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三十七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三十七

第九章壯遊七省,蕩氣回腸

鄧志新

三十七

這一年的春夏之交,唐伯虎乘船來到湖北赤壁遺址,這裡在東漢末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曾是孫權、劉備聯軍大破曹操大軍的地方。過去,唐伯虎隻是在拜讀司馬光《赤壁之戰》之後,才大概了解戰況的全過程,但那畢竟是文學故事。如今身臨其境,望江水滾滾,驚濤駭浪,遙想當年大江之上,戰船密布,金戈鐵馬,喊殺聲聲,曹營連船,火光沖天,大戰終以曹軍敗北而收場,由此也确立三國鼎立局面。相隔千載,雖然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争鳴,但那慘烈的戰争場景依然在唐伯虎腦際回蕩。

看了赤壁古戰場,接下來,唐伯虎每到一地都要小住十天半月,最長要住一個月左右。為什麼呢?正當盛年的唐伯虎并不是因為疲勞要休息,而是他要把所經之處的寫生素描進行再創作,同時還要寫一些遊記,把所到之處的趣聞轶事都記下來。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唐伯虎創作了許多流傳于世的珍貴畫作。其中主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纨扇圖》、《李端端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形成了他那個階段的巅峰之作。他的繪畫創作每幅必有題詩,且落款署名也各有不同。如他畫的《騎驢歸思圖》,落款寫吳郡唐寅;而他的《秋風纨扇圖》,又根據他的祖籍寫晉昌唐寅;他的《一世姻緣圖》,又直接署名唐寅等等。細觀唐伯虎的畫作,大多不寫年月,是以對他的繪畫創作時間隻能作大概的判斷。

遊曆赤壁二十天後,唐伯虎又風塵仆仆地來到湖南,登上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嶽陽樓(另兩座名樓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在嶽陽樓上,唐伯虎俯瞰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波光粼粼,漁帆點點。遠處的君山島,清晰可見,其風景之優美,視野之開闊,真是令人陶醉。此時他不禁想起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文中的許多名句猶言在耳。如“銜遠山,吞長江”,廖廖數語,寫盡了洞庭湖之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道盡了仕途沉浮、人間滄桑;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激勵着世人要登高望遠、放足眼量,任重道遠,積極向上。唐伯虎回想個人之遭遇,念先人之教誨,感慨萬千,心胸豁然開朗。接着,他用他那神奇的畫筆,很快描繪出一幅《山水圖》,并題詩如下:

晚雲明漏日,春水綠浮山。

半醉驢行緩,洞庭黃葉間。

走下嶽陽樓,唐伯虎又遊覽了三醉亭、仙梅亭、二喬墓等景點,不多贅述。

南嶽衡山,是遊人、墨客必覽之處。幾天後,唐伯虎登上了海拔1300米的衡山,此時正是初夏,山巒青翠,茂林修竹,奇花異草,濃郁飄香。在這裡,唐伯虎領略到與嶽陽樓、洞庭湖不一樣的風景。這一天,他正在對山景素描,一位老道人觀賞後,對唐伯虎的繪畫技藝贊不絕口,誇獎說“天下竟有如此高人!”并邀請唐伯虎到敝館一叙。這一邀請,倒使唐伯虎想起,此地乃是道教主流的全真派聖地。于是也不客氣随老道人進入他的寶觀,隻見觀内殿堂金壁輝煌,高大威嚴,煙霧缭繞,人來人往,香客不斷。為表誠意,唐伯虎也買了三炷香點燃跪拜了一番,而後随老道人進偏殿入坐。從那些人的稱呼中得知,這老道來曆還不小,是為道長,道号靜慈,左右有僮奴伺候,很是氣派。

看茶就坐後,道長問唐伯虎何方人氏?畫技師從于誰?唐伯虎據實回答,道長頻頻點頭稱贊。聊天時,靜慈道長講起道家起源、宗旨等,嶄新的學說使唐伯虎感覺新鮮,受到不一樣的教誨。原來這全真派道教來曆不凡,秉老子、莊子學說,以苦己利人為宗旨,自開宗師祖王嚞(道号重陽子)始,經漢、隋唐曾幾度衰落,又逢漢鐘離、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後,落而複興後又漸衰敗。後傳至元代,全真派道教又在北方草原興起。成吉思汗招收馬钰、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成一時興旺。北方逐漸以丘處機為首又有部分向南發展,形成南北兩派,至本朝北方衰落,惟南嶽衡山的全真派一枝獨秀成為聖地。聽靜慈道長這麼一講述,本來漂泊未定的唐伯虎竟萌生皈依道教之念。他想如此既可歸隐有了寄托,又不影響寫字繪畫,真是兩全之美。當晚他接受道長挽留,在道觀内留宿并創作了一幅《山居圖》,在圖中題詩一首,贊美道長的同時也表達其内心向往。詩文如下:

