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檸溪副教授組稿 | 喬宇:癌症患者的藝術治療(上)

楊檸溪副教授組稿 | 喬宇:癌症患者的藝術治療(上)

主編按語·楊檸溪副教授

癌症之于患者,不僅是需要承受疾病和治療過程中軀體痛苦的“身體事件”,患者更需要承受心理、社會适應等多重考驗。盡管技術不斷發展,臨床診療也越來越重視對患者的關懷,然而在漫長的病程和診療過程中,患者的疾苦體驗的研究仍然是不充分的,因為患者病中的主體體驗是客體觀察(硬名額,金标準)之外(常常被冠以“一般情況”而不予重視)的不确定性(漂移的)指征,容涵了身-心-社-靈四個次元的病理表達及其複合交疊效應,構成了疾病的人文病理征象,這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諾亞方舟是災難之中的避難之地,是絕望中的希望。健康領域的社會工作就像是方舟之帆,在人文病理角度剖析患者的病因并對症幹預,為苦難中的患者帶來愛、溫暖、希望、信心與支援。社會工作者與醫務人員一起,以陪伴、撫慰、見證者的身份走進患者的生命裡,助力于提升患者的全人健康水準,提高生活品質。本期稿件對癌症社會工作進行初步的介紹,總結患者的心理社會問題并提出對策,介紹小組社會工作在癌症患者中的應用以及藝術治療,并對未來癌症社會工作拓展的方向進行探讨。

本期執行主編

楊檸溪副教授組稿 | 喬宇:癌症患者的藝術治療(上)

楊檸溪副教授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專業碩士、武漢大學社會醫學博士

長期從事醫學人文、臨床心理行為與健康、健康社會工作的研究

擔任多家SCI、SSCI雜志審稿人

主持省級課題2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多篇中英文論文

撰寫專著1部、編寫教材1部

在《健康報》等媒體累計發表100餘萬字作品

第四期

楊檸溪副教授力薦:《癌症患者的藝術治療(上)》

本文作者: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楊檸溪喬宇 張澤

楊檸溪副教授組稿 | 喬宇:癌症患者的藝術治療(上)

喬宇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

楊檸溪副教授組稿 | 喬宇:癌症患者的藝術治療(上)

張澤

正文如下

藝術治療概述

藝術治療,是運用藝術的形式治療病人身心疾病,幫助病人康複,并保持健康的。藝術治療是一個動态的過程,需要專業的治療師,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音樂,戲劇,繪畫,跳舞等多種藝術形式,連接配接治療者與患者,幫助患者的康複。藝術治療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其閱聽人範圍廣,不受受測者年齡,學曆的限制,更容易接近受測者的潛意識,實作與患者在心靈上的溝通,是心理問題,精神疾病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

音樂,戲劇,繪畫,跳舞,是藝術療法常見的表達方式。藝術為什麼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呢?其實,藝術隻是這種療法的實施方式,但是藝術療法的基礎是認知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存在主義心理學。

藝術療法最有代表性的是音樂療法、戲劇療法、繪畫療法、舞動療法。之前我們也說過藝術療法的作用形式,通過視覺聽覺,使患者的認知加工過程與藝術加工的感覺覺體驗結合。從微觀的角度講,藝術療法使患者潛意識中心理活動以藝術的方式表達,使患者找到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以積極的心理面對人生。

藝術治療的目的從宏觀角度講,又是一個探索生命成長和心理健康發展可能性的過程。通過綜合的藝術療法,我們可以認識主觀的自我世界、認識客觀的周圍世界、認識與周圍人事物的聯結,三者又是缺一不可、互相聯系的。三者聯系,能使患者的心理成長和升華,适應千變萬化的世界。下面具體對各個藝術療法進行簡要的介紹。

藝術療法在癌症患者中的運用經驗

藝術療法可以用于癌症患者的多個方面,比如減少患者治療期間的情緒困擾、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度、促進患兒的自尊以及人格的發展等。藝術療法還能提高認知與探索能力等,提高癌症患者的認知能力。癌症患者在醫院普遍感到一種無助的感覺,藝術療法對于患者而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措施,因為它為患者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途徑,患者可以借助藝術暫時離開患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這種急性應激事件的影響,在藝術創作的感官中得到快樂,降低了他們的焦慮以及恐懼水準[1]。

