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簽訂“澶淵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相比定都杭州的南宋,曆史上把南渡之前的宋朝稱為北宋。需要說明的是,北宋與南宋是後世對他們的稱呼,實際上他們都是“宋朝”,後世的學者為了區分這段曆史,就把他們稱為北宋與南宋。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簽訂“澶淵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趙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也被稱為宋太祖,宋太祖駕崩之後傳位給弟弟,也就是宋太宗趙炅(又名趙光義)。宋太宗駕崩之後,傳位給第三子,也就是宋真宗趙恒,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趙恒的故事,作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趙恒都做了什麼呢?

趙恒在繼位之前被封為襄王,他是宋太宗趙炅的第三子,趙炅繼承的皇位是哥哥趙匡胤傳給他的,不過,當坐上皇位後,趙炅卻不舍得下來。按照杜太後定下的規矩,趙炅駕崩後,皇位應該再傳回去,傳給趙匡胤的兒子,但是趙炅實在不舍得,就找來趙普商量。趙普看出了趙炅的意思,順水推舟,反問趙炅:“難道陛下還想一錯再錯嗎”?就這樣,趙炅下定決心傳位給兒子,于是趙恒就繼承了皇位,成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簽訂“澶淵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趙恒繼位後,宋朝北方的遼朝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朝在蕭太後以及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帶領下,率領20萬大軍進攻宋朝,邊關的告急文書像雪花一樣飛到京師。趙恒急忙找來大臣們商量,有人主張議和,也有人主張遷都到南京。不過,寇準卻主張反擊,并讓趙恒禦駕親征,提升士氣,打敗遼朝,以絕後患。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簽訂“澶淵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趙恒并不想禦駕親征,但寇準不斷上書,并且邊關也不斷告急,萬般無奈之下,趙恒隻能跟随寇準禦駕親征。果然,邊關的戰士看到皇帝來了之後都歡呼雀躍,士氣大振,而且還趁機射殺了遼朝的南京統軍使蕭撻凜,挫敗了遼朝的威風。遼朝也沒想到宋真宗會禦駕親征,為了保全實力,蕭太後主動與宋朝議和,于是趙恒就派了使者曹利用與遼朝談判。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簽訂“澶淵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談判之前,主戰的寇準得知了要和談的消息,他本來就不願和談,于是就威脅曹利用,如果談判的歲币(相當于給遼朝的進貢)大于三十萬兩,你就提頭來見。可能是曹利用謹小慎微,也可能是寇準的話起了作用,最終曹利用與遼朝商談的結果就是雙方互開邊市,宋朝每年給遼朝30萬歲币,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簽訂“澶淵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澶淵之盟”簽訂後,趙恒急于想知道結果,他問曹利用商談的歲币是多少?曹利用不敢回答,隻伸出三根手指頭。趙恒以為是三百萬兩,大驚失色,緊接着自我安慰道:“雖然有點多,但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事也可以”。當得知曹利用商談的結果是三十萬兩後,趙恒立刻轉憂為喜,并賞賜了曹利用。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簽訂“澶淵之盟”,内心沾沾自喜

也可能是這個落差的原因,導緻趙恒在“澶淵之盟”簽訂後一直沾沾自喜,當時宋朝對遼朝的用兵每年需要花費三千萬兩,而“澶淵之盟”的歲币隻有三十萬兩,僅僅是軍費的百分之一。相比以前,趙恒每年隻需要花費三十萬兩就可以使得邊關太平,他覺得自己做了伯父與父親都做不到的事,而且宋朝在邊市貿易中賺了大量的錢,是歲币的三倍以上,更通過貿易拖垮了遼朝,使得宋朝迎來了難得的和平,趙恒沾沾自喜也是能了解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