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作者:亚舍散文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这是一本用大半年时间专门写出来的册子。3月份接到通知,从今年起超过50岁者不能再安排到地方工作。接到通知时,自己一下子懵了。几十年来,听组织安排、为组织工作,已经成了骨子里的依赖和自觉。不能转业进入组织的体系内,就意味着没人管自己了,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失去组织和依靠,那几天夜夜都在做噩梦,常常掉进黑色的旋涡里。大半年过去了,此刻我的心里眼里只有文章,手里有一本用心写出的书稿,日子过得平静,心里异常安稳。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业余的写作把我从生命的旋涡里渡了出来。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从小就有一个习惯,遇事想不开时就一个人在纸上写。写出来心里就会好受一些,写着写着还会把思路理清楚,让自己从不愉快中走了出来。接到通知的一周内,一直在本上写画着自己的心思,把最初的错愕平息下来,把无序的担心梳理清楚,对今后的日子也有了点思考。之后,欣然受邀去汉中看油菜花。出门照例还带着本子,白天看,晚上写,尽量只写眼前的美景,不提心中的焦虑。回来时,整理出一篇有生活气的山水游记,得到陕报的老师支持,把它刊发了出来。这是自己第一篇正式见报的散文。它像一脉清泉,流淌着自己的欢喜,冲走了心中的不快。然后到宁陕,到白水,到茂名,到武汉,到潼关,整个4月份一直马不停蹄地跑着。期间,为白水写的文章,竟然一下子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录用了。兴奋中,感觉生活已经给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里面透着诱人的光。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5月份连续出了两趟远门。五一小长假时,和家人一起到了温州的洞头岛。自己喜欢海,去过沿海的多个地方,也上过不少的小岛。但是,当东海中心的五个小岛一连串地出现在自己眼里,看到一个如梦如幻的海上城市时,自己还是被深深震撼了。出岛后,追寻着永嘉文化的踪迹,又进了雁荡山,在大山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小村镇。几十年的军营生活让自己习惯了简单,认知趋向了平面化,从没想到在大自然褶皱般的角落里,还有会这么富庶美丽的地方。过去常说要打开自己,也经常读书、看新闻中开阔自己,现在才发现,脚步到不了的地方,心很难被真正打开。回来休整3天后,又和朋友去了贵州转了一大圈,所写的两篇文章分别在中国文化报和中国散文学会会刊上刊用。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6、7月份,呆在家里一边补写山水旅记,一边试写生活体会。写的过程中自己很清醒,知道大众写作的潮流里,人人都可以拿起笔,自己在这条道上就是凑个热闹。生命的河流遇到了中年的转弯,业余写作可以让自己打发这段日子,更好地安度时光。只要有的忙,还有的乐,这就够了。期间,关注家乡发展变化的文章, “守望麦田”和“南山又近了”,回忆军营生活的文章, “仰望坚守者”和“岁月的圆石”,都受到了好评。写作稳住神后,还想着出门再干点什么事。仔细掂量后,选择了慈善工作。慈善发自内心,道德广布天下。现代慈善事业聚集了一大批热心的优秀人士,我很愿意与他们为伍,参与到这份热忱的事业中。8月初和妻子去了榆林,之后就去慈善协会上班,借机更多地了解社会。10月份因慈善事又去了榆林。黄土高原的苍茫雄浑让自己激情飞奔,写了多篇透着阳光气的诗文。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随着文章不断发表,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写作。十几年来,一直把自己的作文称为随笔,随地现写,由笔写心,不甚讲究。年初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时,我曾试着讲过自己的写作体会,就是努力在美丽的文字外衣下,给口袋里装一些家国情怀。