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赦一人,杀一人,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

作者:山水清峰

季布曾是项羽的手下,能力出众,非常讲信义,留下了一诺千金的典故。刘邦屡次败于季布之手,心中十分怨恨。项羽败亡后,刘邦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季布隐匿身份,躲藏到山东一个姓朱的大户人家里。朱家十分欣赏季布,想帮助季布脱罪,就转托滕公夏侯婴向刘邦劝谏:“楚汉相争时各为其主,季布只不过是尽人臣之责。总不能把项羽的部下都杀掉吧?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就发泄个人恩怨,胸襟太狭隘。以季布的才能,如果投奔敌国就麻烦了。”在夏侯婴的劝谏下,刘邦赦免了季布,并授予他高官厚禄。刘邦对待季布以德报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恩不报。丁公也曾是项羽的部下,在战场上围困过刘邦。刘邦请求丁公放自己一马,于是丁公领兵撤走。等到项羽失败后,丁公来谒见刘邦邀功请赏。刘邦把丁公拉到军营中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作为臣子有二心是绝不能容忍的。项羽手下有丁公这样三心二意的臣子,怪不得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刘邦抛开个人恩怨,对待二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差别,显示出刘邦的用人之道:忠诚是一种可贵的品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下属必须要忠诚可靠,绝不能心猿意马、三心二意。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价值导向的问题。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凝聚力量、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两汉能够延续四百年,刘邦树立的这种选人用人的导向功不可没,甚至到曹魏篡汉时,依旧有一大批像荀彧、吉平这样的忠臣心系汉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