了好兄弟,之后我们一路从广西赌到贵州,贵州再到越南边境,过隧道的时候武警带冲锋枪带警犬查毒,要求把我们的球桶用刀抛开,那真是紧张得。。。后来警犬闻闻没事,就过关了,我的水平肯定做不了球手,这过程里怎么设局、破局、杀猪、过桥再到全身而退改天再叙,总之常吃这门饭的人得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大心脏,不然轻则拘留、挨打,严重的。。。你可以想象的到。
打网子自然是赚到了,混了一大圈后回到“根据地”,花了三万多配了一套专业的,当时新出的武藏阳光12P,20000入手,美兹铁头跳,美洲豹BK2冲,JF花草魔力桶,后来魁冲比较流行,再换。
峥嵘岁月里的见证
这套配置当时还是很扎眼的,也许是心里作祟,总之是很快就上手了,上手就膨胀了,完全没有一个健康的态度对待这项我最热爱的运动,那时候钱来的快,去的也快,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随便一场小局都是三五个起步,当然我是出资人,负责上场的还是我的好兄弟,在自己的场子里,我们没输过一场,除非钓鱼;当时国内二线的选手都来捞金,要么提前做局打假球,要么中介服务拿点信息费,总之心思没放在技术提高上,拥有最好的条件时我沉溺于把戏和勾当,自然幡然醒悟的结局越来越近,而我,浑然不觉。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段经历是人生难得的,回到东北老家以后对待台球依然是山、是水,比以前更加乐山、乐水,享受其中。
说回正题,我用的武藏是实木前节,下塞让点比较大,当时选择的时候也有考虑过EXC,混二前节让点几乎没有,特点是母球下塞初始速度高,反应灵敏,而武藏是尾速较持久,我当时发力属于大开大合类型的,所以选择了后者,那时候正是杨帆五连冠时期,用的就是EXC,那叫一个火,时至今日,美兹的球杆依然保值,而武藏一落千丈。在南方开球馆的时候,世界四大名杆唯独姬娜没打过,四大支分别指:SOUTHWEST邵氏、JOSSWEST久威也叫乔西、GINA姬娜、TAD羽毛箭(江湖发音是ta dou),
GINA大彩虹
JOSSWEST
SOUTHWEST
TAD
邵氏我把玩过不下十支,不会用也用不惯,每支大邵都没有配重,一百多道工艺只为杆的平衡。最喜欢的是JW,真正的打感犀利,不像邵氏那么弹,又比TAD稍硬,广交会最便宜的一支卖四万多,奈何那时囊中羞涩啊。除此之外还打过Cognoscenti恐龙仙蒂,DP戴尔佩里,AC卡梅里,还有我台湾师傅那支帕尔布西卡,英文名我实在是忘了,当时他是台湾甲组选手,要预定这个球杆还得有职业会的证明才可以,88年时候,配了六支前节,到我玩的时候就剩一支了,说实话,也没打出什么高级的感觉来,我说的这些球杆如果查历史,度娘上很方便,很多球友也了解其渊源,比如邵氏现在订购要几年以后才到手啊,谁的杆是进入名人堂的,谁的继承者已经做的大不如以前的老师傅了之类的。我想表达的是,不要神化了这些名杆,首先大陆的爱好者玩的比较多的是中式,美式球杆并不一定适合中式的打法,比如地道的美式杆前节都是13MM,你拿来瞄准视觉上产生不适感,因为你需要准度,13MM的皮头面积真的很大,美式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中杆饱满,伴随而来的就是下塞让点的偏移量较大,木质结构的杆子就是这样,反之偏移量小的中杆就飘,所以世界上木质结构前节的球杆没有完美的,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打法特点的,测试中杆的方法:你把母球贴到库边去推进远台目标球,这样传力的反馈很明显,微观上中杆饱满的球杆发力击打,前节是上下震颤,下塞偏移量小的前节先产生微小幅度的弯曲再伸直弹出,因为相对较软嘛。
