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说到,受益于布朗牧师介绍的乔治亚州萨瓦那“妇女协会”无条件资助容闳的学费,加上自身努力学习刻苦用功,容闳最终如愿以偿被耶鲁大学录取。从此,耶鲁大学迎来了第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学生。

耶鲁大学
进入耶鲁大学,容闳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圣的知识殿堂,他感到由内而外的深深震撼和自豪,从此,容闳每天都苦读到深夜。由于缺乏锻炼,不久后,容闳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出现了问题,为此,他还不得不请假休息了一段时间。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容闳在学校的两次英语作文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并很快扬名整个耶鲁大学。
伴随着掌声和荣誉而来的,还有更多的机会。第二学年结束前,容闳获了在寄宿俱乐部做炊事员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容闳自己赚取了大学后半段的生活费。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一个助理图书馆员的职务,管理学生团体“兄弟会”的书籍。到了四年级,容闳还被选为“兄弟会”的图书馆员,每月薪金三十美元,这些收入足够容闳在耶鲁大学的各项开支。可是,衣食无忧之后,容闳却有了更深层次的烦恼。
游客在耶鲁大学参观容闳的肖像
在整个大学阶段,尤其是最后一年,当时中国的可悲境况越来越频繁地受到容闳的关注,令他倍感沉重。作为最早接触、接受近代启蒙思想的中国人,虽然容闳在美国的大学生活如鱼得水,但他仍时时想起祖国,他说:“予当修业期内,中国之腐败情形,时触予怀,适末年而尤甚。每一念及,辄为之怏怏不乐,转愿不受此良教育之为愈。”“更念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 他亲眼看到了西方的富强,更感到中国的落后,但更使他忧心不已的是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仍然茫无所知,仍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所以,他在大学快毕业时就下决心:“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予后来之事业,盖以此为标准,专心致志以为之。”
青年容闳
从容闳的自述可以看出,留学带给容闳思想上的启蒙和变化,已经很清楚地显现出来。如果说他之前不肯接受回中国当传教士的安排,是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民族信仰和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那么,如今,他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人生信仰和追求,那就是,决心使中国的少年有机会享受与自己同样的教育。他希望通过西方教育,让中国得以复兴,变成一个开明、富强的国家。
1854年,经过4年的苦读,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在当天的毕业典礼上,很多人赶来参观,而他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看一看容闳——第一位获得美国大学而且还是耶鲁大学文凭的出色中国人。
容闳的耶鲁毕业纪念册
在耶鲁大学的档案馆里,保留着容闳当年毕业时和同学们交换的留言簿。我们这里有一段文字的摘录,容闳写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而他的美国同学则为他写道:“我等待着听到你在未来中国历史上,进行伟大事业的消息。愿你回到你的国家时,发现它已成为神圣的共和国,而你将共享参与推翻专制王朝后胜利的喜悦。”
在这本容闳的回忆录中,他还信心满满地说道:“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一个开明,富强的国家。此目的成为我一展雄心大志的引路明星,我尽一切智慧和精力奔向这个目标。”
带着“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志愿,容闳放弃了留美任职的机会,踏上了回国之路。
回国后的容闳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请继续关注明天的湖北卫视大揭秘。