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作者:林海青蛙

冈村宁次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四任司令官,任期从1941年7月7日至1944年8月25日,任内以实施“三光政策”而臭名昭著,其时担任他的参谋长共有三人,分别是田边盛武、安达二十三和大城户三治,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人都是陆军中将军衔,其中田边盛武和安达二十三,我都曾撰文介绍过,本文专题介绍大城户三治其人,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的七人当中,大城户三治是公众较为陌生的一位,有人曾搜遍全网,都没有找到他的照片。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大城户三治

大城户三治出生于1891年4月28日,1913年12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步兵科,1921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6期,与宫崎繁三郎、有末精三、谏山春树、鲤登行一、河村参郎、白银重二等人同学,1924年11月29日毕业时获得“优等”成绩,进入该期“军刀组”。

1933年7月1日,大城户三治调入陆军省,出任军务局军事课中国班长,当时担任军事课长的是桥本群,而担任军务局长的,就是素有“日本陆军第一大脑”的永田铁山,大城户三治在军事课任职两年后,又出任军事调查部满蒙班长,“二.二六事件”之后,调任第三师团司令部部附,辅佐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其时该师团刚从关东军轮值回国。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二二六事件”

1937年1月21日,大城户三治被派往中国,出任南京驻在武官,“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大本营不断扩大华北态势,相继从关东军、驻朝鲜军及日本本土抽调作战师团、独立混成旅团等部队侵入华北地区,驻屯在华北地区的中国驻屯军的战略地位凸显,亟待充实和加强兵力以及指挥能力。

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大城户三治应老上级、时任中国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之邀,于1937年8月2日从南京调到天津,出任中国驻屯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协助桥本群制定作战计划,共同辅佐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指挥作战。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香月清司

1937年8月31日,日军大本营撤销了中国驻屯军建制,同时编组成立了华北方面军,由寺内寿一大将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少将任参谋长,原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长河边正三为参谋副长,而大城户三治于8月26日就调到北平参与筹建工作,并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第二课长,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和作战指挥,司令部设在北平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1938年7月15日,大城户三治被调到日本驻朝鲜军,出任第十九师团第38旅团步兵第76联队长,其时该师团正在张鼓峰地区与苏军对战,此次战役致使日军第十九师团损兵折将近20%的兵力。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张鼓峰事件

1939年3月9日,大城户三治晋升陆军少将,并被调到华中派遣军,接替上野勘一郎出任第三师团步兵第29旅团长,此时该师团隶属于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作战序列,当时该师团在藤田进师团长的率领下,刚刚参加了武汉会战,正在靠近武汉的信阳地区驻防,担任该地区的警备与作战任务。

1939年10月26日,日军第三师团长易主,由前陆军次官山胁正隆中将继任,山胁正隆上任伊始的第一仗,就是率领第三师团参加了枣宜会战,而此时该师团隶属于园部和一郎的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而枣宜会战也是中日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第五战区发动的一场大规模作战,这次战役导致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阵亡,并以日军占领了宜昌而告结束,但也付出了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在前线研究作战的日酋

1940年8月1日,大城户三治被调回日本,出任陆军省功绩调查部长,这是一个核实和评价军人战功的部门,而此时担任陆军大臣的正是东条英机,由此可以认定大城户三治也是东条英机的亲信之一,任内于1941年11月6日晋升陆军中将,大城户三治离任之后,是由陆军省人事局长富永恭次兼任功绩调查部长的。

1942年3月2日,大城户三治调任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其参谋长为山胁正男大佐,该师团是一个三联队制师团,由原田义和少将担任第22步兵团长,下辖步兵第84联队、步兵第85联队、步兵第86联队及野炮兵第52联队等部队,于1938年4月4日在日本宇都宫编成。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攻击衢州城的日军

大城户三治上任之时,第二十二师团隶属于泽田茂的第十三军作战序列,任内曾率领第二十二师团参加了“浙赣会战”,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率领的美军16架B25中型轰炸机特别飞行中队,对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实施轰炸,并在完成轰炸任务后安全降落在浙江衢州机场,此次轰炸震动了日本朝野,日本陆海军面临各方指责。

为了防范日本本土再次遭美机轰炸,日军大本营策划了“浙赣会战”,旨在摧毁中国军队设在浙、赣两省的军用机场,并企图打通“浙赣铁路”沿线,掠夺这一地区的战略物资,大城户三治率领第二十二师团先后在上虞、金华等地作战,并在金华担任警备与作战任务。

为了阻碍日后中国人再次修复机场,日军在撤离时大规模播撒鼠疫、炭疽、霍乱、伤寒、副伤寒等细菌,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石井四郎实施的细菌战,从动用的人员、设备、细菌种类及攻击的区域进行评估,都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戴防毒面具的日军

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和必要的防护措施,中国军人和当地百姓深受其害,遇难人数达25万余人,就连日军自己也未能幸免,阵亡和病亡人数突增5-6倍之多,达到10000余人,尽管日军参战部队在事前都曾做了免疫注射。

1942年11月9日,大城户三治接替安达二十三出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辅佐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与冈村宁次在华北地区实施了“清乡”、“蚕食”、“扫荡”等政策,尤其是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大扫荡”,实行极其残暴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纵容麾下官兵肆意烧杀抢掠,可谓是无恶不作。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在华北扫荡的日军

1944年8月,冈村宁次调任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后,大城户三治又继续辅佐新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同年10月14日被调回东京,接替大木繁中将出任陆军宪兵总司令官,日本宪兵这一兵种成立于1881年,脱胎于日本警视厅,日本陆军中最早的一批宪兵,都是由警察组成的,在田中静一的第一次任内达到高峰,而最高峰时期也就3万多人,日本宪兵以臭名昭著闻名,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中就经常会出现日本宪兵的形象,全都是凶神恶煞似的残忍魔王,令人十分恐惧而深恶痛绝。

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的第二天,首相铃木贯太郎宣布内阁总辞职,在内大臣木户幸一的举荐之下,东久迩宫稔彦王被推上前台,于8月17日出任日本第43任首相,他于8月20日推举饭村穰接替大城户三治出任宪兵总司令官,以镇压那些不服从天皇投降命令的各级军官。

大城户三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三任参谋长

东久迩宫稔彦王内阁合影

而大城户三治则被调任东部军管区司令部部附,协助司令官田中静一大将负责东京地区的警备与安全,并镇压企图谋反叛乱的官兵,但两人合作了仅四天,田中静一就于8月24日在自己的长官室举枪自杀,大城户三治不得不代其履行职责。

由于东久迩宫稔彦王内阁的高效运作,迅速而平稳地解除了700余万日本海陆军的武装,并将这些官兵遣散回乡,与此同时迎接同盟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完成了向同盟国投降的所有法定程序和手续, 大城户三治也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于1945年12月1日被转入预备役。

大城户三治战后经历不详,最终死于1962年3月23日,其军旅生涯中曾获得一枚功二级金鵄勋章,而这枚金鵄勋章的含金量却不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