隐居深在碧山空,澗壑才堪側步通。

芋粟一園秋計足,僮奴百指治生同。

短牆甃石牢牽荔,薄酒盈壇共轉筒。

我欲相随蔔居去,此身一脫花塵紅。

次日早餐後,唐伯虎把剛畫好的《山居圖》敬獻給靜慈道長,道長看畢大加贊賞一番後,捋須大笑道:“唐畫師,我靜觀你五官貌相,你自有過人之處。恕貧道直言,你雖符合本道‘苦己利人’之宗旨,但從眉宇間可知你塵緣未盡,尚有諸事要做,心不能靜,故不宜入道。”唐伯虎聽罷遂問道長:“請道長賜教,我唐寅日後的路該如何走?”道長說:“你與官無緣,也不宜做官,應在民間繼續施展你的才藝,或許你自己不知,後世必将尊崇你的才藝為大明之冠,貧道作為全真派傳人,祖師在上,吾言必真,你放心地去吧!”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三十七

聽了靜慈道長指點,唐伯虎打消了皈依之念,繼續開啟他下一站旅程。大約一個月之後,唐伯虎來到閩西北武夷山和九鯉湖。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那裡奇峰林立,美麗壯觀,被譽為“奇秀甲東南”名不虛傳。奇峰異草使唐伯虎大飽眼福。而位于莆田境内的九鯉湖,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稱,素有“九鯉飛瀑天下奇”的美譽,讓唐伯虎更加流連忘返。在那裡,他度過了弘治十三年的盛夏,直到秋意涼爽時,才由閩轉浙,遊曆雁蕩山、天台山。爾後,又渡海去舟山群島,去杭州灣南緣的普陀山,來到這傳說中觀音菩薩教化衆生的地方。在富春江、新安江,唐伯虎陶醉那裡的青山綠水,重溫大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自有一番感受。他決定小住幾日,讓自己放松一下,然後乘船上溯抵達安徽黃山、九華山。正當唐伯虎又迷戀黃山風景時,他口袋裡的錢已經不多了,如果現畫現賣,該地盡是他鄉之客,來去匆匆,買人不多。是以他無奈決定,就此止步傳回蘇州。這位江南才子,在壯遊九個月之後的一個秋涼天上午,拖着疲倦的身子,背着一個大布包,終于回到蘇州家裡。

唐伯虎這一次回來,與上次趕考回來是大不相同的,上次回來人很沮喪,這一次人雖消瘦了,但精神還是很樂觀的,不少街坊鄰居都圍過來看他,唐伯虎也和鄰居們有說有笑。他弟弟唐申和弟媳婦聽說哥回來了,也都停下業務趕過來看望哥哥。唐伯虎告訴弟弟,這一次外出雖然沒掙到錢,但收獲還是滿滿的。他弟奇怪地問:“哥,你說收獲滿滿的,收獲在哪呀?”唐伯虎指着大布包說:“都在這個布包裡,全是繪畫素描,以後還要再創作成畫。”他弟弟忙吩咐媳婦生火做飯為哥接風。在飲酒時,唐伯虎問:“那個唐三怎麼樣了?能不能暫借過來一用?以後哥出去賣畫,家裡要有人照看一下。如果家裡沒人,又會像上次那樣,你給哥二十兩銀子,哥隻裝二兩銀子出去的,其餘都被姓何的壞女人裹走了。”直到這時唐申才知道,原來哥出去八、九個月,是兩手空空離家的。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三十七

唐申說:“明天就讓唐三過來幫哥打理家務,不過唐三現在已起名叫唐興了,他很勤快的,以後等哥娶到嫂子,唐興還要給我。”飯後,唐申又給哥送來十兩銀子,并說酒店生意也很平淡,要不也能多給哥一點,唐伯虎手裡正缺錢也就收下了。他對弟弟說:“以後你就好好經營吧,哥掙不到錢也不要你給錢了,這個家就算完全分了。”下一步,唐伯虎的路又該怎麼走呢?且聽我往下叙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