Favara等為急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了藝術創作的獨立房間與材料,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實驗者發現實驗組患兒會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特别是要經過骨髓穿刺、手術這些大創傷性的的治療方法前後,患兒會主動要求藝術創作;而對照組的患兒則在整個治療期間對治療表現出較高水準的抵觸與焦慮,說明藝術療法能夠有效緩解患兒對于侵入性操作的恐懼和焦慮情緒,但遺憾的是作者沒有将藝術幹預的效果進行量化評估,是以也限制了其推廣性[2]。Madden等進行了一項關于藝術治療的臨床随機對照實驗,對年齡一組腦部惡性良性腫瘤患者進行了藝術療法的幹預方式,幹預後,相比較對照組,實驗組患兒表現出更低水準的疼痛、緊張、惡心、嘔吐症狀,有了更高的歡樂、興奮情緒,在之後的随訪中也表現出了更高的生活品質[3]。

藝術療法的核心是溝通和交流,它通過藝術的形式,讓患者更願意,向醫務人員、藝術治療師、父母傳達自己的恐懼抑郁與焦慮,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還能享受平靜與愉悅,在得到平靜與愉悅後,患者也更能以更好的狀态去接受必要的治療。

Councill團隊的研究發現,當患者表現出對治療的抵觸和反抗時,在藝術創作中進行陪伴教育會比醫生指令式的訓示取得更好的效果,患者也會在治療中更少地表現逆反、攻擊性行為;同時,藝術療法幹預後患者在下次治療時也會表現出更好的配合度。在醫院中,患者一直是醫護人員、家屬的焦點,但是在藝術創作中,患者的作品就成為了焦點,這種焦點的轉換帶給患者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而在這種創作環境中,患者會願意說更多以及表現更多,既會提高治療配合度,也會降低他們的焦慮、恐懼、抑郁情緒[4]。Rollins等對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的研究發現,不管患者的性别、文化背景以及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在藝術療法中,治療師總能發現一些患者在平常對話中不願說出的問題(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暴力等),家屬因素對于患者的情緒有着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有時候對家屬的教育會比教育孩子更重要[5]。Massimo等通過與患者的交談發現,藝術治療其實是患者的一種自我療傷、找回自尊的過程,期間會有不斷的心理沖突出現,作者建議在患者的創作過程中如果能有心理咨詢師參與讨論與分析,會對患兒有更好的幫助[6]。下面具體藝術治療中比較主流的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作為心理治療方法之一,近些年來有被廣泛應用在不同領域内的趨勢。它涉及到心理學、醫學、音樂等多個領域,運用音樂被人們廣泛喜愛使用的特點,作為一種獨特的心理療法應用在臨床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療中。

從17世紀開始,醫生以及從醫行業者就有意識地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發掘了音樂的治療作用。音樂最初被視為一種放松和減壓的手段,它能給患者以慰藉,使患者脫離生活中的煩惱、對事物的恐懼與面對壓力時的焦慮。西方國家在近代對于音樂療法的實際應用始于18世紀。心理學界普遍認為,第一個對音樂療法進行實際應用的科學工作者是I.M.阿路特秀拉氏,他在18世紀末第一次對患者使用音樂,來配合患者的情緒和精神的反應,并且發現聽音樂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有良性作用。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觀點有一個基本假設,即所有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而一些負面的反應,如焦慮、驚恐、緊張、抑郁,其中很多經過受到相應刺激後做出對應的反應,通過學習後的條件反射而建立。而音樂療法的介入如果被納入焦慮、驚恐,緊張,抑郁這些負面反應條件反射的圖示中,那麼這些負面反應在作用途中可能由于音樂療法的介入而獲得緩解。

音樂療法被分成主動及被動兩大類别,分别是主動音樂療法和被動音樂療法。主動音樂療法也叫現場互動式的積極音樂療法,患者參與其中,可以作為音樂的創造者也可以作為音樂的表演者,描述音樂帶給自己的感受,借助音樂抒發自己的情感。如是歡快的音樂,則可以促進體内多巴胺的分泌,激發患者内心愉悅的情緒;如創作表演的為悲傷的音樂,則可以使患者借助次音樂發洩内心的不良情緒,清除内心“垃圾”,進而促進身心健康。被動音樂療法也叫接受式的音樂療法。由他人播放音樂,患者作為傾聽者,将注意力集中放在感受音樂上,将自身與音樂融為一體,借助音樂抒發調節自己的情緒,進而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效果。

