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冈村宁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
作为侵华日军的主要人物,冈村宁次先后担任过关东军副总参谋长、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以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等主要职位,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正是出自其手,屠杀中国军民超200万人,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就是绞杀百次都难以顶罪。
然而,蒋介石却煞费苦心,有意操纵,冒天下之大不韪,最后将这个欠下中国人累累血债的侵华魁首无罪释放了,这又是为什么?

1945年日本投降,但如何顺利接受地盘成了蒋介石的心头大事,此时距离日伪军地盘较近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国民政府的主力部队,因为战争后期的消极抗日,被蒋介石撤退到了西南和西北等地区,真是鞭长莫及,心急如焚,于是蒋急电冈村宁次,要求保持日军现有态势,等待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命令。
然而,此时的冈村宁次自知罪孽深重,难逃战后审判,正是惶惶不可终日。
而深知国共矛盾的他,收到如此急电,真如救命稻草。考虑到个人利益,心中便有了计较:此时蒋介石的主要敌人已经转变为共产党,而共产党始终视己为侵华首犯,落到共产党手中结果不言而喻,不如协助蒋介石积极反共,或许能换取自己逃脱审判。
于是冈村向各地日军下令:在未得到蒋介石的命令时,拒绝敌人的任何要求,必要时可采取武力行动。
不仅如此,在国军从大西南出发,抢占宁沪杭的重要地区的漫长过程中,冈村宁次指示部队不仅拒绝向新四军交接,而且将军队编入国军战斗序列,与新四军爆发战斗。
如此暧昧的举动,换来了冈村宁次从蒋介石那里接下的“中国战区徒手官兵善后联络部长官”的任命,担负起让日本200万士兵和侨民回归本土的任务。而蒋更是暧昧的称日军为“徒手官兵”而不叫俘虏,就是考虑到日方的面子。
截至1948年3月底,冈村宁次先后被蒋介石以“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和“联络班长”的名义,软禁在南京,以协助遣返日军和日侨的名义,助其躲过了东京大审判。而真实遣返时间仅用了数月。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日本战犯的审理一部分归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美英等国主导;一部分是由南京政府组织法庭审理,而冈村宁次没有参与太平洋战争,也就没有被美英主导的远东军事法庭强制要求引渡回日本审理,南京政权转而拥有冈村宁次的处置权。
以上缘由为冈村宁次逃过审判提供了基础条件。
而蒋介石放着民族大义不顾,放着中国人民的血海深仇不顾,与敌为亲,为了个人利益,完美的主导了冈村宁次逃避战后审判的一场大戏。
在整个过程中,蒋介石不仅给了冈村宁次庇护,更是笑脸相迎,殷勤待之,还充分考虑冈村宁次的个人感受,似乎生怕他对侵略战争产生愧疚,或是担心难逃绞刑而有所恐惧。
冈村宁次也在发表了“对华处理要纲”,通知各地日军接受国民政府解除其武装、全力协助国民政府对武器弹药的接收,并且抵抗共产党的接收。礼尚往来的,蒋介石则指派冈村宁次的旧识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投降仪式举行的前两天走访了冈村宁次的宿舍,传达了可以让冈村宁次佩带军刀受降的意思。
蒋介石还约见了冈村宁次,殷勤地询问冈村宁次身体可好,有任何不便之处都可以告诉他,接受工作不顺利,也尽管告诉他,冈村宁次在日记中留下了蒋“始终带着笑颜,充满令人感动的温柔敦厚”的记录。
随着三大战役的打响,蒋介石在严酷局面的逼迫下辞职。在此关口,国民政府中受蒋介石影响的知日派团体还记挂着冈村,与时间赛跑,发动了“救援冈村”的计划。
在国民政府国防部召开有关该如何处置冈村宁次的会议时,一些人强硬地主张冈村宁次无罪,理由是:“冈村宁次在中国的作战指挥,都是遵循着日本大本营的命令而行。在此期间,他不仅不曾下达虐杀的命令,而且曾经严令禁止滥杀无辜。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杀害中国人民,也没有人这样告发过他。不只如此,冈村在战后积极遵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不将武器转交给中共,在终战处理方面也颇有功劳,不是吗?”如此歪曲事实的说法,竟成了会议的最终定论。
于是,在别有用心者的强制操纵下,上海战犯法庭最后的判决结果是:被告冈村宁次,无罪。
判决理由:
被告虽然在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就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但是包括长沙、徐州会战中日军的暴行,酒井隆在香港的暴行,以及松井石根、谷寿夫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等,皆发生于被告就任之前,与被告并无关系。另外,被告在日本投降时遵从中央的命令,引导了百万日军放下武器投降。尽管被告在任期间,各地日军仍有些许暴行发生,但既然应负责任者都已受到处罚,那么显然被告并不需要被认定有连带关系。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被告并无违反战争法以及国际公法之处,故此应获判无罪。
中共中央立即通过新华社发表声明,向南京方面提出了强烈抗议,谴责对冈村宁次的判决,要求重新逮捕冈村。
此时蒋介石已下野,代总统李宗仁为争取和谈,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但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却将命令扣押不发。
1949年1月30日上午10时,冈村宁次搭乘"维克斯"号美轮离开中国,回到日本。
细读历史最是无情,在民族大义面前,面对罄竹难书的民族仇敌,为谋取政治利益,当权者竟能笑脸相迎,甚至恬不知耻的帮助仇敌躲避国际审判,绞尽脑汁的操纵审判助其无罪释放,古今中外也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