再者再名贵的球杆也有品质之分,众所周知台湾选手杨清顺使用邵氏球杆,你们不知道的是他一次性买十支大邵,因为好杆都是真空密封不给试打的,自己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一支,其余卖给师弟师妹,树的生长总有向阳和向阴的部分,所以同一棵树的材质也是有密有疏,反馈在前节上就是打感的韧性方面,你也可以观察你的前节是否是两样颜色,也针对这个特性才有了后来的科技前节,美洲豹的十片合木,不论314还是Z2,在选料上这十片原材料都是经过测试纤维结构密度接近一样的放在一起,说通俗点就是阳面的木料放一起,阴面的木料在一起测试再淘汰,最后用胶粘合,保证最大程度上打感的一致性,早期美洲豹的前节塞是不是很夸张,那中杆轻推呢,如果不飘他就不会出后来的Vantage系列了,对于初学者来说,能秀出一些炫酷的杆法是件美事,对于世界冠军来说稳定大于一切,这也是美洲豹营销成功的地方,不得不说,我现在是美洲豹的粉儿,18年五月换了整套黑科技,皇冠五的打杆,12.4前节,REVO冲,红标空气跳,球技涨了半个段。
我现在使用的装备
黑科技的火爆也是因为这根碳纤维能将塞的偏移量和中杆的稳定二者合一,达到完美融合的程度,美兹也不甘落后,19年年初我也看到市面上有人使用,前节粗细分为三个标准,
美兹黑科技前节
(美洲豹是12.4和12.9MM)
中国版与国际版的袖套外观不一样
国际版
黑科技前节
一件商品的火爆相伴而来的是利益的驱动,19年年初黑科技供不应求,索性涨价了五百大洋,本来呢这是正常现象,可我在直播间里发现某器材主播胡喷乱讲,故作玄虚,为了卖点器材误导广大球友,真是让我生厌,他说他感觉美洲豹的皇冠一型号球杆,前臂较软,为了打杆通透推荐使用黑科技前节,我的天哪!你的手细腻的已经超越了航天级了。再不就是打杆犀利、通透、抓球、下塞不让点等等通用于他从几百到两万多的所有的球杆里。
大头杆后把从中轮处到握把上沿处部分统称前臂,各家制杆技术不一样,大多都是分体结构,因为中轮固定接牙,长度往往贯通前臂部分,为保证同心度精准再接后臂部分,再套管,你所见的插角也好,素面也好,都是为了好看在套管上做工艺,但实质打感没有区别。
我买现在使用的这套黑科技时,我有幸当面和美洲豹亚洲区总监步总讨教(克里斯梅林的经纪人),因为当时我纠结买P3系列还是皇冠系列,他为我详细解释了美洲豹的技术结构,与其他球杆工艺不一样的是C4+技术,后把是整体制作的,然后用酚醛密封中轮处和配重处,那位“大侠”所谓的前臂较软纯属杜撰,而且说起球杆的力学来,P3的三十片合木结构传力性要比C4+更优,这是在美国加州实验室里用机械臂测试过的,最里面是十片枫木,中间夹十片腊木,最外再包十片枫木,也因此不能做套管,所以所有的P3系列你看不到插角,再有所有的美洲豹的皮把部分都不是皮质的,三大制杆师制作的限量版除外,皮把是可降解的PU材料,中间层可以有效的吸收汗液,但是有个三五年基本也会挥发失效,还有几项技术我就不赘述了,官网上有介绍,但是都是英文版的。补充一点,美洲豹快牙和慢牙结构,快牙更耐用,慢牙寿命经测试不如快牙,我现在已经有所体会,不小心杆子横向受力有脱牙现象。打感方面快牙的传力在数据上确实略逊一点点,但程度上对于选手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感受不到。是不是又解决了一个江湖传言?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台球爱好者,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台球所得分享给我的同好,为这项运动发展贡献一丢丢的力量,今天先写到这,因为我要去追分了,这篇漫谈,我们慢慢谈,随后更新,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