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南有一400年兴盛不衰的家族,祖孙12代都是富豪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为的就是让自己出人头地,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虽说每个人的出身不同,但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源于自己的选择。整天好吃懒做、不把心思花在正常事情上的人是没有办法实现人生价值的,而对于那些成功的人来说,他们曾历经了千辛万苦,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让自己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无论怎样,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凭借自己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自古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这也成为了富豪家族对于后代能否将家业传承下去的调侃,可自明朝起就有这样一个家族,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长盛不衰,子孙后代个个都是有钱人,直到今天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这个大家族就是河南巩义市康氏家族,数百年来他们守住了先辈打下来的产业,并未像别的大家族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让人叹服的不仅是这个家族的历史悠长,而是他们家族12代个个都成为了富豪,这可不是仅靠祖辈对于财富的积累才能做到的,而是他们个个都掌握了财富的密码。

河南这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

例如山西富商的李家大院,这个家族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庄园。不过今天我所说的是康百万庄园,不知大家是否有过了解。这个家族的庄园可谓是三大庄园的老大,面积有山西乔家大院的15倍,现在对外开放,整个大院气势恢宏,布局考究,让人不得不叹服这个家族的强大。康氏家族,在本地人看来他们都习惯叫“康百万”这个名字,康百万也并非具体指家族的某一个人,只是他们对于这个家族的总称,这个名字还和慈禧太后有关,原是慈禧太后的一句玩笑话,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当地人对于这个家族的总称。

公元1900年5月8日,八国联军5万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城,这些侵华军队在京城内烧杀抢掠。慈禧作为大清帝国的太后只能赶紧逃命,这一行上千人的队伍因为所带的干粮不多所到之地因为清政府的积弱百姓也无余粮。康氏家族的祖辈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在慈禧山穷水尽之时向慈禧进献,又是给吃的又是给钱,总共达到了200万两白银。慈禧就打趣说这么个穷地方还有这等的百万富商,这才有了“康百万”这个名字。

康氏家族的兴盛和成功有很多原因,刚开始康家的祖辈也是种地的农民,后来便开始经营店铺,因为经营理念的独到让康氏家族把生意越做越大,并将这份产业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在传到第六代时,当家人康绍敬依靠自己的智慧不仅位居官场,这赚钱的生意更是做到了其他的行业。康绍敬当时任明朝地方交通及官盐税务的职位,这可是个肥差,自然他也想将自己的生意转到盐业上赚更多的钱。

祖孙12代都是富豪

所以康家真正开始赚大钱的时候是从贩盐开始的,就这样一直到了清朝,民间一个叫白莲教的组织密谋造反。康家利用这一机会成功拿到了全国棉花、布皮的供应权,康家至此开始真正成为了声望极高的大家族。这有钱了当然就得想着怎么花了,中国人都喜欢自己住的的地方有多气派有多气派,因此就修建了一座相当大的庄园。这个庄园从山腰开始一直延伸到山顶,总共的占地面积达到了240亩,大大小小的院子就有33个,房间1300多间,那规模是相当的庞大复杂,气势磅礴。

明清两代最成功的三大家族 ,康家、沈万三的沈家、以及阮子兰家族,这三家成为了别的家族望其项背的存在。康氏家族自康绍敬发家到现在的康庭兰,长达四百年的时间整整十二代的传承强盛的原因和康家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康家有这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这可以用对联来表达,对联红的两句话的意思表达的是,如果想要不负先祖,家族的兴盛就必须让孩子读书明理,如果想要后代享福,就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的道理。

至今仍然存在

他们不管是教育后代还是经商处事,都讲究做事要留有余地,虽然生意人赚钱为本,可是不赶尽杀绝,自己吃肉别人也得想,汤喝,这才是康家的生意经不能太过贪心。民国23年,康家由于国家常年战乱生意也是一落千丈,几百年来的辉煌终于不复从前。第十八代子孙康子昭自杀,虽然康家辉煌不在,可他们家族的故事一直都是民间人们的谈资。随着康氏家族的衰败,康家后人也不思进取,随着之后人口的增加,他们在各方面都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结局令人唏嘘。

康家庄园因为种种原因现存的只有240余亩,康家便把这祖宅捐给了国家,成为了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及4A级旅游景区。像他们这样政商两界都参与的大家族虽然消失在了历史中,可他们的教育经营理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也能让我们从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

其实无论是做什么,都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发展的更加长久。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不断努力,但对于那些生长在优渥环境中的人来说,他们虽说不愁吃穿,生活条件很好,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有能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