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柠溪副教授组稿 | 乔宇:癌症患者的艺术治疗(上)

作者:医悦汇
杨柠溪副教授组稿 | 乔宇:癌症患者的艺术治疗(上)

主编按语·杨柠溪副教授

癌症之于患者,不仅是需要承受疾病和治疗过程中躯体痛苦的“身体事件”,患者更需要承受心理、社会适应等多重考验。尽管技术不断发展,临床诊疗也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关怀,然而在漫长的病程和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疾苦体验的研究仍然是不充分的,因为患者病中的主体体验是客体观察(硬指标,金标准)之外(常常被冠以“一般情况”而不予重视)的不确定性(漂移的)指征,容涵了身-心-社-灵四个维度的病理表达及其复合交叠效应,构成了疾病的人文病理征象,这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诺亚方舟是灾难之中的避难之地,是绝望中的希望。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就像是方舟之帆,在人文病理角度剖析患者的病因并对症干预,为苦难中的患者带来爱、温暖、希望、信心与支持。社会工作者与医务人员一起,以陪伴、抚慰、见证者的身份走进患者的生命里,助力于提升患者的全人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本期稿件对癌症社会工作进行初步的介绍,总结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并提出对策,介绍小组社会工作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艺术治疗,并对未来癌症社会工作拓展的方向进行探讨。

本期执行主编

杨柠溪副教授组稿 | 乔宇:癌症患者的艺术治疗(上)

杨柠溪副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专业硕士、武汉大学社会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医学人文、临床心理行为与健康、健康社会工作的研究

担任多家SCI、SSCI杂志审稿人

主持省级课题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

撰写专著1部、编写教材1部

在《健康报》等媒体累计发表100余万字作品

第四期

杨柠溪副教授力荐:《癌症患者的艺术治疗(上)》

本文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杨柠溪乔宇 张泽

杨柠溪副教授组稿 | 乔宇:癌症患者的艺术治疗(上)

乔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杨柠溪副教授组稿 | 乔宇:癌症患者的艺术治疗(上)

张泽

正文如下

艺术治疗概述

艺术治疗,是运用艺术的形式治疗病人身心疾病,帮助病人康复,并保持健康的。艺术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治疗师,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音乐,戏剧,绘画,跳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连接治疗者与患者,帮助患者的康复。艺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其受众范围广,不受受测者年龄,学历的限制,更容易接近受测者的潜意识,实现与患者在心灵上的沟通,是心理问题,精神疾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音乐,戏剧,绘画,跳舞,是艺术疗法常见的表达方式。艺术为什么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呢?其实,艺术只是这种疗法的实施方式,但是艺术疗法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心理学。

艺术疗法最有代表性的是音乐疗法、戏剧疗法、绘画疗法、舞动疗法。之前我们也说过艺术疗法的作用形式,通过视觉听觉,使患者的认知加工过程与艺术加工的感知觉体验结合。从微观的角度讲,艺术疗法使患者潜意识中心理活动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使患者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积极的心理面对人生。

艺术治疗的目的从宏观角度讲,又是一个探索生命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可能性的过程。通过综合的艺术疗法,我们可以认识主观的自我世界、认识客观的周围世界、认识与周围人事物的联结,三者又是缺一不可、互相联系的。三者联系,能使患者的心理成长和升华,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下面具体对各个艺术疗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艺术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运用经验

艺术疗法可以用于癌症患者的多个方面,比如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情绪困扰、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促进患儿的自尊以及人格的发展等。艺术疗法还能提高认知与探索能力等,提高癌症患者的认知能力。癌症患者在医院普遍感到一种无助的感觉,艺术疗法对于患者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因为它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途径,患者可以借助艺术暂时离开患恶性肿瘤这种急性应激事件的影响,在艺术创作的感官中得到快乐,降低了他们的焦虑以及恐惧水平[1]。

Favara等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独立房间与材料,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实验者发现实验组患儿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特别是要经过骨髓穿刺、手术这些大创伤性的的治疗方法前后,患儿会主动要求艺术创作;而对照组的患儿则在整个治疗期间对治疗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抵触与焦虑,说明艺术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对于侵入性操作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但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将艺术干预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因此也限制了其推广性[2]。Madden等进行了一项关于艺术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对年龄一组脑部肿瘤患者进行了艺术疗法的干预方式,干预后,相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表现出更低水平的疼痛、紧张、恶心、呕吐症状,有了更高的欢乐、兴奋情绪,在之后的随访中也表现出了更高的生活质量[3]。

艺术疗法的核心是沟通和交流,它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患者更愿意,向医务人员、艺术治疗师、父母传达自己的恐惧抑郁与焦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能享受平静与愉悦,在得到平静与愉悦后,患者也更能以更好的状态去接受必要的治疗。

Councill团队的研究发现,当患者表现出对治疗的抵触和反抗时,在艺术创作中进行陪伴教育会比医生命令式的指示取得更好的效果,患者也会在治疗中更少地表现逆反、攻击性行为;同时,艺术疗法干预后患者在下次治疗时也会表现出更好的配合度。在医院中,患者一直是医护人员、家属的焦点,但是在艺术创作中,患者的作品就成为了焦点,这种焦点的转换带给患者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在这种创作环境中,患者会愿意说更多以及表现更多,既会提高治疗配合度,也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恐惧、抑郁情绪[4]。Rollins等对肿瘤患者的研究发现,不管患者的性别、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在艺术疗法中,治疗师总能发现一些患者在平常对话中不愿说出的问题(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暴力等),家属因素对于患者的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有时候对家属的教育会比教育孩子更重要[5]。Massimo等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发现,艺术治疗其实是患者的一种自我疗伤、找回自尊的过程,期间会有不断的心理冲突出现,作者建议在患者的创作过程中如果能有心理咨询师参与讨论与分析,会对患儿有更好的帮助[6]。下面具体艺术治疗中比较主流的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作为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近些年来有被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内的趋势。它涉及到心理学、医学、音乐等多个领域,运用音乐被人们广泛喜爱使用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疗法应用在临床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中。

