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的寇准:爱酒如命,却忧国忧民

历史上的寇准:爱酒如命,却忧国忧民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中,北宋宰相寇准可以称得上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

历史上的寇准:爱酒如命,却忧国忧民

由于宋元以后小说、戏曲的媒介宣传作用,寇准始终以正直、机智的忠臣形象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尊敬。

其实,历史上的寇准与民间流传中的寇准形象有较大的差异,他是一位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血肉丰满的封建大臣。

他为官四十余年,两度入相,又两次罢相,起起落落,晚年竟然被贬至南方的蛮荒之地——广东雷州,担任一个管理户籍的 小官,最终客死南疆。

作为一个对大宋王朝、对中国历史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政治人物,这悲剧性的结局无疑暗示了寇准真实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更值得后人去认识和评价。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人。

他的父亲寇相学问很好,文章写得也不错,在五代后晋时中了进士,应召担任了魏王府的记室参军,可不久就因病辞世了。

这时候寇准出生才几个月,抚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他母亲的肩上。

寇准小时候家境非常清 苦,父亲虽做过几年小官,但根本没有留下什么贵重的家产。

据说,有一次,母亲想给小寇准做一套衣服,却连买一匹绢的钱都凑不齐。

寇准的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本是一个能诗会画的大家闺秀,丈夫的早逝让她备受生活的艰辛,可是,她对小寇准的教育从来没有放松过。

在母亲的教诲下,寇准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很高的悟性和非凡的才华。

十几岁时,他就能把《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这三部深奥难懂的史书背得滚瓜烂熟,并且能细致透彻地分析每部书的异同,令一些饱学的儒士惊叹不已。

母亲见儿子敏而好学,非常高兴。

为了激励儿子有更远大的志向,她精心绘制了一幅《寒窗课子图》,送给寇准。

在寇准将要进京赶考时,她又作诗相送,诗中写道:

孤灯攻读苦含辛,望你修身为子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对于母亲十几年来的辛勤教诲,寇准时刻铭记在心中,并以此作为自己努力进取的动力。

公元989年,寇准赴京考试,一举中了进士,这一年他才19岁。寇准少年得志,不但在当时,而且在我国整个的封建社会里,也不多见。

因此,少年得志的寇准颇有点年轻气盛的性格,他志存高远,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 的个性来。

据说在寇准参加殿试之前,因为皇帝不太喜欢任用年轻人做官,有人就劝他把年龄多说几岁,这样录用的机会就大一些。

可寇准却不以为然,他回答说:“我现在刚开始进取,怎么能欺骗皇帝呢?”

寇准十分有才华,他当官期间,政绩十分的好,得到了很多人都赞赏。

他却十分的奢侈,到处玩乐。性格的原因,他就是单纯喜欢讲排场,古代官员多数如此。

宋朝在早期经历过一次很大的危机,当时辽国向南侵入,攻下了宋朝很多的土地,当时朝廷很多人都乱了阵脚。

皇帝商量了很久,很多人劝皇上放弃现在的首都,重新换一个。

但寇准却拿性命反对,他说如果迁都,他就在朝廷上自杀,皇帝拿他没办法,只能听他的意见,亲自去战争前线,激励他的士兵。

为了鼓舞士气,寇准一边布置阵法,一边在城楼上唱歌跳舞,仿佛告诉别人我们肯定能赢。

看到这样,皇帝也放了心。果然,这种方法取得了奇特的效果。宋朝打败了辽国。

寇准是个十分奢侈的一个人,他喜欢吃喝,非常嗜酒。他在地方当知府的时候,天天拉着他手下去喝酒,他的手下不能喝酒,没过多久,手下的人就喝病了,寇准却没有停止的意思,还想拉着手下一起喝酒。

幸亏手下的老婆报官,寇准才停止和他一起喝酒,否则喝死人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寇准虽然喜欢喝酒,但他确实是一个好官,他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他很奢侈,真正讨厌他的人并不多。不仅因为他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不受苦难,更因为他心里想着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他到死都没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最后评价是,寇准是一个有缺点的好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