音樂療法作為一種輔助療法,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癌症病人的手術治療,以減輕病人手術前後的不良反應。既往研究音樂療法對病人術後疼痛的影響,以6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為被試,試驗組在術前進行15分鐘的音樂幹預,手術結束後待病人進入重症監護病房,于術後三小時、七小時、十五小時、十九小時這4個時間點分别給患者以1小時的音樂治療幹預,兩組病人均接受蘇芬太尼鎮痛治療,研究結果顯示:音樂療法聯合藥物鎮痛治療的效果比單獨使用藥物鎮痛治療效果好很多,音樂療法不僅能降低病人的血壓和心率,減輕術後焦慮,還能減少鎮痛藥的使用頻率和劑量[7]。

Sabo等研究音樂療法對化療産生的焦慮程度的影響,對97例癌症病人進行随機分組,試驗組采用正常治療聯合音樂的治療方式,對照組給予正常治療,結果發現: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病人焦慮評分下降(P<0.01),但未明顯改善化療副反應(P>0.05)[8]。Lesiuk對一些乳腺癌病人進行了為期4周的音樂幹預,每周1次,每次1小時,結果發現音樂療法能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緒,且能讓患者更易從精神疲憊中放松[9]。蔡光蓉等将182例臨床确診為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患者,随機按2:1分為治療組于對照組。治療組進行音樂治療和正常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雙重操作。對照組隻進行正常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兩組被試的情緒情況均選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測量。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早醒、全身症狀、入睡困難、疑病等症狀均有改善(P <0.05),憂郁情緒、入睡困難、精神和軀體性焦慮等有顯著改善(P<0.01)[10]。

此外,音樂療法也在癌症患者家屬中應用。例如,Burns等将音樂療法用于臨終關懷病人的家屬,觀察音樂療法能否影響病人家屬的心理健康,結果顯示接受音樂療法的病人更容易與家屬和醫護人員讨論自己的身心情況,且認為音樂療法可以為他們提供正面的精神支援[11]。總之,惡性良性腫瘤科病房中,社工可聯合治療師對患者進行适當的藝術治療,以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準。

參考文獻:

1.Walker C. Use of art and play therapy in pediatric oncology[J]. J Pediatr Oncol Nurs, 1989, 6(4):121-126.

2.Favara-Scacco C, Smirne G, Schilirj J G, et al. Art therapy as support for children with leukemia during painful procedures[J]. Med Pediatr Oncol, 2001, 36(4):474-480.

3.Madden JR, Mowry P, Gao D, et al. Creative arts therapy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for pediatric brain tumor patients receiving outpatient chemotherapy[J]. J Pediatr Oncol Nurs, 2010, 27(3):133-145.

4.Councill T. Art therapy with pediatric cancer patients:helping normal children cope with abnormal circumstances[J]. Art Ther J Am Art Ther Assoc, 1993, 10(2):78-87.

5.Rollins JA. Tell me about it: drawing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for children with cancer[J]. J Pediatr Oncol Nurs, 2005, 22(4):203-221.

6.Massimo LM, Zarri DA. In tribute to Luigi Castagnettadrawings. A narrative approach for children with cancer[J]. Ann N Y Acad Sci, 2006, 1089(1):16-23.

7.Wang Y, Tang H, Guo Q, et 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sufentanil analgesia and music therapy on pain and hemodynamics after surgery for lung cancer: A randomized parallel study[J]. J Altern Complem Med, 2015, 21(11):667-672.

8.Sabo CE, Michael SR.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message with music on anxiety and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hemotherapy[J]. Cancer Nursing, 1996, 19(4): 283-289.

9.Lesiuk T.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music therapy on attention and mood in women receiv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 pilot study[J]. Oncol Nurs Forum, 2015, 42(3): 276-282.

10.蔡光蓉,李佩文,焦麗平,等.音樂療法在惡性良性腫瘤臨床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 15(3):179-181.

11.Burns DS, Perkins SM, Tong Y, et al. Music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family perception of more spiritual support and decreased breathing problems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hospice care[J]. J Pain Symptom Manag, 2015, 50(2):225-231.

未完待續

楊檸溪副教授組稿 | 喬宇:癌症患者的藝術治療(上)

敬請期待 · 第五期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醫悅彙所有。歡迎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内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醫悅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