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刁民,竟敢戏弄本县,说什么饱读诗书,连这个字都不认得。来人,拉下去,重打40大板”。寇准一声令下,衙役们摁住堂下的员外,用力打起板子。可怜的员外,心里委屈,又熬不住挨打,连声大喊:“小的冤枉,老爷饶命”。

983年,22岁的寇准任成安县令。他年纪虽轻,却办事老到,加上廉政清明,能察善断,一时名声大噪,深受百姓爱戴。
这天,寇准外出郊游,看见路边有个60左右的老先生。他靠在铺盖包袱上,垂头痛哭。寇准想是不是老人孩子不孝顺,把他赶出家门。宋朝很推崇孝道,虐待父母要受重罚。于是,寇准走上前,关心地询问老人。
原来,老人是位落第秀才。为了生活,他到一个员外家教书,双方约定3年为限。教书期间,老人在员外家吃住。3年期满,员外另付酬金纹银30两。
眼看期限就要到了,老人想着拿银子回家养老。没想到,员外说要考考他,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是误人子弟。这要求倒也合情合理,老秀才就答应了,让东家出题。
员外冷笑了一声,拿来纸笔,写了个“丼”字。老秀才一看傻眼了,“井”字容易,中间加一点,太古怪了。他涨得满脸通红,摇头说不认识。
员外一听大怒:“这么简单的字不认得?未免太才疏学浅。你教我子侄读书,不是耽误他们的前程吗?你在我家白吃白住3年,我也不追究了,赶紧卷铺盖滚”。
老秀才不甘心地说:“都怪学生浅陋,请老爷赐教”。员外得意地说:“这是投石下井的声音,念‘啪’”。
等到被赶出门,老秀才回想3年来辛苦一场,却落得两手空空,还被人羞辱。他越想越心伤,不由哭出声来,不料被寇准碰上。
寇准听了,心里大怒,把老秀才带回府衙,吩咐衙役把员外带来问话。
员外不知道县太爷传他有什么事,忐忑不安地来见寇准。刚一落座,寇准微笑着说:“听说你是位饱学之士,会认古字,本县想跟你请教一个字”。说完,寇准提笔写了个自己生造的字: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是个“肉”字。
员外几时见过这个字,更别说认识了。寇准脸一沉:“这个字孩童都认得,你自称博学多才,难不成是戏弄本县?”当下命人把员外拖出去打板子。
细皮嫩肉的员外哪经得起打,三两下就鬼哭狼嚎,求饶不止。寇准让衙役停下来,让员外好生看看那个字。员外拿着纸,横看竖看,哪里认得?只能哭丧着脸,跟寇准赔不是。
寇准不依不饶:“既然如此,我且提示提示。你看上面是什么”?员外答道:“是‘竹’”。寇准又问:“下面呢”?员外回答:“是‘肉’”。
寇准哈哈大笑:“上面是竹,下面是肉,这是竹板打屁股的声音。跟投石下井一样,可不就念‘啪’么?竹板打你的屁股,你都不认得,看来还要重重地打,你才会记住这个字”。
到了这时候,员外如梦初醒,忙不迭地朝寇准磕头认罪。寇准正色说道:“你先向老先生道歉,将30两银子一分不少给他。再把这个字带回去,好好学习。下次再有欺负、戏弄教书先生的事情,小心你的屁股”。
寇准才学过人,19岁就考中进士。他一身正气,又机智过人。这招“以其人知道,还治其人之身”,可谓天衣无缝,严肃中不失风趣,让人拍手叫绝。
【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劳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