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取材于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战争李舜臣明朝的援助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鸣梁海战,振奋军心露梁海大捷

作者:龙猫走天下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取材于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在位时发生的抗倭援朝战争,时间从1592开始,1598年结束,历时6年。

日本人称此战为“文禄之役”,为这场战役拼了老命;朝韩称此战为“壬辰倭乱”,被打得奄奄一息;而对强大的大明王朝而言,此战实在不算是一件大事。在进行这场战争时,明朝还调兵十万围剿四川的杨应龙叛变,对万历皇帝来说,杨应龙比丰臣秀吉的威胁更大一些。

<h1 class="pgc-h-arrow-right">李舜臣</h1>

战争的起因是丰臣秀吉的野心。此人在统一日本后,觉得不过瘾,还想征服世界。怎么办呢?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但要征服中国,必须征服朝鲜。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十五万日军为了一个人的野心,分九军进攻朝鲜。五月二十二日,仅用两小时攻破釜山;半月后,打到首尔、平壤,把朝鲜王赶到鸭绿江边。朝鲜王无奈,只能派出使者向明朝提出避难。

此时,朝鲜支离破碎,却并没有亡国。之所以没有亡,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李舜臣。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取材于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战争李舜臣明朝的援助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鸣梁海战,振奋军心露梁海大捷

李舜臣,字汝谐,德水人。时任全罗道水军节度使。

万历十九年(1591)六月十六日,李舜臣在玉浦海战中崭露头角,率领“龟船”,首战告捷。之后,在他的指挥下,朝军在赤珍浦、泗水港、唐浦、釜山水域接连取得胜利。八月三日,又取得“闲山大捷”。遏制住了日军的海上攻击。

可毕竟只有一个李舜臣,朝鲜的陆地还是全丢了。亡国在即,李舜臣也回天乏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明朝的援助</h1>

万历二十年(1592)七月,明朝向朝鲜派出了第一支军队,共三千人,将领是祖承训。三千打十五万,明军的傲慢可见一斑,初战以失败告终。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李如松率领五万明军入朝。短短半年时间,遇到明军的日军全线溃败,退回到了一年前的登陆地点,仅留四万人防守。

在明朝的援助下,抗倭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日军惨败而归。

<h1 class="pgc-h-arrow-right">李舜臣被严刑拷打</h1>

虽然朝鲜打仗不行,但必须承认,搞起政治斗争来,他们还是很有水平的,第一次战争刚刚结束,他们就干起了老本行。

李舜臣在击退日军后,升任水军统制使,大权在握,十分风光。李舜臣风光了,同为水军将领的元均就不开心了。他就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搞了李舜臣一把——《鸣梁海战》一开始,李舜臣因涉嫌通敌被朝廷罢免并被押解至京城,遭受严刑拷打,说的就是这件事情。李舜臣最后被革职,保住了一条命,发配到军中立功赎罪。元均得偿所愿,接替了李舜臣的位置。

只可惜这个官不好当。到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九月,丰臣秀吉又凑了十二万军队,分八军,水陆并进,进攻朝鲜。

明朝派麻贵率领八千人镇守王京,对阵十二万日军,屡屡获胜,遏制住了日军的陆路进攻。

而水陆呢?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元均上任。七月,日军来袭,元均就战死了。元均死不足惜,可朝鲜海军被彻底摧毁了。李舜臣因此被再次启用,收拾烂摊子。《鸣梁海战》中说,当时朝军只剩下十二艘战舰了,而且军心涣散。

<h1 class="pgc-h-arrow-right">鸣梁海战,振奋军心</h1>

李舜臣复出,急需一场大胜来稳定军心。于是他制定了在鸣梁海域伏击日军的方案。当时,日本海军由藤堂高虎率领,共有战船130艘。影片中说日本海军中有海盗参战,这是史实。李舜臣这边只有元均给他剩下的12艘战船。

十月二十六日,李舜臣派船引诱日军,日军发现朝军后,立即率领30艘船全速追击,朝军迅速撤进鸣梁海峡。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取材于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战争李舜臣明朝的援助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鸣梁海战,振奋军心露梁海大捷

鸣梁海峡地势狭窄,水文情况极为复杂,潮涨潮落十分频繁,三小时一变,落差极大。落潮时,大船若不能及时退出将会瞬间搁浅。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取材于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战争李舜臣明朝的援助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鸣梁海战,振奋军心露梁海大捷

日本海军不清楚此处险要,藤堂高虎陷入鸣梁海峡之后突遭朝军猛烈炮击。此时,正值退潮,藤堂高虎意识到不妙,指挥战船撤退。

鸣梁海峡出口狭窄,日军战船搁浅。李舜臣提前在水下布置了大量木桩、铁链,拦住了日军。 凭借天时地利和火器,李舜臣击沉日军战船30余艘,斩首日军将领来岛通总。

次日,日军主力驶入鸣梁海域,将全罗道海面制海权全部掌握在手中。李舜臣已带战船离去了。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取材于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战争李舜臣明朝的援助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鸣梁海战,振奋军心露梁海大捷

鸣梁海战李舜臣大获全胜,振奋军心。对于朝鲜来说意义极为重大,毕竟陆战全靠明军。

<h1 class="pgc-h-arrow-right">露梁海大捷</h1>

万历二十六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在日本,他的野心也随风而去。十一月五日,日军将带着抢掠无数的战利品从容回国。但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陈璘。

在朝鲜水军全军覆没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六月,陈璘率领五千广东水军到达朝鲜,与他一起前来的还有邓子龙。

十一月十八日夜,陈璘在露梁海设伏。布置邓子龙率三千人埋伏于露梁海北侧;李舜臣率五千人埋伏于露梁海南侧的观音浦,而他自己率余下主力隐蔽于附近海域。

十九日中午,历时一天的露梁海大战结束,日军精锐第五军全军覆没,史称“露梁海大捷”。至此,抗倭援朝战争结束,以明军胜利,日军彻底失败告终。而李舜臣也在此战中为国捐躯。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取材于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战争李舜臣明朝的援助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鸣梁海战,振奋军心露梁海大捷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只拍了李舜臣的故事,很多中国观众都不了解在这场战争中大明军队起到的作用。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也希望将来能看到我国拍的关于抗倭援朝的电影。李如松、麻贵、邓子龙、陈璘……每个人的勇气和智慧都不亚于李舜臣。

(关注龙猫,分享旅途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