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签订“澶渊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相比定都杭州的南宋,历史上把南渡之前的宋朝称为北宋。需要说明的是,北宋与南宋是后世对他们的称呼,实际上他们都是“宋朝”,后世的学者为了区分这段历史,就把他们称为北宋与南宋。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签订“澶渊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也被称为宋太祖,宋太祖驾崩之后传位给弟弟,也就是宋太宗赵炅(又名赵光义)。宋太宗驾崩之后,传位给第三子,也就是宋真宗赵恒,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赵恒的故事,作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恒都做了什么呢?

赵恒在继位之前被封为襄王,他是宋太宗赵炅的第三子,赵炅继承的皇位是哥哥赵匡胤传给他的,不过,当坐上皇位后,赵炅却不舍得下来。按照杜太后定下的规矩,赵炅驾崩后,皇位应该再传回去,传给赵匡胤的儿子,但是赵炅实在不舍得,就找来赵普商量。赵普看出了赵炅的意思,顺水推舟,反问赵炅:“难道陛下还想一错再错吗”?就这样,赵炅下定决心传位给儿子,于是赵恒就继承了皇位,成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签订“澶渊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赵恒继位后,宋朝北方的辽朝一直对宋朝虎视眈眈,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朝在萧太后以及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带领下,率领20万大军进攻宋朝,边关的告急文书像雪花一样飞到京师。赵恒急忙找来大臣们商量,有人主张议和,也有人主张迁都到南京。不过,寇准却主张反击,并让赵恒御驾亲征,提升士气,打败辽朝,以绝后患。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签订“澶渊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赵恒并不想御驾亲征,但寇准不断上书,并且边关也不断告急,万般无奈之下,赵恒只能跟随寇准御驾亲征。果然,边关的战士看到皇帝来了之后都欢呼雀跃,士气大振,而且还趁机射杀了辽朝的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挫败了辽朝的威风。辽朝也没想到宋真宗会御驾亲征,为了保全实力,萧太后主动与宋朝议和,于是赵恒就派了使者曹利用与辽朝谈判。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签订“澶渊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谈判之前,主战的寇准得知了要和谈的消息,他本来就不愿和谈,于是就威胁曹利用,如果谈判的岁币(相当于给辽朝的进贡)大于三十万两,你就提头来见。可能是曹利用谨小慎微,也可能是寇准的话起了作用,最终曹利用与辽朝商谈的结果就是双方互开边市,宋朝每年给辽朝30万岁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签订“澶渊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急于想知道结果,他问曹利用商谈的岁币是多少?曹利用不敢回答,只伸出三根手指头。赵恒以为是三百万两,大惊失色,紧接着自我安慰道:“虽然有点多,但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事也可以”。当得知曹利用商谈的结果是三十万两后,赵恒立刻转忧为喜,并赏赐了曹利用。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签订“澶渊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也可能是这个落差的原因,导致赵恒在“澶渊之盟”签订后一直沾沾自喜,当时宋朝对辽朝的用兵每年需要花费三千万两,而“澶渊之盟”的岁币只有三十万两,仅仅是军费的百分之一。相比以前,赵恒每年只需要花费三十万两就可以使得边关太平,他觉得自己做了伯父与父亲都做不到的事,而且宋朝在边市贸易中赚了大量的钱,是岁币的三倍以上,更通过贸易拖垮了辽朝,使得宋朝迎来了难得的和平,赵恒沾沾自喜也是能理解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