作为业余的写者,对这些思想的包装目前还显稚嫩和粗糙。好在自己有几十年的政工经历,一直在关注社会,无形中提升了看世界的站位。一直在正面看事,正面讲话,骨子里流淌着很自然的正能量。这样的背景制约着自己,也在成全自己,几篇反映时代、讴歌先进的文章就因此获得成功。时代永远需要反映大主题、散发正能量的作品,这就是我尝试着要追求的方向。9月份后,我尝试着拓宽思路,写了几篇人物、剧评和有烟火气的文章。在具体的写法上,红孩老师一直提倡突破,不能千篇一律。二上白云观后,试着写了一篇非典型游记。写完忐忑地发给他看,竟得到了他的特别肯定。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在热心人士的帮助和不断见刊的自励下,我的生活慢慢被专门的业余写作占据。写什么、怎么写、写的怎么样,主宰了我的每一天,也主导着我的情绪。秋天到了,大自然的枝头挂满了丰收的果实,我的手头也积攒了一本沉甸甸的书稿。它以游记为主,包括现去现写的,也包括宅家回忆的,还包括坐在家门口热眼旁观的。还有一节专门写退役并转型生活的,某种意义上,它们也是一种心的游记。散文永远是写我的生活,至少是我看到、想到并有了感觉的事。好的散文虽然是写我的世界,却能获得更大世界内人们的共鸣。这种共鸣大概有三种,一是眼前的生活共鸣,比如你说了什么我碰巧也知道,完全像拉家常的,热闹可人。二是头顶的精神共鸣,比如你说到了别人想过却没想明白的事,豁然开朗。三是心底的灵魂共鸣, 比如别人在你的文字里读到了像星空深处的感觉,悚然敬畏。我的这大半生一直率性而活,很少深入持久地思考谋划过什么事,一切都顺其自然,尽其当然,之后就乐呵呵地接受所有的结果。这样的生活经历让我很少有深刻的见解,所写的文字也都是生活中的清浅感受。在纸质书越来越冷的情况下,费力把这些文章呈现出来,对自己来讲,更多地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展示,像是在交卷。在为近一年的自渡交卷,给自己的生命交卷,也在向关心自己的朋友交卷。我的心路历程在里边,我的旅行足迹在里边,我的写作思路在里边,我再成长的用心用情也在里边。所以,读到的朋友如果能会心一笑,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生命里的三片金叶:散文集《乘风载歌》的后记

中年后的人生需要删繁就简。目前自己的生活有着保障,可以经常出门看广阔无边的世界,写发自内心的文章,交真诚有趣的朋友,真是何其幸也。我经常对朋友说,写作、旅行、交朋友,是我生命里的三片金叶,当下就靠它们也为它们而快乐地活着。旅行让生命在全新的环境里不断受到碰撞,有了新的发现和体验。看山看水看人物,实际上都是以他们为镜在看自己。过去曾有五六年,自己每年最后一篇生活散文的题目都是,“向外走,向里看”。现在明白了,作为生命体,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是最基本的人生课题。所以,我们得不停地看自己,看自己的不足,也看自己的进步。写作让生命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用心写作的人,可以敏感、准确地捕捉、描述生命里的某些感觉,让它们凝结成文字,供自己经常回味。写作能够促进内在秩序的重建,不仅让既有变得更有序,还会引导着去寻找更有意义的未知。写作还是一件特别费知识、耗认知的事。为了写好一篇文章,自己得去了解相关的背景,得去玩味心中的体验,甚至得辨认某片树叶的颜色,区分一些词汇的用法。这样的过程中,才体会到生活不易,写作也难,人慢慢变得更加谦卑。所有事情的背后都是人,大半年的写作、旅行中,我得到了身边朋友的帮助,还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没有朋友的相邀相伴,自己不会那么快意地跑在外面。没有朋友的指导鼓励,自己的写作很难坚持下来。没有朋友的支持成全,还不够成熟的文章就不会那么顺利地刊出。旅行的魅力之一就是在世界和文化的断面上能清更多,退役、转型的这一年同样是一种生活的断面,它也能折射出许多事。幸运的是,这一年里,我有了更多的朋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交流和相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