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岡村甯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
作為侵華日軍的主要人物,岡村甯次先後擔任過關東軍副總參謀長、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以及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等主要職位,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正是出自其手,屠殺中國軍民超200萬人,其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就是絞殺百次都難以頂罪。
然而,蔣介石卻煞費苦心,有意操縱,冒天下之大不韪,最後将這個欠下中國人累累血債的侵華魁首無罪釋放了,這又是為什麼?

1945年日本投降,但如何順利接受地盤成了蔣介石的心頭大事,此時距離日僞軍地盤較近的是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國民政府的主力部隊,因為戰争後期的消極抗日,被蔣介石撤退到了西南和西北等地區,真是鞭長莫及,心急如焚,于是蔣急電岡村甯次,要求保持日軍現有态勢,等待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指令。
然而,此時的岡村甯次自知罪孽深重,難逃戰後審判,正是惶惶不可終日。
而深知國共沖突的他,收到如此急電,真如救命稻草。考慮到個人利益,心中便有了計較:此時蔣介石的主要敵人已經轉變為共産黨,而共産黨始終視己為侵華首犯,落到共産黨手中結果不言而喻,不如協助蔣介石積極反共,或許能換取自己逃脫審判。
于是岡村向各地日軍下令:在未得到蔣介石的指令時,拒絕敵人的任何要求,必要時可采取武力行動。
不僅如此,在國軍從大西南出發,搶占甯滬杭的重要地區的漫長過程中,岡村甯次訓示部隊不僅拒絕向新四軍交接,而且将軍隊編入國軍戰鬥序列,與新四軍爆發戰鬥。
如此暧昧的舉動,換來了岡村甯次從蔣介石那裡接下的“中國戰區徒手官兵善後聯絡部長官”的任命,擔負起讓日本200萬士兵和僑民回歸本土的任務。而蔣更是暧昧的稱日軍為“徒手官兵”而不叫俘虜,就是考慮到日方的面子。
截至1948年3月底,岡村甯次先後被蔣介石以“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長官”和“聯絡班長”的名義,軟禁在南京,以協助遣返日軍和日僑的名義,助其躲過了東京大審判。而真實遣返時間僅用了數月。
日本宣布投降以後,日本戰犯的審理一部分歸設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美英等國主導;一部分是由南京政府組織法庭審理,而岡村甯次沒有參與太平洋戰争,也就沒有被美英主導的遠東軍事法庭強制要求引渡回日本審理,南京政權轉而擁有岡村甯次的處置權。
以上緣由為岡村甯次逃過審判提供了基礎條件。
而蔣介石放着民族大義不顧,放着中國人民的血海深仇不顧,與敵為親,為了個人利益,完美的主導了岡村甯次逃避戰後審判的一場大戲。
在整個過程中,蔣介石不僅給了岡村甯次庇護,更是笑臉相迎,殷勤待之,還充分考慮岡村甯次的個人感受,似乎生怕他對侵略戰争産生愧疚,或是擔心難逃絞刑而有所恐懼。
岡村甯次也在發表了“對華處理要綱”,通知各地日軍接受國民政府解除其武裝、全力協助國民政府對武器彈藥的接收,并且抵抗共産黨的接收。禮尚往來的,蔣介石則指派岡村甯次的舊識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投降儀式舉行的前兩天走訪了岡村甯次的宿舍,傳達了可以讓岡村甯次佩帶軍刀受降的意思。
蔣介石還約見了岡村甯次,殷勤地詢問岡村甯次身體可好,有任何不便之處都可以告訴他,接受工作不順利,也盡管告訴他,岡村甯次在日記中留下了蔣“始終帶着笑顔,充滿令人感動的溫柔敦厚”的記錄。
随着三大戰役的打響,蔣介石在嚴酷局面的逼迫下辭職。在此關口,國民政府中受蔣介石影響的知日派團體還記挂着岡村,與時間賽跑,發動了“救援岡村”的計劃。
在國民政府國防部召開有關該如何處置岡村甯次的會議時,一些人強硬地主張岡村甯次無罪,理由是:“岡村甯次在中國的作戰指揮,都是遵循着日本大學營的指令而行。在此期間,他不僅不曾下達虐殺的指令,而且曾經嚴令禁止濫殺無辜。他并沒有直接參與殺害中國人民,也沒有人這樣告發過他。不隻如此,岡村在戰後積極遵從中央政府的指令,不将武器轉交給中共,在終戰處理方面也頗有功勞,不是嗎?”如此歪曲事實的說法,竟成了會議的最終定論。
于是,在别有用心者的強制操縱下,上海戰犯法庭最後的判決結果是:被告岡村甯次,無罪。
判決理由:
被告雖然在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就任中國派遣軍司令官,但是包括長沙、徐州會戰中日軍的暴行,酒井隆在香港的暴行,以及松井石根、谷壽夫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暴行等,皆發生于被告就任之前,與被告并無關系。另外,被告在日本投降時遵從中央的指令,引導了百萬日軍放下武器投降。盡管被告在任期間,各地日軍仍有些許暴行發生,但既然應負責任者都已受到處罰,那麼顯然被告并不需要被認定有連帶關系。基于以上幾點,我們認為被告并無違反戰争法以及國際公法之處,故此應獲判無罪。
中共中央立即通過新華社發表聲明,向南京方面提出了強烈抗議,譴責對岡村甯次的判決,要求重新逮捕岡村。
此時蔣介石已下野,代總統李宗仁為争取和談,下令重新逮捕岡村甯次,但淞滬警備司令湯恩伯卻将指令扣押不發。
1949年1月30日上午10時,岡村甯次搭乘"維克斯"号美輪離開中國,回到日本。
細讀曆史最是無情,在民族大義面前,面對罄竹難書的民族仇敵,為謀取政治利益,當權者竟能笑臉相迎,甚至恬不知恥的幫助仇敵躲避國際審判,絞盡腦汁的操縱審判助其無罪釋放,古今中外也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