从17世纪开始,医生以及从医行业者就有意识地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发掘了音乐的治疗作用。音乐最初被视为一种放松和减压的手段,它能给患者以慰藉,使患者脱离生活中的烦恼、对事物的恐惧与面对压力时的焦虑。西方国家在近代对于音乐疗法的实际应用始于18世纪。心理学界普遍认为,第一个对音乐疗法进行实际应用的科学工作者是I.M.阿路特秀拉氏,他在18世纪末第一次对患者使用音乐,来配合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的反应,并且发现听音乐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有良性作用。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有一个基本假设,即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而一些负面的反应,如焦虑、惊恐、紧张、抑郁,其中很多经过受到相应刺激后做出对应的反应,通过学习后的条件反射而建立。而音乐疗法的介入如果被纳入焦虑、惊恐,紧张,抑郁这些负面反应条件反射的图示中,那么这些负面反应在作用途中可能由于音乐疗法的介入而获得缓解。

音乐疗法被分成主动及被动两大类别,分别是主动音乐疗法和被动音乐疗法。主动音乐疗法也叫现场交互式的积极音乐疗法,患者参与其中,可以作为音乐的创造者也可以作为音乐的表演者,描述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借助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是欢快的音乐,则可以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分泌,激发患者内心愉悦的情绪;如创作表演的为悲伤的音乐,则可以使患者借助次音乐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清除内心“垃圾”,从而促进身心健康。被动音乐疗法也叫接受式的音乐疗法。由他人播放音乐,患者作为倾听者,将注意力集中放在感受音乐上,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借助音乐抒发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病人的手术治疗,以减轻病人手术前后的不良反应。既往研究音乐疗法对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以6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为被试,试验组在术前进行15分钟的音乐干预,手术结束后待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于术后三小时、七小时、十五小时、十九小时这4个时间点分别给患者以1小时的音乐治疗干预,两组病人均接受苏芬太尼镇痛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音乐疗法联合药物镇痛治疗的效果比单独使用药物镇痛治疗效果好很多,音乐疗法不仅能降低病人的血压和心率,减轻术后焦虑,还能减少镇痛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7]。

Sabo等研究音乐疗法对化疗产生的焦虑程度的影响,对97例癌症病人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音乐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病人焦虑评分下降(P<0.01),但未明显改善化疗副反应(P>0.05)[8]。Lesiuk对一些乳腺癌病人进行了为期4周的音乐干预,每周1次,每次1小时,结果发现音乐疗法能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且能让患者更易从精神疲惫中放松[9]。蔡光蓉等将182例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按2:1分为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音乐治疗和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双重操作。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抗肿瘤治疗。两组被试的情绪情况均选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早醒、全身症状、入睡困难、疑病等症状均有改善(P <0.05),忧郁情绪、入睡困难、精神和躯体性焦虑等有显著改善(P<0.01)[10]。

此外,音乐疗法也在癌症患者家属中应用。例如,Burns等将音乐疗法用于临终关怀病人的家属,观察音乐疗法能否影响病人家属的心理健康,结果显示接受音乐疗法的病人更容易与家属和医护人员讨论自己的身心情况,且认为音乐疗法可以为他们提供正面的精神支持[11]。总之,肿瘤科病房中,社工可联合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艺术治疗,以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Walker C. Use of art and play therapy in pediatric oncology[J]. J Pediatr Oncol Nurs, 1989, 6(4):121-126.

2.Favara-Scacco C, Smirne G, Schilirj J G, et al. Art therapy as support for children with leukemia during painful procedures[J]. Med Pediatr Oncol, 2001, 36(4):474-480.

3.Madden JR, Mowry P, Gao D, et al. Creative arts therapy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for pediatric brain tumor patients receiving outpatient chemotherapy[J]. J Pediatr Oncol Nurs, 2010, 27(3):133-145.

4.Councill T. Art therapy with pediatric cancer patients:helping normal children cope with abnormal circumstances[J]. Art Ther J Am Art Ther Assoc, 1993, 10(2):78-87.

5.Rollins JA. Tell me about it: drawing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for children with cancer[J]. J Pediatr Oncol Nurs, 2005, 22(4):203-221.

6.Massimo LM, Zarri DA. In tribute to Luigi Castagnettadrawings. A narrative approach for children with cancer[J]. Ann N Y Acad Sci, 2006, 1089(1):16-23.

7.Wang Y, Tang H, Guo Q, et 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sufentanil analgesia and music therapy on pain and hemodynamics after surgery for lung cancer: A randomized parallel study[J]. J Altern Complem Med, 2015, 21(11):667-672.

8.Sabo CE, Michael SR.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message with music on anxiety and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hemotherapy[J]. Cancer Nursing, 1996, 19(4): 283-289.

9.Lesiuk T.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music therapy on attention and mood in women receiv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 pilot study[J]. Oncol Nurs Forum, 2015, 42(3): 276-282.

10.蔡光蓉,李佩文,焦丽平,等.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15(3):179-181.

11.Burns DS, Perkins SM, Tong Y, et al. Music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family perception of more spiritual support and decreased breathing problems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hospice care[J]. J Pain Symptom Manag, 2015, 50(2):225-231.

未完待续

杨柠溪副教授组稿 | 乔宇:癌症患者的艺术治疗(上)

敬请期待 · 第五期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