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母亲:原谅我这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如果要形容我的母亲,朴素无华、贤惠淳朴这些词用现在网络流行语讲,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倒也不是刻意编排,我以为这世上并不只有这类话才褒用于母亲,大致也是因为在我眼里,她是一束不一样的烟火。

她一点也不像我认识的“70后”,她爱打扮,爱蹦迪,爱旅游,爱唱歌,像极了我们小时候自我介绍专门挑的词,若非要用一句话去概述她在我心里的样子,那应是“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常听她说“如果我死了,不要去埋我,火化以后把骨灰撒去海里,我想在这世间自由自在的行走,不受任何约束”。因为我们这里是土葬,讲个入土为安,小时候总觉得她在讲憨话,现在看来,应是一个不甘于两点一线的辣妈对生活的微弱抗议。

她看上去总是不太靠谱的样子,开家长会来得最晚的是她,有正事打电话从来无人接听是她,独自走了大半山河不带我的也是她,乐颠颠展示厨艺却总是糊了一锅又一锅还是她,但是,也许是来自孩子对母亲的无端亲近,生过气以后,我依然爱她。

她是个很会玩的“女孩子”,也是很fasion的女郎,她会和小不点时候的我一起穿上亲子装,然后带我去捉蚂蚱,捉鱼,踩水,光脚丫子跑在田埂上、山林间,把奶奶和爸爸的“殷殷嘱咐”抛在九霄云外。小时候家里没有田地,她就带我去村里偷吃别人地里的大豆角,让我也能拥有她们那个年代的童趣,刚进大学不会处世,她就带我去帮农忙,让我感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的快乐,“屡试不第”心里烦闷,她就带我去爬山望海看草原,让我知道天地大美,不要拘于眼前苟且,身体质量不佳,她就带我去乡间地头,让我拔地气,亲自然。她有一套自己的育儿体系,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是这样一个理念“野生较于家养,营养价值更高,你值得拥有”。在我大学的时候居然还问我,去酒吧夜店钱够不够?不懂事时,以为她只是爱玩,顺便养我,长大以后才知道,这个“女孩子”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但她一直在努力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爱我,保护我。这个角色,她也是在边学边做,一直在进步,且毋庸置疑的是她很爱我,胜过爱自己。

都说为母则刚,她的坚强和豁达是我最崇拜她的地方。父亲去世以后,她一下子从被宠爱的小公主变成了家里扛大梁的主心骨,在一家人都在沉浸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时,她还需联络亲戚朋友办丧,走形式,应对外界。后来有了需要抉择的事,有需要解决的麻烦事,她总得硬着头皮顶上去,谁也靠不了,也靠不上。其实我知道她总是偷偷藏起来一个人哭,但是,一开门,她又是那个热爱世界,乐观美丽的女子。她也是很能容事的,受了委屈,她就去开阔的地方走一走,去山涧去去浊气,把负能量留给大自然,带着快乐和旷达回来,然后她又是那个自信张扬的她。她有善于发现美和乐于发现事物闪光点的眼睛,在我发牢骚或者抱怨的时候,她总能挖掘出矛盾的另一方,让我坦然接受,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这样的思考方式。迄今为止,我没有任何一样可以拿出来骄傲一下的地方,只有一样,让我得意非常,是母亲长期经营为我建立的视角,不断磨练我养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视角,这让我不为眼前困苦磨难焦虑,不为几句闲言碎语惶惶,不为世间常态愤嫉。很幸运,母亲还在继续,我也在努力。

离家以后,母亲表达爱的方式从变成了发“身体这些地方发出的求救信号”的微信链接再到小视频,形式跟着时代变,爱却只增不减,母爱,也许往往就藏在这些细枝末节里。

母亲,她是愿意听我絮叨的树洞,是可以聊感情事的杜姐,是让我可以做回小孩的妈妈,也是我心里那道不一样的星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